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高级中学

志丹县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4-08-26 09:40
单位名称 志丹县高级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志丹县城北新区
法定代表人 路晓冰
开办资金 851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74万元 5535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高级中学 从业人数  2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生本教育·学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和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教学、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潜力,促进学校稳步发展。工作思路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和教育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上级“坚决打赢教育质量翻身仗”战略要求,以“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四个重点”的办学思路为指引,认真践行“办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教育,让每一名师生都成为做好的自我”理念,持续深化“四本书”发展框架的建设,优化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积极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深化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全面加强党史教育学习,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严抓初一、高一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紧抓初三、高三毕业班复习备考,全面夯实日常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巩固提高德育工作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培养教师自我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教学、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新模式,深入打造“美丽校园”“安全校园”“质量校园”“文化校园”,不断提高办学成绩,改善学校社会形象,推动学校发展。二、主要工作1.抓紧抓实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亲自参与听课评活动,从严、从实、从细紧抓实用性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积极督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严格落实评教考评工作,倒逼教师履职尽责。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尽职履责、关爱学生是促进教学成绩提升的有力保障。3.深入推进学本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发展。在大力推进“生本教育·学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分层分类走班授课制教学的同时,积极落实上级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经过4次摸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深入讲解,将学生按照选课类型氛围6种组合班级开展教学。4.深化落实教科研工作思路,促进师生发展。本学年教科处继续按照“立足校本研修,开展名师工程建设、论文评比、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听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突出专题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专业水平;策划组织期中考试命题工作,精心组织,严把质量,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建设良好学风。5.紧抓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利用周一升“国旗”的机会,安排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国旗下演讲,积极进行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三节三爱教育、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教育等。每周召开主题班会课,积极进行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诚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常态化地开展教室、宿舍“双文明”评比活动、红色远足研学活动、清明祭扫活动、雷锋故事宣讲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砥砺品格,坚定信念。6.开展形势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按照德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缅怀先烈活动和“爱祖国、爱劳动”系列活动和以志丹县“德润红都”家风建设活动为指引,开展了包括“我为父母做家务”“学生进社区义务劳动”“评选学校年度新时代好少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及“阳光大课间”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会吃苦耐劳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实践。7.深化艺体特色办学,丰富社团活动内容。积极发挥学校省级艺术示范高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深入开展艺体特色教育,进一步挖掘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深入发展红歌合唱、诗歌朗诵、电影欣赏和烹饪等社团活动,不断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8.深化封闭式管理,进一步巩固校园安全。9.严格落实作风整改和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好教师为指导,把党建工作和教研组工作相结合,实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作风整改和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梳理整改问题清单,召开专题会议,上报整改工作推进情况和整改工作报告,不断推进整改落实。10.深入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网络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的平台,积极派遣教师走出去,参加新教材培训、高考研讨会等各级各类培训项目。11.开展课堂教学大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12.成立名师+发展共同体,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县教育局骨干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校骨干教师体系和名师工程,申报“师+发展共同体”名,成立市级“名师+发展共同体”3个,“县级名师+发展共同体”16个。13.积极沟通,深化家校共育合作。14.合理运用经费,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15.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1.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大青年同工同酬教师将精力放到特岗教师考试和高等人才引进上,在“真管、真教”,主动提升业务要求不高,教学能力提升空间较大,缺乏一轮复习备考经验,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继续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优化检查方式方法,推行实用性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每日进行课堂教学巡查并及时反馈。积极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劣互补的优势,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2.学生的学业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部分学生学业规划不明确,对自己未来缺乏预见和规划,方向上迷失,行动上懒散,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存在等靠现象。学校加强学生学业管理,积极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制订和梳理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增加学生执行有效性。3.德育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德育日常管理有所松懈,各年级卫生清扫和检查,都存在不严格、不细致的问题;教室垃圾袋不及时更新,垃圾桶不及时清洗,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学生抽烟、带手机等问题有所反弹等等。严格履行学校和各年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建立德育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对学生抽烟、带手机、卫生打扫等问题要严格管理执行,以防出现反弹和进一步蔓延。同时,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进一步强化纪律观念,树立规则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