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蓝田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群众、企业提供服务与保障。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县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组织实施;审批事项督查、督办;对进驻单位窗口及人员考核、管理、协调。 | |
住所 | 蓝田县县门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焦渊涛 | |
开办资金 | 58.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蓝田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64万元 | 54.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局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流程优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推出了服务企业、重点项目和边远群众的代办措施,完成了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聚力政务服务三个优:优化事项标准,梳理35个县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1730项,目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6.94%,全程网上可办率达到77.75%;优化办理流程,实现套餐服务,全面落实全省统筹的15个“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落实,实现了材料精简、压缩时限、减少跑动次数;优化服务体验,今年以来持续开展“一把手坐窗口”“处投诉”“周末不打烊”等便民利企活动,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全省统筹的15个“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落实,先后召开5次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推进会,研究具体工作举措。在县政务中心和相关分中心均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线下综合窗口,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一次办”联办系统和省级的“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开展网上办理业务。按照市行政审批局要求,每月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开展网上演练。“周末不打烊”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周末不打烊”服务,印发《蓝田县政务服务中心“周末不打烊”工作方案(试行)》分两批推出可线下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共计171项,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周末不打烊”服务专区,年办件334余件。扎实推进“跨地区通办”迈入新台阶。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跨区通办”专窗,依托西安市一体化平台”全市通办”系统,通过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全面开展全市通办演练和相关业务办理。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政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在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的同时,针对政务中心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关于开展政务服务能力“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提升”活动方案,定期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岗位练兵与履职尽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2023年共组织培训14次。增强对进驻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优化完善《蓝田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工作人员考核》方案,执行以来共评选出24个“流动红旗窗口”和24个“服务明星”,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不断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持续向好。开展“三级代办”服务,为特殊群体上门代办。通过统一事项、统一标准、统一材料、统一流程,实现164项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可办。进一步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优化服务设施,提高业务水平,完善帮代办服务,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西安帮办小程序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办服务,全面构建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围绕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积极跟进协调,为企业解决手续申报遇到的问题,截止12月底,共代办市级重点项目9个,为企业解决手续问题8个。推出微视频办事指南,更好服务企业群众。为了让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简便化、让群众更“易懂”,近期,蓝田县政务服务中心推出蓝田政务小课堂—“秒懂政务”视频版办事指南,推出8期蓝田政务小课堂——“秒懂政务”视频版办事指南,现已推出公交卡、残疾人证办理、公正业务等办事指南微视频8期。二、取得社会效益大厅人员热情接待,耐心服务,及时为办事群众和企业做好政策解答和业务指导,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便利。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窗口、企业、基层调研走访,着力解决办事群众痛点堵点问题,以“争一流、树形象、创品牌”为目标,在政务大厅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在各窗口间开展比党性、比责任、比奉献、比形象活动,激励党员率先垂范,带动全体干部职工抓业务改作风提服务,努力构建环境优、形象优、服务优、评价优的“四个优”政务服务体系。三、存在问题政务服务中心虽已完成全年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局领导班子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新建政务大厅办公大楼进展缓慢、审批部门进驻事项不完全、进驻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政务中心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是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目标,不断探索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为民服务新方式,使窗口服务行业真正成为便民服务工作的表率。二是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一窗受理”运行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进“阳光审批”。三是按照“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加快建设政务中心办公大楼新址,不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改革,提高线上审批效率,加强线下配套服务和宣传引导,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加快新办公大楼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新建办公大楼装修进度,力争尽早投入使用。并以此为契机,扩容提升,完善大厅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推行标准化、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实现新大厅、新服务、新体验,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办事环境。(二)全面提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品质在做好19个镇街、11个社区政务服务提升管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33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依托工业园、“三河一山”驿站,探索建设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政务服务驿站,以优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三)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以“陕西政务服务网”为平台,完善手机端、PC端网上办事功能,加强业务系统操作培训,普及企业、群众网上办事知晓率,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不断提高“放管服”改革获得感和体验度。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归集和共享,全面开展“四电”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在线提交电子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审查、审批结果发放电子证照、全过程材料电子化归档。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街、社区(村)100%延伸覆盖,让“互联网+”惠及更多企业群众。将“好差评”工作与政务大厅投诉处理机制、“办不成事”窗口建设等有机融合,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