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

榆林市榆阳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05 09:25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脱贫信息监测提供服务保障。开展全区易致贫返贫户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工作;脱贫信息系统录入、维护、更新、分析、统计及相关业务指导培训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兴榆路6号榆阳区人民政府后勤楼318
法定代表人 张玮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20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根据区政府榆区任字[2024]11号文件,张玮同志免去其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主任职务,胡斌同志任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主任。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情况(一)建设完善网格员队伍。(二)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三)常态化监测建档立卡户、监测对象收入和务工情况。(四)更新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成员自然增减信息。(五)采集完善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返岗复工信息。(六)动态有效监测数据信息。(七)建设完善农户电子档案。(八)稳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九)集中排查、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十)不断提升系统数据信息质量。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一)全年开展信息采集11次,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已调整为4352户8414人。(二)根据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设立“脱贫户住危房但未纳入脱贫不稳定户”、“监测对象未填写识别时间、风险类型、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指标信息”等100余条评估扣分规则,以及涉及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对象基础信息逻辑关系的63条自定义评估规则,我中心对全区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各类信息指标开展行业部门数据交换比对11次,开展专项数据清洗15次,向镇村两级反馈疑似错误问题数据15批次5000余条,以问题清单的核实补正方式倒逼乡镇完善村、户基础信息各项指标。(三)全年我中心向镇村两级反馈各行业部门信息库比对后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户12批次、共计4.6万余条信息。全年我区新纳入监测对象64户180人,标注风险消除23户56人。(四)集中排查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有:一是向镇村反馈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户信息369条;二是发现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启动识别纳入程序对象7户18人,排查出达到消除风险标准监测对象2户3人;三是对全区原有278户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帮扶计划制定情况进行核实,系统内标识“已实施开发式帮扶”监测对象225户,“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53户;四是对全区原有监测对象中标注“风险消除”的197户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五是组织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对系统内发生变动的脱贫户基础信息进行更新,累计核实补正各类信息6万余条,全面提升了全区系统数据信息质量。(五)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探索建立精准防返贫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按照“市级统筹监管、区级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平公正、定向精准、特惠返贫”的原则,2024年8月,我区研究制定出台《榆阳区防返贫帮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脱贫户、防返贫监测对象和民政部门认定的农村低收入户,凡是因病、因学、因住房安全、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防返贫标准,建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精准防返贫机制,从源头筑起防返贫“保障网”。按照全区农村户籍人口的10%框定保障范围,以每人100元标准筹措资金350万元,设立榆阳区防返贫帮扶基金,资金由市区两级按照2∶8比例分担。截止2024年12月底,我中心共收到各乡镇(街道)62户农户申请防返贫帮扶基金,与民政、医保等部门完成数据信息比对和入户调查12户,发放帮扶资金45.49万元,推动防返贫帮扶工作落地见效,为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存在问题(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单位业务模式较为传统,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对新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二)人力资源短缺: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单位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已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岗位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领域,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四、下一年度工作打算2025年我中心各项工作要在区农业农村局和局党组的领导下,着力提高班子凝聚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继续坚定不移扛起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的政治责任,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全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坚持具有榆阳特色的“4+2”工作法,“4”即印发动态管理工作通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和有关说明,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格执行;细化工作导引,帮助基层掌握工作方法以及时间节点,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制定工作模板,将全区动态调整工作会议记录统一化、标准化,减轻基层负担;编制资料目录,便于基层干部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对照目录收集整理相关档案资料。“2”即推行全面培训机制,组织各乡镇(街道)对网格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村干部等基层主要工作力量逐级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健全任务推进机制,组建工作组,到村入户参与年度脱贫人口收入信息动态管理工作,深入基层,既指导业务又推动落实,同时对于镇、村开展工作期间遇到的困惑事项进行政策讲解。加强数据信息管理,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紧盯政策,做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风险监测和帮扶工作。全面完成防返贫等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