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蓝田县> 蓝田县污染防治综合管理中心

蓝田县污染防治综合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8-08 15:03
单位名称 蓝田县污染防治综合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服务与保障。全县治污减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综合协调、推进落实、宣传教育及相关信息报送等工作。
住所 蓝田县县门街6号
法定代表人 雷龙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蓝田县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单位法人登记的事项,已完成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政府办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2023年,市上下达我县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为全县优良天数力争达到275天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9微克/立方米以下,在关中64个县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位次前移。截止12月5日,全县优良天数276天,同比增加19天,超出全市平均70天(已完成市考指标);PM2.5平均浓度36μg/m³(已完成市考指标);PM10平均浓度为82μg/m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稳居全市第一。(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2023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制定印发了《蓝田县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1+3+19)系列组合方案,《蓝田县2023年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按月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并召开月调度会,专题会,准确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我县大气污染治理年度方案59项工作任务(年度任务共76项,其中任务类共59项,工作机制类7项,保障措施类10项),持续推进59项。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工作共45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6项,剩余39项正在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1.坚决当好秦岭卫士。一是于9月1日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夯实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秦岭保护智慧化建设前端数据采集水平,新建前端监测摄像头57个,现有秦保摄像头及无人机均已接入市级监管平台。二是持续推进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一批7个子工程项目,完成河道岸堤修复45.61千米;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1390.4公顷;第二批11个子工程EPC总承包施工、监理单位已开标,公示结束,正在签订合同。三是尧柏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及灞源镇龙凤山(铁铜沟)钼多金属矿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均已通过市级竣工验收。普化镇贺凹村砖厂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已完成县级验收,正在准备申请市级验收。四是对全县秦保区农家乐(民宿)开展“拉网式”排查,目前台账内共405户。对全县农家乐(民宿)从业人员开展培训8次,共培训400人次。开展联合检查35次,确保我县农家乐(民宿)健康有序发展。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1月份,我县优良天数272天,同比增加1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5,同比反弹0.08;PM2.5浓度3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微克每立方米;PM10浓度8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反弹13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优良天数在全市均排名第一。秦岭区域3个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14个峪口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处,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县城污水处置率达到93.5%,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3.积极推动“双碳”战略。一是建立散煤治理财政资金长效运行补贴制度,全年累计拨付煤改洁补贴资金2050.65万元,已和蓝田国网供电公司签订煤改洁2023年“煤改电”补贴发放协议,通过补量不补价的原则,向煤改洁用户发放补贴,确保后期散煤治理、清洁取暖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开展散煤治理大摸排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摸排11万余户。三是新增新能源垃圾压缩车10辆,累计新建新能源充电桩254个,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50个)。4.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现代蓝田。一是印发《蓝田县2023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经排查,我县暂无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二是持续推进示范河湖创建工作,目前我县申请创建“幸福河湖”2个(汤峪水库、灞河西川段),创建所需资料,目前已通过市河长办现场验收,等待最终验收结果。三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累计入户宣传3万余户(次),督导检查1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5万余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业知识讲座30余场次;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100余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40余份,累计处罚121320元。(三)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截止12月4日,全县网格员共上报案件8400起,经市级审核有效案件7856起,无效案件544起,案件类型主要以道路扬尘为主。实行“日提醒、周督促、月通报”,充分发挥二级网格作用,针对污染源巡查等问题做好申诉工作,全年申诉成功共17个,避免因项产生失分。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强网格化监管系统污染源台账的通知》,督促各镇街定期排查更新智慧环保系统污染源台账,截止目前,共剔除搬迁、倒闭污染源43家,新增污染源25家。(四)日常工作开展情况1.烟火监控系统火情处理情况:截止11月30日,市级平台共下发我县火情1245起,处理完成1126起,未处理119起,超时处理336起,从火情类型来看,枯枝杂草落叶焚烧类占比最多,占比达到61.8%。2.生态环境指挥调度系统任务完成情况: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系统全年下发任务1088个,生态环境部下发热点网格问题18个,以上任务均核查处置完毕。3.重污染工作开展情况:全年共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2次20天。累计出动62个执法检查组166人次,监督检查企业(含汽修企业)217家次,施工工地104家次,机动车445辆次。新申报保障类企业2家。4.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级情况:我县2023年底前需新增达到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水水平企业为2家,目前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硬件升级改造,相关资料已提交市级进行审核;西安北望建材有限公司已同第三方公司签订升级协议,目前正在整理核对日常生产,危废,固废等台账,制定整改方案。5.重点用车企业门禁系统建设情况:2022年我县车辆门禁系统安装企业共13家,完成软硬件安装2家,已联网8家,未安装3家。2023年我县车辆门禁系统安装企业共2家,目前在进行招标工作。6.减排清单工作开展情况:先后6次对2022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进行剔除、新增和基本信息修改。新增工业源企业128家,目前共有329家;剔除扬尘源企业12家、新增12家,目前共有38家。7.出租车走航报警处置情况:市走航“报警派单系统”2023年派发报警数8825,我县接警数8494,接警率96.24%,派发任务数24833,完成数9337,作业完成率37.60%。(五)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问题28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4件,已全部办结。省委2021年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问题22件,已全部办结;省委2021年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共涉及我县24个,其中共性问题20个,个性问题4个。截止目前,已全部办结。2023年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察交办问题16个,截至目前已全部办结,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察整改任务1项(工业园管理缺位。园区及部分企业存在无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审批手续,多年违规生产问题),截至目前正在办理中。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全县优良天数272天,超出全市平均81天(已完成市考指标);PM2.5平均浓度40μg/m³(已完成市考指标);PM10平均浓度为79μg/m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稳居全市第一,提前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三、存在问题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县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趋势向好,但仍不稳定。从市生态委办移交反馈问题看,我县扬尘污染、露天焚烧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水环境质量还存在隐患。今年我县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工程任务量依然为全市最多,且大部分在秦岭山区,施工作业条件差,进度缓慢。整改措施一是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加大巡查力度,持续监管扬尘污染及露天焚烧等问题。二是加强对水环境质量问题的监管,重点针对秦岭山区施工作业条件进行改善提升,加快进度。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安排,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一是要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好山水林填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二是要坚持铁腕治污降霾,下大力气抓好重点工地、道路扬尘和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严查高污染车辆交通违法行为;三是要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抓好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加快污泥、污水处置等环保项目建设,严厉打击河道倾倒现象,确保水清、岸绿、河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