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

发布时间: 2024-09-05 08:46
单位名称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迎宾大道
法定代表人 沙海靖
开办资金 36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3万元 5810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公益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市文旅局的正确领导下,艺术中心紧紧围绕“强管理、提水平、优服务、展形象”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奋力推动延安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业务开展情况1.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全年,市艺术中心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累计服务群众约为14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百人万幅”春联义写义送活动,“舞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第六届延安市广场舞线上展演活动,“舞动文明·共享幸福”第七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首届陕北过大年暨40届延安过大年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第十届延安市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微课堂)大赛,“国之诗韵”第四届延安市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承办了首届“陕北过大年”暨第40届“延安过大年”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戏曲展播,与汉中、略阳共同举办“延河情深·汉风古韵”陕北陕南民歌走亲暨陕北陕南陇南文化交流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和比赛,全力增强延安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2.积极举办优秀文化展览。全年开展各类文化展览20余期,约为2.8万人次提供了免费场馆参观服务和活动设施服务,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文化资源来延展出、展演,先后举办了“七十耳顺”高建群赴延习作汇报展,“甘之如饴·泉涌丹青”主题美术作品展。承办了刘文西延安艺术馆之“心系陕北”首展暨刘文西延安艺术馆开馆仪式,不断满足延安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持续做好群众文化培训。举办的成人、青少年书法、美术、舞蹈、朗诵、声乐、二胡、古琴、萨克斯等专业艺术培训,年服务群众逾4000人次,努力用艺术滋养城市,让文化丰盈生活。4.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全市各级群文干部参加国家公共文化云举办的“2023年全国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示范培训专题网络培训”4期线上培训班;组织全市文化馆美术业务干部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举办了延安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换届暨第二届一次文化志愿者代表大会(新入文化志愿者达514人),争取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5.在陕西省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上,中心创作的陕北道情小戏《回家》喜获“群星奖”称号。持续开展《延安文化馆志》编撰工作,忠实记录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历程;完成《陕北节庆文化》初稿撰写,预计于2024年正式出版。6.组织举办了“2023年宝塔山下唱民歌”活动,直播观看率达到70万人次,举办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活动,陕北道情传承人全国曲艺周演出,“黄河记忆非遗大展”活动和道情文化学术研讨会,“延安情、工大行”陕北民歌交采风活动,陕北民歌全国巡演等非遗展演活动。二是推动“非遗进校园”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完成了陕北民歌进新区二小录播课和2023年国家公共文化云录播计划,积极开展对延安小学、培植小学非遗进校园活动调研。5月22日,非遗进特殊学校宣传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三是严格管理和考核非遗传承人,做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配合省、市主管部门,按期提交了2022年度非遗保护基本情况,非遗演出类项目实施情况报告,陕西省第七批省级传承人推荐表及申报片;完成了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四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陕北民歌发展状况,新民歌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以及《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活动》中陕北民歌相关材料的撰写,制定了陕北民歌五年保护计划书,为推动陕北民歌保护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7.积极将中心数字文化馆平台的优秀资源向陕西文旅之声(喜马拉雅)、陕西公共文化云等平台推送,并开通了场馆使用预约、参观预约等功能,大力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2023年以来,中心数字平台点击量高达3万人次,开展各类艺术培训20余场,举办了多个直播、录播品牌文化活动,观看人数逾90万人次,深受广大延安人民的喜爱,已成为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8月4日,在“大地欢歌”陕西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中,我中心《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案例荣获一等奖。二、存在的问题2023年,中心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为民服务的效能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够强,与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三是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培训还不够多,对干部队伍在压力传导、制度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效能,活态非遗传承,创新惠民工程,加大精品创作力度,实现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文化馆线上板块内容扩增。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业务干部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延安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深化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培训,以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促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一是认真做好文化馆评估定级各项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二是紧密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开展有依据、工作运行有内容、考评监督有标准、各项工作有提示,切实加强对业务干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培训。三是适时开展业务技能的展演、展示和比赛,开展岗位标兵、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群文工作,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陕北道情大赛”“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延安过大年”“宝塔山下唱民歌”“陕北秧歌培训”“延安精神薪火相传”红色主题新创歌曲音乐会,延安市新创编少儿舞蹈作品展演暨学术研讨会等展览、展演和培训活动。二是推出更有底蕴、更有营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创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彰显时代华彩的精品力作,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三是常态化开展艺术普及,按期组织书法,美术,吉他,古琴,二胡,萨克斯,古筝培训班以及手机摄影、安塞腰鼓等专项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多元化、便捷化、网络化的智慧型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一是严格落实中心网站管理实施办法,加大中心官网、微信小程序的优化升级、页面美化和运维力度,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做到栏目设置科学合理,信息发布质优量足,内容更新及时准确,切实发挥好网站和小程序有效发声、文化服务的主要职能。二是积极探索开展抖音平台直播模式,打造“面对面”“屏对屏”“线连线”沟通,搭建起中心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三是持续做好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将月度展示展演培训计划、重要活动开展安排,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旅局的工作部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延安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