单位名称 | 渭南高新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土地收购储备提供服务保障。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筹措、管理、使用;储备土地出让的前期开发、保护、管理及开发进行的融资。 | |
住所 | 渭南高新区香山大道3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峰 | |
开办资金 | 67.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3万元 | 21.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方位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以落实“三个年”活动为主线,以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为抓手,坚持“总量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盘活、质量提高”发展目标,发挥党建引领,锚定重点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奋力书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精心编制年度土地收购储备计划。一是全面数据收集:对高新区2024年的报批计划和供应计划进行全方位收集。这些数据是后续工作的关键依据,为精准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二是坐标统一与数据整合:统一南北区的坐标系,将矢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并精准落于底图。结合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路网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细致地将全区各现状企业的范围线准确标注在底图上,并逐宗地进行核实与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科学规划储备:通过对收集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合理确定土地储备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时序。规范土地储备机构的运作模式,为土地储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指导。以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土地市场调控,提高建设用地的保障能力和引导能力,最终圆满完成《渭南高新区2024年度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图件及文本的编制工作。(二)创新管护模式,推动储备土地高效管理与利用。一是明晰底数,规范管理: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储备土地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储备地入库标准及管护办法。在此基础上,对全区已征收土地的现状展开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工作,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建档登记。同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完善储备土地管护台账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后续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强化巡查,及时处置:构建储备地定期巡查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对纳入管护范围以及进行临时利用的国有储备土地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乱倒垃圾、违法取土等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当场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储备土地的良好状态。三是委托管护,提升效能: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临时管护工作,同时对储备土地进行绿植覆盖,不仅有效提升了管护效率,还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储备土地管护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攻克堵点难点,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紧紧围绕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堵点”与“难点”问题,全面推行土地储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多次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开展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政策体系基础、广泛开展走访调研、认真收集问题反馈以及积极进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土地储备所涉及的前期谋划、收储整备、管理与供应等全链条业务环节展开全面梳理。深入排查业务风险点,不断优化土地储备工作链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衔接,推动相关事项“并联”办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持续增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二是精准保障项目,科学制定收储计划:积极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管理中心完成1027亩土地供应工作。依据有关重点项目储备工作的部署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土地收储计划。始终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一地一案”的方式倒排工作时序,细化具体地块的推进时间节点,以“供”定“储”,有力保障了航空零部件、广汉物流、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通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满足各类用地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区内闲置土地存量大,土地利用率偏低,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档案管理,精准土地利用规划。针对已批已征地块,严格依照规划要求和土地性质,全面建立健全档案体系。详细记录地块的各项信息,包括位置、面积、规划用途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每块土地的特点,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利用意见。将这些信息及时共享给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相关部门,为其推荐合适的地块,精准对接项目需求,从而有效减少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灵活利用闲置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短期内难以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的地块,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利用方式。通过合法合规的出租或临时利用途径,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既避免了土地闲置和撂荒,又能满足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储备土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完善管护机制,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制定储备地管护办法,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定期对储备土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加强对土地的日常监管,防止出现乱倒垃圾、焚烧污染等破坏土地环境的行为,确保土地保持良好状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节约管护成本,还能提升土地的整体质量和价值,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科学编制储备计划,精准服务项目实施。一是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成片开发方案及项目建设发展需要,编制实施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二是强化储备土地情况分析。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全区储备土地纳入规划情况展开分析,科学考量规划内储备土地规模和实施安排进度。三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对于不再具备储备条件的项目,以及需要纳入计划的新项目,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保持年度储备规模总量动态平衡,增强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弹性,确保储备任务顺利完成。(二)加大管护力度,提高储备地利用效率。一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等方式,防止倾倒垃圾、违法取土、荒草着火等情况发生。二是通过签定管护协议,委托第三方对储备地进行管护,明确职责及管辖范围,避免出现土地闲置、撂荒等现象。三是做好储备地前期开发和临时利用工作,有计划的圈建围挡,平整场地,以达到使用条件。对闲置的储备地块,采取租赁经营等方式予以盘活,降低储备成本。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