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11-12 16:03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运营与维护,卫生环境卫生监督,城市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朱锋
开办资金 54.5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56万元 69.47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区环卫中心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打造环卫金名片”为目标,以环卫精细化管理和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1、环卫亮点工作。一是擦亮“黎明先锋净美临渭”党建品牌,躬行铸正魂。涌现出了一批以环卫工刘芳艳捡拾23万巨款物归原主的优秀代表,传承了环卫的初心使命;二是推进“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实现“一盘棋”。在持续实行“精细化清扫、全方位保洁、地毯式洗扫、定时段冲洗、人性化洒水”的基础上,我们将每个管理层级及所有作业人员都融入到了“一盘棋”内,上下联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三是狠抓道路扬尘治理,筑天蓝地净。新购4台大型雾炮车加入降尘抑尘作业队伍,依据大气办指令开展专项冲洗喷雾行动,提高了重点部位的作业效果。针对特殊过境路段、城乡结合部及施工易产生积泥和扬尘路段,抽调洒水车、洗扫车等湿式作业机械,不定期开展人机结合道路冲洗活动和人行道细化作业;四是规范餐厨垃圾管理,强化执法检查。按照中、省、市工作要求,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出台执法清单,不断提高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规范化管理,促进垃圾分类,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生活垃圾收集频次、改变处理方式,实现焚烧“零填埋”。实行沿街零散垃圾上门收集和单位集中垃圾源头直运相结合,减少了因垃圾多次倒运而产生的二次污染。全年填埋处理生活垃圾6.43万吨、焚烧发电处理生活垃圾8.27万吨;六是雨后清淤不停忙,持续“作战”保畅通。今年夏、秋两季暴雨频发,淤泥垃圾星罗棋布,导致行人车辆通行不便。为确保道路洁净畅通,环卫中心及时组织人员车辆清理雨后积水淤泥,清扫路面垃圾、淤泥,清洁城市公共设施,快速恢复雨后环境卫生。七是生活垃圾处理厂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环保封场初步呈现。填埋区完成膜覆9.2万平方米,填埋气体沼气发电新增竖井120口,抽气683.2万方,发电1024.7万度,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和发电项目生产指标续创新高,取得了良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八是渗滤液处理厂安全应急预案和双重预防机制完善,问题整改达标。日处理250吨,年处理9.1万吨。回灌浓缩液2.98万吨,达标排放净水6.11万吨。黄河流域警示片问题整改完成,初步通过验收;九是持续改善环卫工人工作条件,提高福利待遇。班子成员主动下一线,听民意、解民忧,为环卫工人办理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实事,为1800余名环卫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十是对标对表创卫创文标准,站排头当先锋。全体环卫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包联路段、包联社区(村组)创建工作,切实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十一是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安排3名热爱农村、农业、农民的青年干部参与乡村治理。十二是荣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称号。9月19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4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节约型机关建成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全国第三批节约型机关建成单位名单,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位列其中。2、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工作成效。一是聚焦部署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方案和完善制度,组织区级推进会3次,下发通报6期,交办单200余份,督办单7份;二是聚焦项目建设,健全分类体系。渭蓝中转站改造提升完成,开始运营120个收集点,配置投放设施1500余套。更换、新增宣传设施400余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规范运行;三是聚集源头分类,推进源头减量。通过“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等模式抓实源头分类。倡导“绿色办公”和“光盘行动”,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及一次性消费品管控行动,实现源头减量;四是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统筹推进。完成5个示范小区、5个示范单位、30个标准化小区打造。圆满完成住建部来渭实地督导调研迎检,工作成效受到肯定;五是聚焦创新驱动,谋求发展突破。对居民小区实施“红黄绿”挂牌和动态管理,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组织相关人员赴浙江、富平县学习先进经验;六是聚焦教育引导,拓宽宣传渠道。区宣教基地被命名第一批“渭南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利用微信、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做实线上宣传。制作彩页30万份,视频6个,开展特色宣传、志愿者等“七进”活动1500余次,培训500余次。全民分类知晓率达到90%,满意度达到85%。3、环卫重点项目建设。①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项目—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工程:渭蓝站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胜利站完成房屋、设备拆除及清表工作。②世行贷款城乡塑料垃圾减量项目(二期):完成项目前期立项、环评、稳评及设计招投标工作,年底完成招投标。③渭南市临渭区马家沟垃圾填埋场应急抢险工程:完成涵洞清理、泄洪沟开挖清理、雨污分流及临时调节池建设工程。④垃圾场上游坝体加固及渗沥液抽排应急工程已完成建设。二、存在问题及不足1、环卫工资待遇低,人员难招录。一线作业人员年龄偏大,管理和保险赔付风险高位运行。2、环卫设施建设用地落地困难。因城市规划执行缺少刚性,导致选址落地困难,群众反映如厕难的热点地段无地可建。3、预算经费拨付不及时、不足额。城市新建道路、310国道107省道城区段纳入保洁范围,中心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翻番,作业标准大幅提升,环卫设施、机械更新慢,加之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确需财力大力保障,预算保障缺力。三、2024年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2024年,环卫中心将以“干净整洁、漂亮有序”为目标,扎实开展环卫“五化”行动,全面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加快城乡环卫收运一体化、全面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临渭。1、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城市道路大清洗活动。对道路、环卫公共设施等进行深度清扫、清洗和保洁。开启“人工全城覆盖、机械冲扫结合、突出重点区域减尘除尘”的模式,坚持冲洗除尘,洗扫吸尘相结合方式,在净字上下功夫。2、严控道路扬尘污染,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提高道路清扫频次,城区道路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3、全面推进环卫执法工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难点、痛点在日常,仅仅依靠市民自觉、劝导是行不通的,还要刚性政策引导和公正执法力量介入。4、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营造垃圾分类工作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良好局势;二是加大分类设施设备的购置和投放,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收运,倒逼前端分类,在城区中转站配置2套日处置能力5-10吨的餐厨废弃物就地化处理设施,满足城区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需要;三是打造分类示范小区、街区和主题公园,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市民知晓率;四是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渠道,实施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破解分类工作难题。5、世行贷款城乡塑料垃圾减量项目(二期)开工建设,计划完成4000万投资。开展农膜回收行动,布局渭北、东西两塬,实行城乡垃圾收运环卫一体化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获得国家节约型机关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