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病虫测报、防治和植物检疫;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蓝田县北环路西段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浩 | |
开办资金 | 101.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51万元 | 101.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业务1、全力开展粮食重大病虫防控今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135.47465万亩次。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小麦主产镇病虫重点发生区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总面积185.197万亩次,占发生面积136.7%。累计挽回损失31949.68吨,病虫实际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防控效果显著。全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5.13%,绿色防控覆盖率52.4%,农药利用率40.8%。通过统防群防有力结合,全面推进防控工作,确保防控全覆盖,无死角。2、抓好耕地质量提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一是抓好耕地质量监测。完成8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样品采集任务,并及时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值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累计化验80余项次。二是完成前卫镇徐塬村和三里镇柳家村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的田间调查、记载、测产取样及室内考种等相关工作。3、认真实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在小麦播种面积大,且播种时间晚,二三类苗基数大的汤峪镇肖家村、玉山镇峒峪村等10个村,共实施小麦促弱转壮面积1750亩,确保小麦长势良好,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4、农业环境保护项目进展顺利一是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全县8个镇街,6个省控监测点位和2个市级加密监测点位的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土壤样品8个,农产品样8个。二是巩固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对全县2614.71亩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有机肥补贴,在灞源镇灞源街村建立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区50亩,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三是认真做新型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工作。在灞源镇磨岔村和辋川镇甘坪村建立新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300亩,补贴新型生物降解地膜1500公斤,减少地膜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四是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初步完成旱地、水浇地、铁道、沟渠等10个生境,50个标准样地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工作。5、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工作2023年共完成677个土壤表层样采集工作,并流转至专业检测机构开展化验检测。配合第三方技术单位完成我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表层土样点位校核。6、市级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良好在厚镇东咀村、汤峪镇龚家村建立3个千亩粮食绿色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并建设320亩固定示范园。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为示范园免费发放配方肥12800公斤,良种3000(大豆600公斤、玉米271.7公斤、小麦1950公斤)公斤,示范区发放叶面肥4000袋,并在小麦示范园开展宽幅沟播试验示范。在生产关键时期,深入田间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大豆、玉米项目实施完毕,较大田增产明显,示范园大豆亩产148.12公斤,玉米亩产687.3公斤,达到项目实施目标产量。7、开展食药用菌生产技术服务,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在灞源镇等乡镇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23次。完成我县典型食用菌种类生产效益调查,为县上决策提供依据。据统计,全县食用菌上料1036.5万袋,食用菌总面积1400亩,全年食用菌鲜菇总产量达到6000吨左右。种植中药材10111亩,产量达到2893吨,实现产值12195万元。主要药材品种:苍术1359.5亩、黄芩1154亩、猪苓1828亩、连翘1289亩。围绕主栽品种打造以玉山镇峒峪村等4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2个繁育示范点。8、履行公益职能,积极为农服务(1)、开展苗情、病虫、墒情调查,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全年开展小麦、油菜、玉米、大豆主要农作物苗情及产量调查16次,组织技术人员高密度、大范围,持续开展粮油病虫监测调查73次,出动技术人员280人次,及时上报病虫发生情况,发布病虫情报11期,预报准确率92.3%,为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2)、强化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全年完成农业科技大培训2200人次。开展秋播抢收抢种、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等技术培训共计28场次,技术宣传指导158余次,编印技术资料10.5万余份,累计指导农户3000余人次。与县融媒体中心录制播放农技服务、农业生产技术等新闻宣传节目10期,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农作物田间管理、食药用菌生产、特色农产品推介等抖音直播3期。(3)、开展试验示范,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开展小麦和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流转土地30余亩开展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试验示范工作。在孟村镇西安鹿鼎家庭农场建设了百亩试验田100亩,示范种植西农511等优质小麦种子。目前试验田与示范园苗齐苗全,苗情长势良好。(4)、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配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资市场检查18次,出动检查人员106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生产企业3家次、农药化肥经营门店124家次,农药化肥产品80种。经检查:我县农药化肥生产经营秩序总体良好,未发现过期产品、假劣产品及非定点门店销售限制经营农药产品等违法行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各类项目实施,经区县防效互评,平均防效达92.5%,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三、目前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学习忽紧忽松。2、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3、一些规章制度还需继续完善。四、整改措施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抓学习,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也是一个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载体。对促进单位活力,提升干部素质,凝聚团队力量,鼓舞职工士气,树立行业形象,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自加压力,寻找差距,在工作中增强干劲。2、加强现有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农技服务能力。农技中心积极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及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农学自考深造办法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提高农技中心整体农技服务能力。3、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单位有序运转的保证。农技中心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有令则行,按章操作,良好的制度会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在单位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五、下一步打算1、做好粮油作物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推广普及,开展“三情调查”及科技大培训。2、做好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各类试验示范。继续开展市级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粮食单产提升等项目实施。3、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指导,建立防控示范区,开展专业化防治作业示范,引领群防群治。认真做好植物检疫及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4、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田地膜回收示范,地膜残留监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外业入侵植物普查及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等技术宣传指导工作。5、做好全县食用菌、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6、做好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