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麟游县> 麟游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麟游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1-17 14:46
单位名称 麟游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指导;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相关工作;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指导农村经济“三资”管理、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指导做好全县农经统计调查工作和各类统计数据上报。
住所 麟游县东大街30号
法定代表人 邢伟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麟游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万元 1.5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8月19日,单位开办资金由3.7万元变更为10万元,举办单位由麟游县农业农村局变更为麟游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业务开展情况1.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以推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为抓手,指导全县7个镇66个村制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整合资源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实体项目,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2.三资监管规范有序推进。一是年度资产清查取得实效。全面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二是合同清理成效凸显。以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为抓手,聚焦贪污、侵占、截留村级资源资金资产,全面开展“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三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推行陕农经上线运行,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持续推广“陕农经”平台第二阶段功能,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用户全部联结“银农直联”模块。3.二轮延包长稳慎推进。2024年在全县6个镇60个村有序开展全县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一是强化组织,印发《麟游县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指导各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帮扶部门包村、镇上领导包片,驻村工作队成员、镇政府干部包组的延包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力量;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二是强化宣传,召开麟游县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培训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改革处二级调研员崔毅刚同志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讲课。组织各镇召开延包工作培训会,指导镇村干部宣传解读关于土地延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放《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消除群众疑虑,做好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调动农民参与延包试点的主动性。三是明确重点,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逐村逐户、逐田逐块进行核查登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逐户、逐田核查登记,确保数据真实,建立台账,核实承包土地变化情况,厘清现有耕地面积、成员承包耕地情况、户内人均耕地情况、人口增加和减少的情况,做实做细摸底登记工作。四是周密完善方案。依照麟办发[2024]14号印发的《麟游县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进度安排确定方案有关程序要求,县延包工作专班跟进指导,6个镇按照时间节点,积极组织60个村按照规定的相关程序,对本村组延包方案反复修改完善,达到符合政策、符合程序、群众满意。五是加快第三方招投标。按照县政府会议研究决定,本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由6个试点镇具体负责,并配合第三方公司进行数据库建设。4.集中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发挥专班办公室作用,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镇村干部上门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从而营造浓厚氛围,实现宣传全覆盖。印制公告百余份下发镇村,在公告栏等显要位置张贴。收集汇总全系统集中整治“四个台账”,集中整治以来,乡村振兴领域向纪委监委移交线索7条。一是查改并重,持续深化问题排查整改。在机关政务公开栏、局属二级单位张贴“麟游县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监督举报方式”,在醒目位置悬挂“举报箱”,在原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便民服务群公开举报电话、接访人,受理群众投诉,建立信访件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分管领导牵头办理机制。二是聚焦为民,办成群众可感可及实事。印发《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从“农村供水保障提升”、“高标准农田集中排查整治”、“农机安全上门服务”、“下一线、转作风、助秋收、暖民心”四个方面开展集中整治为民办实事行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直面问题,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印发《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转发《村集体经济合同“四议两公开”程序》,推广运用“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加强村集体经济财务、资源资产发包、合同履行,实现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5.经营主体发展质效明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活动及内部信用业务排查为抓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成员账户、内部管理日益完善,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依规运行。6.土地流转监管成效明显。在“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开设县镇村三级账号,指导各村进行流转合同电子备案,镇人民政府审核后纳入台账管理,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经营主体自主填报、村组织和镇逐级审核后纳入合账管理的工作流程。7.统筹联农推进农民增收。定期下乡督促指导农村5个监测点50户样本户切实做好农民收入记账,不定期对辅调员记账情况督导检查,协助解决记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通报,要求应记尽记;结合本县农业农村业务需求,配合农业农村局建设“麟游县促进农民增收信息综合平台”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制作APP,对全县农民增收工作宏观数据起到可控化把控;指导各镇加强辅调员管理,注重记账监测户每月收入信息收集汇总,确保农民收入时效性和真实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度,全面推行陕农经上线运行,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全县6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在“陕农经”平台建账,完成会计初始化任务,录入资产资源卡片5932个,在“银农直联”模块实现线上支付业务328笔,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2502万元。合同清理工作共收集合同1491份,县级专班联审发现问题合同1456份,反馈镇村问题合同1456份,整改合同1448份,整改率99.45%;工作开展以来共追缴欠款(含违约金、赔偿金、滞纳金等)共计431.03万元,收回土地3421亩,向纪委监委移交线索28条,立案11条。申报市级优秀合作社1家,推荐酒房镇张玉堂种养殖家庭农场、九成宫镇石海龙养殖家庭农场等4家争创市级家庭农场;新增家庭农场19户(常丰镇7户、崔木镇3户、九成宫镇5户、招贤镇1户、酒房镇3户)。确定202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项目和2024年省级财政农业专业资金项目实施主体6个,印发实施方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二是推广“银农直联”平台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培训,邀请相关财务专家前来授课,同时前往市内有关县区学习农村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和财务监管工作。二是加快“陕农经”推广应用进度,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收集各镇村反馈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推进“银农直联”线上支付应用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定期对平台的使用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推广工作。三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创建农民合作社,支持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土地、手工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民合作社。要继续加大对县内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密切关注县内已形成规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认识,转变农民观念,鼓励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良好发展。四、2025年工作计划1.巩固二轮延包工作成效。对麟游县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做好各类数据、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省市全面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提供麟游经验。常态化开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办法》宣传,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积极化解群众信访,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收集归档全过程工作资料,同时做好各类数据、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数据化后交县档案局。2.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加强业务指导,建立信息化监管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信息化平台使用,全面实现“银农直联”线上支付,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开展村集体资产清查。全面厘清村集体三资情况,确保三资数据与“陕农经”、扶贫(衔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相衔接、相对应。规范资产资金资源监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民小组在完成产权改革规定动作后,登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平台管理;没有经营性资产、没有机动地、四荒地的村民小组可暂时不登记集体经济组织;所持有资产和财务情况可委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为管理。不得出现公款私存问题。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为抓手,储备发展人才已发推举发展“领头雁”。因地制宜指导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助力薄弱村攻坚;推广“土地盘活、资产增值、产业引领、服务创收、联合合作”多种模式,激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力争全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4.推进干部帮联助农增收。一是健全助农增收责任体系。加强与县统计局业务对接沟通,了解50户样本户记账情况,局种植业股、畜牧股要围绕助农增收想方设法指导各镇发展产业,并按季度了解统计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总上报50户样本户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情况。二是落实干部帮联长效机制。按《干部帮联助农增收》要求,帮联干部要主动开展入户走访,落实产业发展计划,了解群众增收情况,提供就业信息,开展与技术服务,有力有效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三是加强监测信息预警研判。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分析研判季度增收情况,联合县统计局跟踪推进落实。对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镇村及时提醒督办,巡回5镇5个村指导督促各辅调员精准记账,做到应统尽统、应记尽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