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参与拟订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知识产权信息网络等规划、计划;协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辅助性、事务性工作;专利技术、专利产品评估、鉴定、孵化、推广;协调指导企业专利工作;参与重大专利技术实施及涉外知识产权协调事宜;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对外联络、合作及交流;知识产权基础信息采集、加工及电子政务技术保障;参与指导知识产权代理、评估机构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西凤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苟红东 | |
开办资金 | 89.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45万元 | 24.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履职能力。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联系实际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扎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持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良好态势。(二)加强统筹部署,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这条主线,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指标,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专利质量建设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培育、优势品牌建设议政建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重点企业、产业园区调研知识产权创新和品牌培育工作,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三)加强资源投入,创新创造质量进一步提升。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谋划更多资金资源支持,共争取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807万元。落实《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联合市财政局、市工信局请示市政府拨付品牌建设资金1485万元,其中好商标和贯标企业等知识产权补助资金615万元。举办第三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为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推荐18个项目参加省秦创原大赛复赛,宝光股份等2个项目获奖,有力促进了全市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的提升。截止2024年10月份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9件,同比增加1.9件。发明专利授权687件,同比增长168%,发明专利授权首次迈入600件大关。前三季度完成商标注册5644件,同比增长22.7%。(四)加强转化运用,商标品牌矩阵进一步丰富。以转化运用为主渠道、品牌培育为主标志,推动强市建设向更深、更高迈进。指导高新区开展“中国钛谷”商标品牌授权使用许可,择优选择5家钛企业授权使用“钛谷”商标,联合高新区和举办了公共局域品牌授权使用仪式,进一步扩大了钛谷商标的影响力。全市获批省级品牌商标指导站5家,获批省级商标品牌提升工程项目3项,我中心承担重点产业链商标品牌指导站,认真调研分析我市13个重点产业链商标状态,形成了我市重点产业链商标状况分析报告,指导重点产业链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组织49家企业申报“陕西好商标”,获批19个,数量居全省首位。联合市农业局推进“宝农优品”和“宝鸡羊乳”公共区域品牌建设,征集“宝鸡羊乳”logo和宣传语,确定了下一步公共区域商标申报方案,对“宝农优品”商标注册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扶风臊子面”、“太白蔬菜”等县域公共品牌的建设,“眉县猕猴桃”“凤县大红袍”“凤翔泥塑”“岐山臊子面”等65户企业完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许可使用,推进“眉县猕猴桃”“凤县大红袍”和“宝鸡柴胡”省级地理标志标准修制订。推动宝鸡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机构专利盘活入库460多件,组织50户企业申报专利产业化入库中小企业,落实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89件,校企联合专利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在重点产业链征集80多户企业申报贯标企业,召开贯标工作培训会,确定19户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工作,全部顺利通过贯标认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累计180户,16户企业评为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在我省首次开展知识产权贯标核查工作,对2021-2023年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开展“回头看”核查工作,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0多人次,共核查企业58家,提升贯标工作质量。选择我市7户产业链重点企业启动企业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评价工作,通过创新管理国际标准建立科学的“研发+专利信息分析”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助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笔,融资8877.99万元,知识产权保险投保221项,保障金额312.3万元,推进西凤酒和秦川机床首笔商标侵权责任险的赔付工作。(五)加强衔接协作,行政保护效能进一步显现。健全协作机制,推进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宝鸡市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工作联系制度》,联合宝鸡海关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报工作,联合宝鸡仲裁委揭牌并运行宝鸡仲裁委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严格行政执法保护,大力组织县区局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行政执法保护,出动执法人员659人次,处理商标案36件、专利侵权纠纷案2件。(六)健全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便民。围绕基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群众不方便等突出问题,我们充分整合资源,在12个县区、宝鸡高新区、宝鸡擀面皮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建设15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站,公共服务和维权援助体系向基层下沉。“以综合服务改革助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再提升”的工作站建设模式列入全省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事项,拟在全省复制推广。(七)加强宣传培训,保护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首次举办宝鸡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及《宝鸡市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宝鸡市石油装备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着眼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主体需求,组织市县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开展培训2500余人次。全方位、多途径,深入广泛地宣传知识产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暨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督查检查结果通报,我市为A等次,这是我市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中获评A等次。2.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我市三个企业项目获省秦创原大赛奖项,市局获优秀组织奖。3.行政处理的1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例入选全国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个选案,是我市连续三年有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例入围。4.首次启动企业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评价工作。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成为全市获得ISO56005国际标准分级评价证书的企业,陕西四维衡器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启动ISO56005国际标准分级评价和获得评价证书的民营企业。5.地理标志工作再获捷报,“宝鸡柴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加至7个,“太白贝母”获批省级地理标志标准,“陇县羊乳”、“千阳苹果”和“凤县麝香”等县域重点产业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6.“以综合服务改革助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再提升”被市政府营商办确立为市级层面的“小切口”改革事项,拟在全省复制推广。7.国家商标宝鸡业务窗口开设了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专人对接。1-11月份办理业务214件,集中为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千裕酒业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办理了“眉县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工作,推动符合“眉县猕猴桃原产地”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8.2024年度“陕西好商标”名单我市有19个商标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知识产权制度、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专利快审备案、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等体系建设上还需要加力。二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涉及金融、科技多部门,推进较为困难。三是市本级财政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地理标志培育运用等重要工作开展上支持不够,过度依靠省级资金。(二)改进措施1.在我们积极争取更多中省经费支持;2.希望市本级财政给与配套,使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良性持续开展,确保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四、2024年工作计划以我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城市建设顺利通过验收为主线,持续锚定试点城市重点任务,积极探索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发展,为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一是研究设立西安专利代办处宝鸡工作站、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宝鸡分中心,结合商标窗口和国家导航服务基地、信息服务网店等构建系统集成、高效便利的宝鸡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二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与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力量配置,提升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三是持续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在产业链重点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和专利微导航、专利信息推送等工作,布局“卡脖子”领域的知识产权,确保我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始终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四是争取每年1-2个县区或园区开展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增强知识产权业务知识储备。六是持续增强运用效能,深化企业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评价与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支持、引导企业以委托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精细化管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七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设立工作,力争取得全省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融资,积极协调、联合西安发明协会等机构推进我市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1月,中心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