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技术咨询及人员培训。 | |
住所 |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兴达路环保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任文祥 | |
开办资金 | 304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40.72万元 | 253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公益 | 从业人数 5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环保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2023年度我站以空气、水、土壤、辐射和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为重点,积极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监测、环境应急监测、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等任务。(一)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各项例行监测工作。每日发布4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点位空气质量预测预报,1个沙尘暴点位(逢沙必测)、2个酸雨点位(逢雨必测)、4个降尘点位(每月必测)的常规监测;完成榆林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57种PAMS物质+非甲烷总烃)手工监测;完成延安市25个省控空气自动站交叉运行维护工作。二是水环境质量监测,完成每月一次中心城区3个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39项及1个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65项水质常规监测;完成19条河流2个湖库31个断面(省控16个、市控15个)25项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完成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82个工单1284个样品分析监测工作;配合省站开展省控断面水生生物eDNA监测;完成18个县级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5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数据审核工作。三是土壤和农村环境质量,每季度完成12个农村环境质量土壤监测和6个县区7个村庄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开展51家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监测;完成国家网土壤榆林境内3个一般风险点采样工作。四是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完成涉水重点排污单位24家、涉气30家、涉土壤5家的执法监测;配合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开展日常执法监督监测。五是声环境质量监测,完成榆林城区10个功能区噪声点、30条交通道路噪声和105个城市区域网格噪声点的监测。六是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完成1个辐射空气自动站点、1个地表水、3个饮用水源地、1个土壤环境的现场采样工作;完成1个宇宙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点位及5个环境电磁辐射点位的现场质量监测。七是环境应急监测,联合相关县级监测站共同完成6.27榆林市榆溪河水质异常应急监测;配合市局完成榆林市氯气泄漏地企联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八是环境专项监测,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榆神工业园区和榆横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神木市环境健康风险监测点监测;每周两次完成中心城区新冠病毒污水评估采样工作。九是环境信息定期公开,定期公开空气、地表水、水源地监测数据,及时向国家信息平台上传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数据信息;编制完成《2022年榆林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受到省上的高度认可。(二)严守检测数据质量“生命线”,切实提高检测数据质量。修订完善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发布实施了《体系文件(第九版第2次修订)》;组织制定《2023年榆林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案》;积极参加国家总站、省质量认证认可协会的能力验证考核4轮,结果全部满意;配合市局完成对榆林市社会化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抽查检查工作;对县级站开展12期环境监测技术帮扶培训;对7个有资质的市县区监测站进行质控帮扶检查。(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与治理需求想适应的现代化监测体系。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引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先进设备55台套、土壤前处理及辐射监测仪器16台套,为土壤和辐射扩项奠定基础;组织全市5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省持证上岗考核,市站19人通过考试,获得7大类62项、139项次。(四)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从严治党立规矩。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通过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定个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个人承诺等形式,强化干部职工尤其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二是政治业务学习相融通。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学习读原文、悟原理、写心得、讲体会,制定学习计划、召开二十大专题学习班、编印专题资料汇编,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学习。业务学习学原理、学规范、学标准、学方法、强弱项、补短板,定期组织站内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技术交流培训,加强县级站的业务培训及技术指导,组织全市监测技术人员开展国标新方法、应急监测等业务知识学习,打造一支活力四射、魅力四射、智慧四射、能力四射的生态环境监测队伍。三是作风整顿见成效。以“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强化素质、出彩争先”为主题,制定干部作风提升方案,聚焦六个问题,自查自纠,建立了部门问题清单及个人问题清单。修订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不断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四是主题教育落实处。根据市局“学党史忆初心勇担当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站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逐项细化拆解。通过集中学习、强国平台、专题党课、诵读书目、研讨交流等形式建立学习机制,编制主题教育学习简报22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观看《长空之王》、《浏阳河上》红色电影;参加市局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榆林自信”微党课大赛、音乐党史活动、红色主题摄影展活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按照中、省下发2023年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不折不扣做好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例行工作,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好成绩。一是抓扩项,完成电磁辐射环境检测3项11个参数、臭氧前体有机物PAMS57项资质认定工作,目前已达到9大类163项335个参数的监测能力,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二是强素质,在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中榆林市评为优秀;我站徐雪婷同志在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全省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大比武中获得个人二等奖;黄晓辉同志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首届排污许可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三等奖;在全省2023年度生态环境监测监测网络答题竞赛中王淑珍等10人进入全省前100名,曹峰等6人进入前200名,4名技术骨干赴渭南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帮扶交叉检查;获得延安市交叉运维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25个站点有效率全省第一,展现出我站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铁军先锋队的风采。三是托专项,完成全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调查监测;配合完成生态环境部对《榆林中心城区功能区划分报告》打分评审的工作,协助市局噪声自动站的选点普查工作,为榆林市城区噪声自动站点位布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配合中央巡查办赴太原完成交叉执法监测;配合省厅完成第十八轮关中地区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监督帮扶工作;抽调11名技术专家配合市局、市场监管局对全市第三方画报服务机构及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专项执法检查三、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今年的各项工作在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我站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才断层,无法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生态环境监测及应急监测设备短缺,距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规划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四、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提高能力建设。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三是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锤炼一支敢担当、勇作为、重落实的环境监测队伍,积极争取提高人员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监测人员稳定性。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站将进一步深入落实《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市总站+榆阳区站”组合模式,按照省、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按时圆满完成各项监测工作。二是配合市局做好辖区内所有国省市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监测站点自查工作。三是完成土壤有机45项及地下水60项等扩项增项资质认定工作。四是争取中省资金完成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健康风险监测能力建设。五是积极推进AI水质智慧实验室的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