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10 09:59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文物研究,弘扬民族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遗址保护与研究·文化遗产申报咨询服务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
法定代表人 冯健
开办资金 284.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7.79万元 1527.3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有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分别与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院联合开展太平遗址、秦汉栎阳城、秦东陵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太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所发现的遗迹遗物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为探讨关中盆地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资料,对西安地区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推进秦岭北麓西安地区文明探源田野考古工作,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山西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动植物考古及陶、石器分析等多学科研究,秦岭北麓西安地区文明探源为深入探究秦岭北麓西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变迁、生业方式以及人口规模等与文明起源和社会复杂化进程相关的问题奠定基础。配合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计完成50余个“三普”点的田野踏查和室内整理工作;对西安市13区县的“四普”工作展开相关指导工作。做好基本建设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今年考古勘探主要为国家电网、市政道路、棚改安置等省市重点民生项目以及土地储备中心项目。积极配合区县政府,顺利实施了五典坡村、太平堡村、西尧头村、小烟庄、老烟庄等棚改安置项目。持续推进大片区考古工作。承担的考古发掘项目中长安大学教职工住宅楼(崇业路)项目、西安地铁5号线长鸣路车辆段、奥特莱斯考古发掘项目、太古里综合商业体项目都是涉及民生的省市重点项目。不断推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做好文物修复档案工作。积极推动新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继续加强日常工作中的文物科技分析,完成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的接装并投入使用等。发挥丝路申遗秘书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遗产交流与宣传,增强西安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影响力。举办丝绸之路摄影展;大学生丝路文化游戏体验;丝路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世界文化遗产活动;首届“WHV模拟世界遗产大会”主题培训营。召开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编制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保护管理状况报告工作会议,并就报告的编写提交、会签等工作进度达成了一致意见。科研成果继续稳步产出。发表论文《唐长安城崇仁坊空间分布的变迁》等23篇;简报《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2023年度发掘简报》等22篇;出版报告《长安五楼》、《西安米家崖:2010-2011年Ⅰ区考古发掘报告》、图录《秦风汉韵——西安新出土文物精品展》。亮点工作加强城市考古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西安文物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召开“发现长安—西安考古三十年学术研讨会”、“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在西安博物院开展;参与对外交流调研培训活动25次,与韩国庆州市新罗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合作备忘录、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二、取得社会效益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工作,持续推进大片区考古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投产,强化重点区域考古服务保障,有效解决文勘工作堵点难题,提升土地要素供给效率,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三、存在问题基础建设的工作量大,文物库房与整理空间不足,致使文物发掘、文物保管、资料整理等方面带来一定难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文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稍显不足。四、下一步打算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继续加强考古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队培养;与各科研院所寻求合作,跨学科、多学科联合,加强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考古文博人才培养、田野考古发掘实践与资料整理、重大考古课题综合研究。不断酝酿、孵化国家级社科项目,发表系列科研成果,努力打造考古院品牌,提升影响力。三、持续配合推进城市发展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增加考古勘探力量,优化考古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流程公开程序,以“主动考古发掘的工作思路”的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工作。为西安市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发扬和传承贡献考古力量,助推西安城市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有效期十年)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