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铜川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

铜川市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铜川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1-23 15:02
单位名称 铜川市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铜川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保障。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计划编制服务、组织实施、检查指导、验收评估、信息管理、试点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资金使用建议报告、宣传相关外援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住所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九号
法定代表人 郝维正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万元 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退耕还林和天保工作一是严格工程管理。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市县联合自查,对耀州区、宜君县2018-2020年度退耕还林保存率、抚育管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地核查,保存率达到了85%以上,符合相关标准,退耕还林成效明显。二是开展督导检查。对2024年巩固拓展生态帮扶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林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调研,配合做好2024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核查、省级复查工作。三是开展好落界上图工作。强化退耕还林矢量化数据库建设,整理完善退耕还林基础资料信息,组织区县依据国土“三调数据”,逐地块按年度认真核实相应小班地块现状,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新一轮实施的退耕还林地块有序开展落界上图工作。四是按期兑现年度补助资金。做好202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4.73113万亩473.113万元补助资金兑现和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质量提升3.25万亩65万元补助资金兑现工作。五是配合做好培训。11月21日至11月22日,全省退耕还林还草档案管理暨成果巩固培训在铜川举办,市退耕办配合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确保了会议顺利召开。六是扎实做好天保工作。一是配合省天保中心及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检查组,完成了天保工程建设省级年度检查工作。二是按要求完成了天保工程有关信息报送、人员信息数据更新等工作,确保上下级信息畅通。按时统计上报天保工程季度报表数据及公益林建设月进度表。三是制定《铜川市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办法以及考核评分标准等内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铜川境内的包茂高速、延西高速、210国道、305省道4条“百里绿色长廊”已成为美丽铜川的对外名片,全市“两区、一廊、三河、四带、多点”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框架基本形成。(二)经济效益显著。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2024年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补助资金473.113万元。下达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质量提升补助资金65万元,已完成资金兑现任务。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区群众家庭收入,从而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三)社会效益明显。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修复,不仅让朱鹮的栖息地由秦岭延伸到关中盆地与陕北高原的交界地带,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远近闻名的朱鹮之城,这是铜川生态建设收获的新成果和新名片。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存在“重退轻管”现象。退耕户对退耕还林后期抚育管理不到位,加上部分退耕农户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影响了管护,苗木成活和生长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补植任务重,影响退耕成效。二是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尤其是新技术新手段的利用普及程度不高,林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业技术培训,新技术和设备还不能熟练应用,影响了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改进措施主动向上级汇报基层业务信息技术缺乏问题,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专业技术培训机会及资金倾斜,加大基层相关业务人员新科技、新技术的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问题,为现代科技林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五、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办将认真贯彻执行中、省退耕还林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做好工程实施、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档案建设等工作。一是开展森林抚育。组织各区县对栽植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块及时补植补造,落实扩盘、浇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抚育措施,努力提高成活率。对缺株短行的地块,尽快进行补植,促进郁闭成林。二是完成政策兑现。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2016-2020年度4.6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资金兑付,12月底前完成资金兑现到户工作。三是认真编报项目。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第一轮退耕还生态林抚育补助政策的通知》(办工字〔2024〕245号)要求,进一步核实退耕还生态林面积,及时更新相关基础数据,根据2005年、2006年退耕还生态林面积变化核实情况,督促相关区县认真梳理2025年可落地、可执行的面积,做好2025年第一轮退耕还生态林项目编报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