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澄城县救助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弘扬人道精神,提供救助服务。依法保护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 |
住所 | 澄城县晖福街北段民政福利园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潘栋 | |
开办资金 | 15.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澄城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08万元 | 13.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澄城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救助业务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受助人员送医诊治工作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的意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等文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救助档案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培训,加强陕西“智慧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使用,要求救助人员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救助工作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二)广泛宣传救助政策,提升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利用每周二、四乡镇区域巡查,一、三、五城区区域巡查,随时宣传救助政策。充分利用各乡镇临时救助站点点多面广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乡村集会人员集中时节广泛宣传。并在城区人流量大的公园、广场设立集中宣传点,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电子屏播放、发放资料袋、小礼品、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过往居民普及救助常识,广泛宣传救助法规政策、救助渠道等,扩大救助工作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在6月19日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开展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宣传活动。全年共发放宣传图册3000余本,传单5000张,救助引导卡2000张,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三)多方协作,打造高效绿色救助通道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遇到极端天气及重要节假日,增加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限、扩大巡查范围。继续引导鼓励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夜间安保人员做好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服务。联合公安、城市管理、卫生等部门优化简化流程,打造出一条便捷高效的救助绿色通道。专业甄别流浪乞讨人员,分类实施救助措施,倾心进行救助寻亲服务,及时发布寻亲信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头条寻人”、微信公众号、救助寻亲网、抖音等方式,提升寻亲服务水平和效率,帮助走失人员尽早回归家园。截至目前分两次对前期救助人员进行回访看望,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动员家庭成员和村社干部多给予关注关心,确保救助效果落到实处。救助人员信息等及时录入全国民政政务信息系统,规范各类救助表格、表单,使救助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记录、有备案、可查考;做到救助工作信息化、系统化、网络化。(四)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有声有色在日常工作中,救助站建立了完善的接待与甄别流程,确保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为陷入困境的人们亮起了希望的灯塔。站内配备了充足的生活设施和物资,从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到营养均衡的饮食供应,从温暖舒适的衣物到必要的医疗救治,全方位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在艰难时刻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温暖。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特别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域和心理辅导机制,安排专业人员给予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灵创伤,重拾信心,并且积极与教育部门协作,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为其未来发展筑牢根基。同时,通过定期的街头巡查,主动发现并救助那些流落街头的人员,尤其是在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下,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绝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真正做到了“应救尽救”,切实维护了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49人次,站内救助37人次,站外救助12人次;成年人救助46人次,未成年人3人次,护送返乡28人。未保入户探访服务儿童936人次,全年共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培训宣传32次,各类主题活动6次,个案帮扶28人,很好地落实了社会救助职能,通过为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心理支持,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许多曾在街头流浪、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使社区和城市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使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保障,营造了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落实还不到位;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能力素质不高;3.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改进措施1.对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确保落实到位;2.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3.再次加强部门协作,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沟通,签订协议,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就医。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邀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心理辅导,引导儿童健康成长。(二)开展好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活动,不断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合作,定期的街头巡查,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真正做到了“应救尽救”。(三)救助站将进一步弘扬人道精神,提升救助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