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问题法治、标准建设;互联网内容、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网络社会工作和网络文化、网络文明建设;移动互联网管理。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监督和管理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信用服务市场。 | |
住所 | 志丹县朝阳街38号志丹县委办公楼114室 | |
法定代表人 | 孙瑞 | |
开办资金 | 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志丹县委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4万元 | 536.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抓学习、强党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年初召开党建工作部署会议,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的安排部署和任务要求,规范记录了党建一册通,按时足额进行了党费收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固定活动24次,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4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参观红色革命旧址活动2次。确定每周一为全体干部固定学习日,组织干部开展集体学习教育活动24次。一是开展党员承诺践诺;二是进行党员“双报到”;三是设立党员先锋岗;四是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解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二)抓宣传、强监管,防范和化解网上意识形态风险。一是宣传引导。依托县域各类新媒体平台组成网络宣传矩阵,累计宣传相关信息14000余条,转载各类报道信息3300余条;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册11000余册;常态化开展固定词语表述纠正工作,全年累计纠正固定词语表述错误86条。继续壮大红都网评队伍,今年以来,接收“秦鸣”系统下发的网评任务74条,完成率100%;完成由中央网信办派发的记事本网评任务216条,完成率100%。二是网络舆情管控。制定出台了《志丹县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办法》《涉县热点敏感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分级分类制定了《志丹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中心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志丹县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类、公共卫生类、社会治安类、举报维权类和工作监督类等6类舆情应急预案。常态化实施专人7×24小时全网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了部门联合应急联动机制,及时传达学习省市“3+N”常态化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例会会议精神。全年累计处理市委书记和市长人民网留言板13条,县委书记留言板13条,满意度100%。累计报送舆情专报12期,发舆情告知函58期;召开“3+N”舆情应对联席会议6次;联合畜牧服务中心、环保局和卫健局成功处置重大舆情事件3件,化解一般民生类舆情36件,预防舆情48件,保障了全县舆情环境的安全稳定。三是新媒体和群组管理。深入摸排县域内自媒体账号,根据《志丹县新媒体管理办法》(试行)《志丹县互联网群组管理办法》(试行)和《新媒体管理奖惩措施》等制度办法,累计备案抖音快手社会类自媒体43个,政务类新媒体81个,互联网工作群组231个;按照《七条底线》和《九不准》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条例,要求各类新媒体负责人和群主签订了自律承诺书,确保县域各类新媒体和群组健康有序发展。(三)强基础、抓统筹,开创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新局面。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协调县域四大运营商加快全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4G基站信号城区、行政村全部覆盖,5G基站累计建设完成528处。完成全县千兆网络建设改造,目前所有资源到位的覆盖区均可实现千兆网络。二是数字化治理方面。在智慧城市一期平台基础上,拓展了城市管理“云巡查”功能、“云上信访”运营模块、“应急管理服务”综合调度模块、“智慧招商”模块四个新运营场景。根据县公安局、县交警队、县城管局和县综治中心对视频数据的需求进行了视频数据资源共享,累计为公安、交警调取视频监控3800余次,为县教科体局提供了696路的校视频监控的存储共享和网络安全保障服务。三是加快“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推广应用。根据县工作机构实际情况,在“秦政通”客户端搭建了志丹县委、志丹人大、志丹政府、志丹政协、志丹两院、志丹镇办、志丹群团组织、志丹其它等8个机构总架构。截止目前我县共注册人数4634人,激活2303人。(四)强监管、抓排查,维护县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一是完善《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依托省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协调平台和市政务云网络安全监测防护平台,加强网络安全漏洞监测。二是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县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核查信息化系统6个,运维企业4个,部署在政务云的2个,自建机房4个,网络运行在互联网中的1个,电子政务外网3个,部门专网2个,未发现信息化系统漏洞和泄密情况。三是开展了加强ChatGPT及相似产品安全评估和违规行为处置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四是聘请第三方网络安全公司于2023年11月份对我县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漏洞扫描并形成了整改报告。(五)强责任、促效率,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延安市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承办工作和首接负责制度,规范了工单处理流程。现已开通县域三级平台23个,累计接收群众诉求1359条,办结1337条,正在办理22件,满意度达90%以上。(六)强管理、夯职责,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信用信息归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双公示”归集和补报工作的通知》,开展“双公示”工作督导督查,目前共归集行政许可1000余条,行政处罚100余条。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志丹县“三个年”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延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印发了《志丹县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若干举措》的通知。三是依法规范信用工作管理。持续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政策文件清理、规范和修订工作,加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依法整治和规范征信、评级市场和信用服务领域乱象,支持备案和持牌征信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征信服务。积极宣传“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修复、异议和投诉处理制度。四是广泛开展“信用报告”应用。累计为医疗系统招聘调取“个人信用报告”16人次,特岗教师招聘调取70人次,志丹县高层次人才引进调取14人次,同时对“法人信用报告”应用大力宣传。五是完成省发改委对我县进行的“2022年度政务诚信评价”工作。补齐新型信用监管、分级分类、信用承诺告知和政府失信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