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西安市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05 16:13
单位名称 西安市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田径运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田径运动队建设管理•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从业人员注册、培训与管理•田径赛事组队、训练及参赛组织
住所 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欧亚大道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
法定代表人 姚弘韬
开办资金 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5.49万元 492.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和“八个新突破”等中心任务,按照“推进体教融合,巩固基层网点、不断拓展人才发掘和培养渠道”的工作思路,在市体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班子的团结带领下,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2024年业务开展及取得效益情况(一)深化体教融合,提升引领效能。认真贯彻体教融合战略,积极调动基层网点训练热情与活力,深入挖掘、培育、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此外,充分发挥驻点教练员在指导训练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以点带面、合作共组,多途径、多渠道培育优秀人才。全年,先后20次深入基层训练点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初步选材150余名学生,全面了解训练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草拟了我市备战省十八运会两年规划,进一步优化了西安田径项目发展布局。(二)坚持以赛促训,提高竞技水平。始终扭紧抓牢中心承担的各项参赛办赛任务,先后举办了省、市级比赛3场,参赛省级比赛1场,参与举办国家级比赛1场。全年,市级比赛参赛人数累计3000余人,参赛区县18个,参赛学校102所。完成全国、省、市运动员注册累计8000余人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田径项目梯队建设、提升夺金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2024年西安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共有18人破14项单项市级纪录,6人次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近200人次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较上年度,破市级记录人数增长100%,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人数增长50%。二是在2024年西安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体传校组)中,共有4人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180余人次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三是2024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西安站于6月8日至9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办,共有18名国内顶级运动员及近30名我市青少年运动员共同参与,由我中心输送的陕西选手李程亮以8.17米的好成绩勇夺男子跳远项目冠军,打破个人最好成绩。四是在2024年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市区组)比赛中,西安代表队以55金、47银、41铜的成绩获得田径项目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三个第一”,1人达到运动健将水平、19人次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73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圆满地完成参赛任务。(三)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明确反兴奋剂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循国家、省、市关于反兴奋剂工作的各项要求,持续加强反兴奋剂教育的“全覆盖、全周期、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坚决做到对兴奋剂问题“零出现”和“零容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培训,全年共发布各类学习资料20余份,并组织了5次专题学习活动。同时,严格执行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在赛前要求相关人员签订反兴奋剂责任书和承诺书,并进行准入考试,以确保在备战和参赛期间不发生任何违反赛风赛纪及兴奋剂违规事件。二、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市田径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特别是优秀后备人才不多,部分基层运动员训练不够系统,且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二是探索体教融合创新方法不够,在运用学习调研成果推进观念更新、工作创新、破解难题上还需要加强。三、下一步打算一是紧密围绕“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总体目标,扎实抓好2025年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参赛暨省十八运会资格赛工作。加强对关键运动员的精准管理和选拔,细致分析各地市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市优势项目特点,扬长避短、优化整合、合理布局,争取在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上较上一年有显著突破,并力争全部参赛运动员取得省十八运会参赛资格。二是全力做好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田径比赛和2025年西安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体传校组)办赛工作。此外,持续深化与各基层训练单位沟通与协作,动态掌握重点队员训练情况,实施统筹规划与协调,促进各基层训练单位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三是加强与省田管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工作方法,整合省市两级训练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新途径,构建高效顺畅的人才输送体系,为我市田径项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