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

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11:34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实施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大街与杜化路交汇处
法定代表人 南玉凤
开办资金 4592.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73.13万元 4445.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本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渭南市临渭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本学期学校教研围绕“思政课、品质课堂、数字化教材应用、名师+”等重点工作展开。学期初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组内主题教研计划及月清单,如整本书阅读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推进,真正做到主题明确、安排有力、保障到位、成效显著。深入推进课题研究,本学期市级课题结题6项,省级课题立项2个,区级立项13个、校本立项课题60个。2.本学期,我们继续围绕品质课堂建设开展了灵动课堂品质提升系列活动,即推门问诊课、能手示范课、思政大练兵、临渭金秋展课堂、全员创优课、水之韵教学节等活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兵场,教有所向、练有所得,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中切磋技艺、互学互鉴。3.学校先后开展了推普周之童诗朗诵、文字考古行手抄报评比、字韵风华规范书写、语赞华夏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活动。常态化开展“诗意渭河”诗词分享、教师“每日一练”书写,开展教师硬笔书法、学生书法培训。4.本学年,打造校级科学优课12节,优质实验8项,分组实验必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能做尽做。学生上课兴趣浓厚,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实验小程序上传达到规定数量。科学教师积极申报校、区级课题,均成功立项。组织全体科学教师参加陕西省2024年中小学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张美老师在2024年临渭金秋“品质课堂”展课堂活动中执教区级示范课,效果良好。5.提升劳育实效,锻造时代新人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严格落实每周一节的劳动课,编写年级劳动教育清单,构建劳动“匠艺”课堂思路,开发“六+”校本课程体系,实行两备高落实的原则,即备国家课程,备校本课程两种教学设计,促进国家课程的高质量落实。二是实践基地常态化活动。我们在校园中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怡耕园”,现有面积约300平方米,分36块,3至6年级各班各自负责一小块,根据季节播种适时菜种。学校为每个班级发放田园劳动观察记录册,同学们根据自己班级植物的成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真正在实践中磨砺成长。三是教师队伍持续化提升。学校聘请46名劳动教育顾问,定期进行各个层面的劳动教育指导。学校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层为主体,实施“四层四研”的教研模式,确保劳动教育方法与措施步调一致、观念一致、行为一致。本学期,我们开展劳动课堂大赛活动,7名教师参与展示,全体劳动教师在观课、议课、改课中提升业务素养。四是实践活动多元化开展。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周、劳动项目化工程、劳动“六+”课程展等多种形式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目前,劳动教育项目化工程展示46期,开展了34次劳动课程展和5次课程融合展,以课程链+主题链的形式,促进学生劳动素养落实落地。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一年学校招收学区一年级新生460人,向辖区初中输送六年级毕业生505人,学区群众好评;学校获陕西省2024年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活动先进单位;陕西省2024“我心中的黄帝陵”青少年书画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临渭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临渭区校外教育先进单位;临渭区第八届联盟杯校园足球比赛女子组第三名等五项殊荣。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问题:1.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能力有待提高;2.部分教学设备更新较慢。改进措施:1.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考核,形成评价奖励机制;2.逐步加大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资金的投入。下一步工作计划1.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水精灵”德育评价体系的育人功能,大力推动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规范教学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好国家“双减”政策,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3.持续深化品质课堂建设,按照学校品质课堂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导航课、研讨课、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等形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