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2-08 17:12
单位名称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生态环境提供监理保障。污染防治监理、生态环境监理、农村环境监理、排污收费管理。
住所 三原县仓南路18号
法定代表人 刘海
开办资金 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1万元 37.1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由姜海彪变更为刘海,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规范执法程序、法律适用,抓好日常监管执法和重点案件查处,聚焦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严执法,严监管,奋力推进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一是抓好日常监督执法工作,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及正面清单管理等系统方式,从严查处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超标排放,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有力保障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2024年先后开展了工业炉窑专项执法检查、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检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中的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专项排查、钢结构制造行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及涉重金属企业等近30余项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都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环保督察整改提升。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组共开展13轮次帮扶督察,累计检查企业40家,反馈问题90个,其中移送移交类7个,立行立改类73个,跟踪督办类5个,重点查处类5个,共立案8起,立案率100%,全面完成部监督帮扶任务。省级监督帮扶共开展20轮次,累计检查企业64家,反馈问题114个,其中:立行立改4件,限期整改98件,立案查处12件,截止目前,已立案11起,剩余1起目前正在立案。四是解决环境信访问题,提升执法公众满意度。今年以来,综合执法大队坚持以人为本,畅通便民诉求通道,认真妥善解决群众信访环境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全年共受理环境污染类投诉158起,办结率100%,未发生因环保问题引发越级上访和群体事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在日常环境执法中我们坚持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原则,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410人次,检查企业261家次,上传笔录1040份,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都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共办理行政处罚27件,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23件,查封扣押1件,移送拘留1件,办理不予处罚4件,共处罚款127.3479万元。没收违法案件1件,没收违法所得2.268万元。所有案件均已全部规范化录入系统;案卷符合大练兵评查标准要求,行政处罚罚款均能按期缴纳,延期缴纳均有延期报告,均在处罚决定书送达7天内予以公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科技进步使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专业,对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执法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基层环保部门编制小,经费少,执法、信息、监察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缺乏必要的人才和应急装备,监管能力和取证手段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的需要。2、环保执法力量仍需配强,目前执法大队执法力量不足,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执法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执法方式,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存在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队伍仍需继续加强。3、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人员培训不够,目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法律法规的准确运用缺乏专业人才,都是执法人员兼顾,难免顾此失彼,缺乏严谨的执法业务指导,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立案处罚率低。四、整改措施1、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素质。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按照上级对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业务培训,把污染源现场监察笔录制作、环境行政处罚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学习,有计划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全力提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业务水平。2、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强联合执法。五、下一年工作计划1、全面梳理总结2024年环境执法大练兵的经验、教训和难点,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弥补环境执法工作的短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整体实力、提升环境执法成效提供保障。 2、持之以恒抓好环境执法队伍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大讲堂”活动,开展有的放矢的环保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执法新装备、监测新设备的培训和应用,积极探索和完善智慧型执法模式,以科技赋能助力执法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依托在线监控、无人机、移动执法等手段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切实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同时要积极运用“学习强国APP”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等,提高全员政治理论水平及执法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环境监察执法铁军。3、以大练兵为抓手,扎实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行动。继续深入有效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把执法大练兵活动贯穿于日常监管的各个环节中,开展高强度的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对隐蔽的违法行为要善于发现,加大日常巡查频次,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多办案、强办案、办好案”,为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做贡献。4、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检查频次对全县国、省、市控企业进行日常检查;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环境执法行动,加大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围绕大气环境保护重点时段,组织开展蓝天保卫专项执法检查,以印染、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涉大气排污企业为检查重点,聚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对相关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物料扬尘管控、台账记录、环境信息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等情况进行检查,严肃查处大气环境违法行为。水环境质量方面。重点检查冯村水库周边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是否有从事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以及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是否完善等情况;重点检查工业园区和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达标排放情况;涉水工业企业是否存在偷排直排超排等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城区及清河沿岸是否存在污水直排、溢流、偷排等问题。三是固危废监管方面。对重点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增强产废单位的环保意识,切实保障辖区环境安全5、规范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案件系统填报率达到100%。6、继续按要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日常监管移动执法使用率不低于90%。7、做好环境信访、各类平台转办案件办理工作。及时处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和上级交办问题,按时限按要求回复各类案件,群众满意率不低于90%。对环保部强化督查、“回头看”交办的问题严肃查处,全面整改,按时回复上报。8、强化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各类媒体加强执法工作宣传,营造全员“创先争先”的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9、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教育,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廉政准则、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