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城固县>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08 15:51
单位名称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县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农作物种子技术推广及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有害生物监测;植物检疫,农药管理工作;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及管理工作。
住所 城固县汉江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张辉
开办资金 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城固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71万元 106.4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4月15日办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举办单位)变更登记。单位名称由原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变更为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原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变更为承担全县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农作物种子技术推广及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有害生物监测;植物检疫,农药管理工作;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及管理工作。举办单位由原城固县农业局变更为城固县农业农村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全力做好粮食生产技术服务,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强化技术指导,创新生产模式。一是抓好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示范县建设。大力推广油菜“一增三控332”技术,投入资金70万元购买优质油菜良种6400公斤示范种植。二是抓好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行动。建立水稻百亩核心攻关田5个面积500亩,建成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15个面积15000亩;建立油菜百亩核心攻关田2个200亩;建成油菜千亩高产示范片16个16000亩,建成万亩示范片1个10000亩。三是抓好稻油轮作“1253”示范基建设。今年建立示范镇1个、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800亩,水稻主推“两增一控”技术。四是抓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围绕小麦、油菜、水稻等主要作物,对26家100亩以上规模种植的大户给予奖补。五是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筹措资金10万元,采购优质玉米、大豆种子共计3000多公斤,及时发放到镇村,建成示范片5个。六是开展试验示范。先后开展了直播油菜品种比较、油菜抗根肿病新品种筛选等试验示范。 2、切实抓好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虫口夺粮成效显著。一是开展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统防统治飞防作业小麦“一喷三防”6000亩,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飞防作业4000余亩,水稻病虫害飞防4630亩,全年发布病虫预警信息8期。二是强化植物检疫职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全年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情情监测普查39.61万亩,申请办理植物产地检疫企业1个,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共3份;签发植物检疫证书207份,建立15户种子批发企业销售门店、100多户种子经营门店信息档案。三是认真开展柑桔小实蝇专项监测工作。全县10个监测点共诱集柑桔小实蝇成虫59头,全县柑桔小实蝇发生面积35亩,防控面积6500亩。3、抓蔬菜基地建设,保障蔬菜供给。一是做好蔬菜质量源头控制,保障产品安全。抓好“三棵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标准化栽培。二是切实做好豇豆农残治理工作。建设基地示范种植2个、豇豆农残治理示范门店4个。三是服务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菜农增收。主动到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调研等,解决生产难题。4、围绕基地建设,抓好中药材技术指导。在元胡主产区建成董家营镇、上元观镇两个万亩元胡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稻药”水旱轮作模式。在龙头镇建设10亩“城固元胡”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全面示范推广精选良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标准化关键技术。继续实施2023年陕西省城固元胡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和城固元胡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项目。“城固元胡”地方标准编制与修订,已按程序报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2024年“城固元胡”品牌强度806,品牌价值为15.7亿元。5、聚焦茶叶提质增效,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党总支带领全县茶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通过招商引资新建1个茶叶加工生产企业,培育茶叶交易市场1个,鲜叶交易市场1个,不断壮大了城固茶叶企业群体。培育电商30个,年销售茶叶160吨,产值3760万元。创新开发生产花果香红茶、桂花红、唐橘红茶、橘子红茶等系列茶产品,茶叶衍20多个。6、加大食用菌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成立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联盟,推行链长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菌农收入。对新进入我县的菌种全面实施实行准入备案制度和“红黑名单”制度,加大食用菌联合执法、市场巡回监管力度。制定出台羊肚菌生产技术规程,引导羊肚菌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制订羊肚菌种植风险防范预案、建立菌种鉴定圃、购买种植保险,规避种植风险、完善信访处置机制。7、加强种子质量监督,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全面完成陕西省晚熟水稻区域试验3组21个。受理乡镇零售网点网上备案2200多单,接受委托销售及种业企业备案品种245个,水稻品种140个、玉米品种105个,门店备案率达到90%以上。抽取水稻玉米种子样品15份、油菜10份、小麦5份,经检验均达到国家种用标准,累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投诉电话共10余起,接待来访群众20人次,组织田间现场鉴定3次,调处纠纷10余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8、围绕耕地质量保护,夯实土肥基础。全县建立了废旧农膜以旧换新网点8个,回收企业1家和废旧地膜加工企业1家,回收废旧地膜164.3吨,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了83.6%。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示范区、核心防治示范区建设,外来生物入侵防治,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等工作任务。今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了92.5%,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建成自动化土壤墒情监测站2个,监测点4个,采集土壤墒情土样648个样次,测定648样次,上报16期次。配合三方公司完成全部769个表层样点采集、省级专家质控、县级审核和省级审核等工作,正待国家级审核。9、倾力农民培训,质量和满意度显著增强。全年累计制作展板5幅,条幅横幅10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科技咨询200余人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0场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07人,占任务的107%。多种途径宣传推介城固高素质农民拔尖人才。目前瑞丰荣获“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称号。今年遴选推广主导品种22个和主推技术5项,建设示范基地2个,招聘特聘农技员10名,上传信息200条。二、取得的经济效益1、扎实推进粮油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全县水稻种植24.5万亩,平均亩产580.2公斤,总产达14.24万吨。玉米5.04万亩,平均单产473公斤,总产达2.38万吨。夏收油菜13.95万亩,平均亩产168.5公斤,总产2.3507万吨。2、紧抓食品安全,保障餐桌安全。今年全县完成蔬菜复种面积21.2万亩,总产98.81万吨(含菜用型马铃薯),产值31.6亿元。3、立足区位优势,打造冠军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产业总体布局,培育壮大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三大冠军产业。一是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5.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771吨,实现总产值11.2亿元。二是2024年全县发展食用菌1.17万吨,产值4.3亿元。三是全县中药材总产8.7万吨,其中元胡种植面积10万亩,全县平均亩产520.8公斤,总产5.2万吨,产值近18.7亿元。4、提升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质量。今年共推广应用秸秆还田面积46.46万亩;推广增施有机肥50.68万亩;推广应用机械深翻耕技术29.68万亩;推广种植紫云英、毛苕子等绿肥2.43万亩。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单位工作人员不足及老龄化严重。单位人员老龄化,人员断层现象严重,近七八年单位未进新人。二是农村劳动力不充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充足,生产能力下滑,部分耕地无人照管甚至荒芜。2、改进措施一是抓好单位干部职工培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二是抓好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培育,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扎实推进粮油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实施各类项目,推进稻油全程机械化,在水稻、油菜种植区重点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秧、油菜机播、机收技术等工作。2、提高蔬菜品质,保障餐桌安全。开展蔬菜标准化栽培,严格控制蔬菜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提高蔬菜质量安全。3、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升品牌价值。一是全面推行元胡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标准化试点建设、省级市级标准修订。二是持续做好城固元胡商标运用、价值评价工作。三是谋划元胡良种繁育及机械化采收技术创新项目。4、稳定茶园面积,提升茶叶品牌。一是稳面积提效益;二是做强做大茶叶经营主体,持续支持县内茶叶经营主体,提高茶叶质量,标准化水平;三是加大品牌宣传,组织茶企参加茶事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夏秋茶综合利用,提高茶园综合产值,以及新茶品创新研发。5、加强食用菌行业管理,完善技术规程。不断完善建立羊肚菌种子市场准入机制,加大食用菌联合执法、市场巡回监管力度,引导全县乃至陕南羊肚菌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6、示范推广植保新技术,确保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普查防控、宣传培训。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三是组织实施好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项目。7、实施耕地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监测、受污染耕地治理等工作。8、加大科技培训,发挥引领示范。开展好农技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0场次,培训群众2000人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