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供销合作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全市合作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本区域内供销系统工作行业管理、政策协调、资产监管、教育培训。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西大街1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邱德刚 | |
开办资金 | 44.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11万元 | 36.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供销合作社.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认真做好行业管理。围绕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指导各级供销社完善内部治理,健全体制机制,统筹运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做好政策协调、业务指导和跟进服务,形成了系统集成、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深入推进供销基层组织建设,构建镇级基层社为骨干,村级供销社、综合服务社、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新建基层社15个,培育打造省、市级示范基层社13个,中心基层社10个,领办农民合作社50个,拓展综合服务社50个、社区供销服务社20个,发展基层社员3.6万人。巩固发展土地托管服务主体114个、农业生产服务中心213个,组织供应化肥等农资10万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3.35万亩次,发展富硒蔬菜、鲜食玉米等保供基地2万余亩。指导汉滨区供销社稳步推广汉滨北山“电话一打,农资到家”示范网络,发展镇域中心网点7个、村级终端网点53个、社员5300余人。巩固提升供销电商体系,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10亿元。(二)全力做好政策协调。协调争取省供销社支持,落实2024年省级“新网工程”补助资金534万元,助力县(市、区)供销系统实施涉农项目9个,推动宁陕农副产品产供销基地、汉阴供销北门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营,为强化提升为农服务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狠抓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流通保供企业、生活超市20个,新建分拣加工厂(点)20个,运营仓储(冷链)库房228个、库容12.33万立方米。新建“千万工程”示范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1个,组织回收农村生活垃圾2万吨。协调签订常安合作有关农产品购销协议8组、协议额6700余万元。依托对口帮扶开展消费帮扶展销活动8场次,拓展富硒特产江苏直营店(点)5个,拉动特产外销3500万元、达成签约7000余万元。(三)扎实做好资产监管。严格落实《市直供销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备案办法》《市直社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市直企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机制,督促社有企业健全《企业职工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规范运营。不断探索完善监事会监督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推动监督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一企一策”引导社有企业回归经营本位、参与市场竞争、服务产业发展,围绕供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升经营服务支撑能力,富硒茶叶、核桃、蜂蜜、有机农资等经营业务稳步拓展,自主品牌“俏安康”相继荣获广州森交会、上海森博会“金奖”并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优秀案例集》,“岭娃”鲜食糯玉米获国际地理标志博览会产品“金奖”。(四)持续做好教育培训。创新开办“供销讲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先后开办“中国经济趋势分析”“公文材料写作”“职业经理人”“商务礼仪”“市场营销”“执行力与狼性团队的打造”“卖场管理与运作”等专题培训10期、培训600余人次。扎实推进供销教育培训行动,指导系统各单位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讲解、观摩学习、线上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相关人员3000余人次,为推动供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扣全市“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持续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全年实现商品销售272亿元、汇总利润1.22亿元,分别增长8%、2%,合作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为农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商品流通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消费帮扶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及广大群众广泛赞誉,获得了中央部委的联合表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社有企业仍显薄弱,经营能力不强。(二)改进措施: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持续引导社有企业回归经营本位,优化以经营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做好“内供”文章。牢牢抓住农村生产、生活产品供应主业,做好籽种繁育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供销,一体构建特质农产品保供体系和优质工业品直销网络。(二)围绕传统品牌打造,做好“外销”文章。以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老供销”国字招牌为总揽,以“老品种、老种(养)法、老工艺”为基本理念,以对内统一建基地、对外统一闯市场为路径,从“一线一县一点”切入,着力打造“老品种”溯源、“老种(养)法”生产、“老工艺”加工的“老供销”产业链供应链。(三)围绕共建共创共享,做好“合作”文章。深化主体合作拓市场,强化系统合作提效能,密切农民合作强基地,加强部门合作聚合力,嫁接外部合作添动力。稳慎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社有资本功能,增强合作经济韧性。(四)围绕激活双线机制,做好“强社”文章。围绕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指导各类基层组织因地制宜推进扩面提质、社员扩容,提高供销自主经营能力。围绕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社有企业改革,打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培育打造自主经营现代企业龙头和投融资平台,健全高效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被人社部、全国供销总社表彰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