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妇产科/儿科/小儿外科/内科/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学美容科/精神科/传染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诊疗与护理医学研究医学教学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合阳县东新街 | |
法定代表人 | 宋小军 | |
开办资金 | 4594.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429.86万元 | 7606.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中医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惠民百姓一是我院重视人才的培养,今年成功举办了多场医学继续教育和学术讲座,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5月17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名医天团专家组一行19人走进我院,进行“情系家乡名医天团工作站”和”友好协作工会”授牌及教学查房、业务指导、学术讲座等活动。5月22日,我院与陕西省人民医院举行协作医院签约授牌仪式暨“省医专家走基层”义诊活动。二是精准引进人才,助力学科建设。我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的实效性,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靶向引进5名高层次人才;成立了陕西省名中医雷正权学术传承工作站,与省人民医院结为协作医院,并长期和省人民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省中医医院等三级医院合作,邀请专家来我院坐诊、手术、带教,为我院培养出了一批专科人才,带动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提升了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有医靠4月12日我院承办的“合阳县202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会”,介绍了推拿技术、拔罐技术、耳穴技术、刮痧技术、经络腧穴等适宜技术的基础知识、作用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禁忌症,近距离地传授各种适宜技术操作要点和力度的掌控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水平。9月12日我院承办了合阳县2024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为期一个月,采用“集中理论授课+线下临床实践学习”的教学模式,讲解了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的识别、紧急处置与安全转诊等知识,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我院还召集各医共体医院负责人开展工作交流座谈会,就加强对各分院学科建设、坐诊带教、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为持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精准帮扶,实施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最终达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奠定了基础。(三)聚焦工作重点,加速硬件设施推进紧密围绕工作重心,全力推进我院硬件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一是我院对放射科、检验科、儿科病区等科室的卫生间进行了改造,更换了照明设施,增装了蹲便器和扶手;二是对住院楼外墙、综合门诊楼的中央空调进行了修缮和改造,使就诊环境更加舒适;三是对门诊超声科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隔离视线和声音,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展叫号服务,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焦虑感,实现“患者少跑腿,服务多跑路”的目标;四是针灸康复科开设住院部,大幅提升了中医临床服务能力,更为我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坚实基础,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就医压力;五是扩建CT室,投资500多万,增添了新的DR和CT设备,现已投入使用;六是投资165万对消毒供应室进行了设备更新及房屋改造,现已基本完工,改造后的消毒供应室,可以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消毒灭菌服务,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四)完善薪酬福利,增强职工归属感为了适应当前医保DIP付费改革下的收入缩减,保证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稳定医疗人才队伍,促进医院服务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我院组织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多次DIP付费的培训,要求大家要尽快转变思维,意识到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科室病种管理,提高病案质量,加强成本控制,建立一套适应我们自己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二是为了保证职工的合理收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我院每季度召集职工代表召开薪酬制度改革会议,征求意见和建议,统筹分配,保证职工收入合理;三是为了解决临聘人员的后顾之忧,我院已为广大临聘人员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并就医疗保险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征求职工意见,将于2025年完成参保工作。(五)落实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我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院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认真落实上级管理单位关于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按季度有序开展消防培训与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有限空间风险排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为做好安防工作,维护医院诊疗秩序,我院加强了警务室建设和安保人员配备,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定期开展防恐防暴演练,精练“最小应急单元”,提升“最大”安全守护,为全院职工、病患及家属营造了安全、优质的诊疗环境。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实现了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为建设“平安医院”打下了坚实根基。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门诊人次14.87万人次,住院患者1.34万人次;手术量1731人次,平均住院日7.0天;床位周转次数36.4,病床使用率73.7%。一是我院妇产科开展无痛分娩术,填补了我院无痛分娩技术空白,减轻了广大孕产妇的分娩疼痛,给孕妈妈们带来了福音。二是我院检验科结果互认项目由之前的29项扩展至46项,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三是我院实行了电子票据。患者在缴费后,通过扫描收费凭条上的二维码可以下载陕西省统一医疗发票,节省了患者排队等侯的时间,有效改善了患者“来回跑、绕弯路”的现象。四是我院在院内添置了中医养生医疗保健知识标语,文明廉洁行医警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牌匾,用人文关怀服务和舒适就医环境全力打造优美舒适工作就医环境。五是我院积极响应卫健局号召,认真落实“看病就医十条惠民措施”。实行县域内急诊患者接诊免费,门诊挂号延续至72小时,住院病人免费煎中药等服务,实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六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中医药魅力。医院全年出刊《合阳中医》院报13期,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50余次,内容涵盖中医药保健知识、中医药文化科普、义诊讲座。我院与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展的“医校共建”活动,加强院校紧密合作,惠及了更多师生。此外,我院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卫健先行”、“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改善护理服务提升就医体验”等系列活动,给人民群众带去了切身的便利,广受社会各界好评。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科室发展不均衡,部分科室的诊疗水平提高较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仍需加强;二是医保DIP付费的改革,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逐步摸索建立一套完整的的管理体系来适应新的付费模式。三是今年4月医保发文实行全年总额预算付费以来,更是对医院流动资金正常运转提出了巨大挑战。医院正处于DIP付费的摸索期,没有固定模式照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学现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要承担医保基金超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今年将存在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向患者和药品供应商兑付、人员薪酬无法正常发放的风险。2、整改措施:一是医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科室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和培训医务人员,以达到科室均衡和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二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三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病种分值设定和费用计算,减少违规操作,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医疗服务的规范开展。四、2025年重点工作目标2025年在作好上级部门各项安排部署的同时,主要开展一下几方面工作,提升医院整体水平,为健康合阳服好务。一是专科建设再提升。在现有的市级专科基础上,要多措并举,再鼓干劲,找准短板,发挥强项,扎实推进专业特色建设,在优势病种管理上下功夫,出实招,把专科做大,把小科做强,针灸康复科创建市级中医特色专科,推进内镜中心、重症医学科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完成。积极开展神经介入、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不断提升介入质量数量,发挥介入诊疗在临床中的优势,积极引进支气管镜诊疗,巩固外科系统微创手术优势,加强三、四级手术管理,做到现代医学跟得上,中医药特色名片亮。二是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特别是紧缺人才得引进,发动全院干部职工的力量,营造人人为院纳贤纳才的良好氛围,吸引医学人才来院工作;加强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日常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和青年医师赴上级医院进行定向专科培训;提高外出培训期间待遇,鼓励多学科培训,打造复合型人才,着力提升人才储备比例和整体素质。三是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巩固电子病历4级的同时,力争电子病历5级达标;积极开展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力争达到互联互通3级水平。四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以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带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进,适应医保付费政策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706504261052411A2101,有效期限自2021年1月19日至2026年1月1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