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麟游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学生资助政策,解困助学、为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竭诚服务。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负责全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管理;高(职)中家庭经济困难受助学生资格审查及资金发放管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审查、资金发放及本息回收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及各类社会资助工作。 | |
住所 | 麟游县城普润街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靖 | |
开办资金 | 32.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麟游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8.99万元 | 433.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麟游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全面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的《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和资助工作三级评审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并严格执行受助学生隐私保护制度,确保受助学生认定精准,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同时,我们督促学校及时将学生资助信息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系统》,坚持按月比对和更新数据信息,杜绝错助和漏助,做到精准资助。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从认定、上报到审批都在“阳光”下进行,切实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全年资助学生23863人次,资助资金1564.958825万元。(二)营养计划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一是我县营养计划继续执行全覆盖,指导各校(园)基本形成了制度健全、管理严密、安全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按照食材采购“六统一”要求,对城区学校所有食材及原辅材料和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米面油等大宗食材进行了统一招标定点采供,修订完善了《麟游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材及原辅材料采供管理细则(2024年修订版)》,保障学校食堂阳光、安全、廉洁运营。三是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食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学校食材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定期查验供货方资质证照,与供货方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保证协议。及时、详实、准确、规范填写食堂食品采购台账、食品出入库登记表、留样记录、陪餐记录等,对采购、配送、储存、加工、留样、清洗、消毒等环节实行盯紧看牢的精细管理。四是进一步强化食堂财务管理。按照《麟游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公办幼儿园食堂运营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将食堂账务纳入学校财务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由学校按月对原材料采购、刷卡消费和食材库存、结算盈亏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师生监督和财务审计,确保了学生膳食补助资金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发展。五是强化了食育教育。对全县中小学加强学生营养计划食育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指导学校利用食育教育基地及特色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食育教育,并把食育教育作为营养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纳入班队活动和健康教育课程,坚持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加强食堂餐厅文化建设,采取在餐厅和走廊张贴食育宣传海报、办食育宣传园地等形式大力营造食育教育环境氛围,市营养学会来麟调研我县食育教育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实现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食育融合”的工作理念,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康发展。(三)学校后勤运营工作全面提升。一是为了凸显学校食堂公益性,建立了学校食堂运营专项补助经费制度。经积极争取,县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教体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麟游县义务教育段学校校及公办幼儿园食堂运营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麟教体发〔2024〕197号文件,将炊事员工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10元,并在年初预算210万元的基础上又追加了53万元,专项解决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2024年共下达食堂运营专项补助经费262.385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堂从业人员聘用难的问题,确保了学生食堂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根据市资助中心安排部署,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大力推广应用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规范了学校校服采购全过程管理,确保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一是以检查调研走访活动为抓手,指导各校开展形式多样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努力提高资助政策知晓率。二是借助党日活动时组织人员进入小区、上街宣讲教育资助政策,利用各种集会、社区活动、中高考等大规模宣传6次。三是印制《2024年麟游县教育精准资助政策指南》18000份、2024年生源地助学贷款指南宣传彩页2000份,印制政策宣传用纸杯30000个、书写垫板10000个、文件袋8000个、无纺布手提袋8000个,编印食育教育资料汇编200本,深入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四是建立学生资助企业微信群,分别与学校、幼儿园、学生进行沟通,发布政策信息和文件进行宣传。五是借助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组织各校园分管业务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视频业务培训,提升了业务办理水平及效率。(五)社会力量资助效益不断增强。除落实教育部门资助政策外,我们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民政、残联、政协、团委及爱心企业的能动性,开展广泛的社会助学活动,2024年金徽酒正能量爱心助学工程助学活动、广宏奖学金、海棠花大学生助学活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帮扶麟游县大学新生“助学基金”等爱心资助项目共资助学生95人、资助金额32.8万元,为全面实施教育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六)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走访活动。一是准确识别学生状态,重点走访贫困对象,按照“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原则,以全国学生精准资助管理和省精准资助信息两大系统及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对县内就读的十三类重点保障学生信息逐人核查。二是全面走访重点保障学生家庭,分别到十三类学生家中进行走访,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慰问与帮扶,与学生家长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对该家庭的帮扶情况,向他们宣传和解读党和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三是全县走访领导及教师共计903人,走访对象17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752人;低保家庭学生26人;残疾贫困家庭学生19人。通过走访基层、下社区、进家庭,充分细致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宣传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促进我县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尽快落到实处,进一步夯实学生资助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学校的关爱送家入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和家庭树立起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七)协助镇村开展精准帮扶。在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同时,帮扶单位3名包户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投身基层,心系群众,坚持定期入户走访,科学制定发展计划,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3名帮扶联系人定期到村到户开展帮扶联系工作,熟悉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弱劳力家庭打扫庭院室内外卫生、协助缺劳力家庭“三夏”抢收晾晒小麦、组织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到村帮助弱劳力农户开展“助农秋收”活动,及时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为西坡村委会捐资1万元作为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村委会“爱心超市”捐赠价值3000元的爱心物品。我们竭尽全力为西坡村办实事,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帮扶工作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4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体局授予“教育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协调沟通,争取使资助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资助政策宣传不够广泛。对长期在外务工家庭、留守家庭、居住环境不稳定的流动人群宣传不到位2.营养计划及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表现为个别学校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审核签名不到位;采购审批执行不到位、不及时,有的先采后批、有的采购员代批,负责人签字不及时;城区学校供餐压力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供餐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炊事员工资低,人员流动较大。(二)改进措施1.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利用各种平台,创新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发动各学校通过工作群、召开工作会、校班会和家长会、张贴宣传牌、印发宣传资料、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使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坚持后勤人员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后勤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后勤管理业务培训会。组织学校后勤人员围绕食品安全、后勤管理和学生资助政策进行辅导和解读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各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后勤管理行为,提升全县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食宿管理水平。3.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定期深入学校,查看食谱、台账及记录,规范各个环节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调查,督促学校进一步提升营养餐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精准摸底,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以脱贫家庭子女学前教育“零”拒绝、义务教育“零”失学、高职中教育“零”负担、大学教育“零”困难为目标,全面落实各级各类资助政策,逐步健全资助体系,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在受助学生中开展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为主的资助育人活动,帮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二)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惠农政策。持续开展“教育帮扶大家访”活动,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老师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活动,进村入户宣传乡村振兴教育政策,不断提脱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三)积极争取,不断拓宽社会助学渠道。在认真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时,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助学宣传活动,不断拓宽社会助学渠道,协调联系相关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扩大资助面,提高资助效率。(四)精细管理,全面提高营养计划实施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管理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将这一项民生工程打造成让政府放心,家长、学生满意的德政工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