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陈仓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便民、利民、安民、富民;业务范围: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査化解;加强对社会治安和稳定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对特殊人群的排查管控。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区集中安置中心11楼 | |
法定代表人 | 涂全成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宝鸡市陈仓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1万元 | 45.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紧抓政治建设,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区委、区政府总揽全局,区委平安办纵横联动,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抓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8次研究强化举措。14个镇(街)平安法治办、177个村(社区)调委会、治保会实体化建设全落实。镇街党委书记调度基层政法单位和站办所力量,整合村“两委”干部、平安建设志愿者等力量充实群防群治队伍,靶向防范化解风险、解决矛盾问题。二是强化理论自觉。坚持“学习+交流+研讨”模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入学习“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色。三是强化实践教育。深化“三个年”活动,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法,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推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287件,以实绩实效推动综治及平安建设走深走实。(二)严抓治安防控,全力保障社会安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打造城乡统筹、线上线下共治、人防物防技防一体、打防管控并进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一是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建立常态化社会治安巡逻机制、视频联防工作机制、校园周边安全管理机制、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综治考核评价机制,落实落细了“打防管控建”措施。191支4870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常态化开展巡逻、夜查,就地发现解决小矛盾、小纠纷3380件,有效防范和减少不安全案事件发生。二是强化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重点群体和社会矛盾深度摸排,对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对象、“三失一偏”人员等重点人员,建立台账,定期研判,确保安全可控。(三)细抓矛盾调处,用力护佑人民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三色”预警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源头稳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风险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一是夯实基层基础。以实用、管用、好用为标尺,突出“四化”(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引领,建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筹镇(街)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和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依托司法所平台,整合矛调中心、综治中心、信访联席会议职能,镇街平安法治办统筹政法工作机制顺畅。二是常态化调处矛盾纠纷。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调解专家库共享机制、区级领导包抓重点案事件机制、“四调”衔接机制,推行“常态排查、‘三色’管理、多元化解、跟踪回访、综合治理”闭环工作法,让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更加便捷、灵活、高效,镇村矛盾纠纷放事率99.1%。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健全完善抓街道带社区、抓镇带村、抓系统带单位的平安建设格局,以小安积大安,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基层创安丰富多彩。动员镇街立足综合治理抓村、社区“小单元”平安,动员学校、医院抓教育、医疗安全,动员工信、市场监管创建“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动员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管好特殊群体,创建“平安型”社区8个、平安村28个、平安家庭100户、平安校园10个、平安医院10个、平安企业10户。二是见义勇为工作走实。成立区见义勇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14个镇(街)见义勇为工作站、177个村(社区)联系点,完善申报确认、走访慰问、帮扶救助、宣传报道四项机制,筑牢见义勇为工作基层基础。开展“一份爱心助见义勇为”公益募集活动,募集资金52.5万元,居全市前列。三是信息智能群众可感可及。以区综治信息系统为支撑,实施“大监控+小探头”工程,1350个“雪亮工程”和7000个综治“小探头”全域覆盖背街小巷、农村道路等问题易发多发地段。157个村建设“党建+治理”智慧乡村平台,整合“公安+社区+物管”资源,231个小区人脸识别、智能物管、视频监控全覆盖,提升了群众安全感。牢抓法治支撑,着力护航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主线,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一是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拓展“服务联系点+承诺制”新路径,制定《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政法单位公开承诺4个层面17项内容,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服务。陈仓政法系统主动担当作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把脉问诊”护企业茁壮成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法治护航让营商环境更优等经验做法被中国日报中文网、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刊载报道。二是扎实推进法学法律工作。加强区法学会自身建设,落实机构场所、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实现了实体化运行。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组织200名法学志愿者参与“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6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受惠群众10万余人次。组建社会治理类、市场监管类、城管执法类、环保执法类、民商事类、刑事类等法律咨询专家组,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6名,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5件次,开展法治宣传30场次,帮助12户企业解决法律问题30个。三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建立区、镇(街)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加快镇街“一委一办N组”法治建设工作体系。投资20万元安装《陈仓区法治地图》,打造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普法示范点4个、法治文化广场26个。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为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建设等提供法律咨询28次,审查合同协议15件。区法律服务中心、“12348”法律援助专线等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咨询661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7件。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机构建设不够规范。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区级综合管理、实战化指挥功能。最大限度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访、民政等机构资源,化解矛盾纠纷、研判治安维稳形势,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强化为民服务功能。2.综治信息化平台应用不完善。改进措施:全面推广信息化平台应用,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做好镇村平台账号开通、业务培训等工作。建立平台运行机制,制定业务考核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加强平台日常运维管理。做好信息数据录入,动态信息更新、数据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预防等平台业务的督办考核,全面提升全区政法综治信息化应用实战水平。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着力在创亮点、出特色、创品牌上下功夫,着力在持续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担当尽责、主动作为,为加快打造最具发展活力新城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陈仓新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一)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和维护稳定责任制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平安建设和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二)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预警管理,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做到精准预测、精准预警、精准预防。落实包抓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协同发力,化解存量风险矛盾。聚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打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清除群众身边的治安顽疾,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三)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机构改革强化区镇两级社会治理职能,保障与权责事项相匹配的资源力量,推动镇街敢吹哨、部门能报到、问题快解决。加强综治中心等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有机整合,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