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分校(延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分校(延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11 10:52
单位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分校(延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培训和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农民转岗及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村远距离教育、现代媒体教育体系建设。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
法定代表人 宋利山
开办资金 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万元 17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分校(延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基层农技员培训工作2024年我校基层农技员培训任务500人,我校进行了细致安排部署,从调研、分析、计划、实施等方面入手,紧紧围绕延安农业产业(苹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产业、小杂粮产业),在精、准、新上下功夫,共举办果业、畜牧、小杂粮等骨干基层农技员培训8个班,培训503人,完成500人任务的100.6%。(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3—2024年度省厅下达我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3000名,在市县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办学干部共同努力,全市共完成3013名学员的培育工作。完成任务3000人的100.43%,学员对班级的综合满意度达99.90%,对师资课程和培训基地的满意度均达100%。共认定职业农民2966人,其中,认定中级职业农民768人,认定初级职业农民人2198。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获优秀等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四三四”模式今年11月被省政府评为农业推广成果一等奖,2024年市农广校获得“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及,“特别贡献奖”全国仅有7个市县级单位获得,我校是陕西省唯一获得此表彰的市县级单位。(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培训工作2024年我校举办“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活动40期,点击量1661余万人次,超额完成全年开展培训30期、点击量300万人次的任务。该项工作于2021年、2023年两次被省委网信办评为“网络公益优秀精品项目”,在省委网信办等七部门主办“2023西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中获2022年“陕西省数字乡村建设最佳实践案例”,2024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四)标准化县校建设及省级田间学校建设一是完成2023年标准化建设及田间学校建设工作,已通过县、市分别验收,达到合格;二是2024年标准化建设由宜川县农广校承担,正在进行项目采购评审,即将进入招标程序,田间学校建设正在实施中。(五)其他工作一是成功举办举办教师说课竞赛活动;二是遴选出全市“十佳高素质农民”“十佳产业标兵”“十佳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完成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49号《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助力陕北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156号《关于大力发展研学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的答复;二、取得的主要成效2024年9月,市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培育培训典型校”;2024年9月市农广校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24年11月,我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特别贡献奖”;2024年12月被省农广校评为“全省农广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2月,我校工作绩效考核为“2023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是在农村务农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许多农民想参加学习和教育培训,但因年龄问题不能参加,这些人是农村的中坚力量。二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县(市)校的办公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强。四、2025年工作打算(一)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2024—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二)开展“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30期,点击量300万人次以上。(三)扎实完成2025年基层农技员培训任务。(四)加强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争取4所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五)完成省农广校及市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特别贡献奖”“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被省农广校评为“全省农广系统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