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大数据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建设“智慧社会、数字榆林”,开展数据开放和共享工作。保障大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运维管理和网络安全;推进市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促进网络社会工作和网络文化、网络文明建设。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明珠大道新闻大厦西楼5楼 | |
法定代表人 | 白涛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榆林市智慧社会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23.89万元 | 2286.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大数据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大数据中心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和智慧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政务云持续安全运行,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一、主要工作一是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修订完善了《榆林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形成了《榆林市信息化项目评审细则(征求意见稿)》《市级部门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办事指南》《市级部门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审办事指南》,现已试行榆林市信息化项目联合评审制度,对17个方案进行了联合评审。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数字政府建设“1+N”实施方案》。起草印发了《榆林市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和《榆林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按照市政府要求开展了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形成了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二是政务云持续安全稳定。以榆林市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按照“134576”工作方针,扎实开展一系列活动,圆满完成了年初两会、5月份的中亚峰会、八九月份的网安周、榆林马拉松、氢能大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任务,确保了榆林市政务云安全稳定运行无事故。组织开展了第一、第二季度网络安全大检查,组织厂家开展了机房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云平台等17次业务培训;通知政务云平台43个使用单位进行业务系统数据备份。编制了《榆林市政务云管理办法》,大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政务云管理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榆林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文件要求,针对全市政务数据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形成了《市级部门信息系统台账》《市级部门数据资源需求台账》《市级部门数据资源台账》。印发了《榆林市第三批市级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已经打通57个系统,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已经达到77%。接入165大类1120个数据项,接入率已达81%。已申请残疾人信息、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居民户籍信息等187类数据的回流。编制发布了《榆林市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榆林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榆林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规范》《榆林市政务数据接入规范》《市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办事指南》,指导帮助市级部门梳理细化数据需求、办理数据资源申请手续,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通数据接口。四是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统筹有序推进。榆林市数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步评审。完成了政务云扩容升级、四库建设、榆林市电子政务网传输服务等项目的采购工作,完成7个使用数字政府专项资金的其他部门项目的资金申请工作,共安排资金3400万元。目前榆林市政务云扩容升级项目、榆林市“四库”建设(数据资源交换共享)项目已开工建设。前三季度共调度63个项目,对营商环境突破年数字化改革项目和“一中心八平台”项目重点调度。使用数字政府专项资金的项目共24个,完成采购正在建设的项目有7个,已挂网等待招标的项目有4个,正在申请资金的项目有10个,方案评审中的项目有3个。五是承办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完成了政府办OA系统、审批局市民大厦机房的项目移交。按期报送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印发了《关于申报榆林市2024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完成榆林市贯彻落实《陕西省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分工台账,完成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台账,完成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对接升级了榆林市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完成营商环境任务进展报送等工作。积极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先后组织开展了主题活动、读书会、茶话会、包抓住宅小区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干部职工观影活动等各项活动。先后配合完成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法治建设、档案工作、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党建工作暨创建模范机关、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节约型机关创建、平安榆林等专项考核工作。准备相关资料并迎接市委第四监督室“室组联动”强化政治监督工作督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工作半年考核、党建工作暨创建模范机关半年督导检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地调研、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专项考核等各项检查考核。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和智慧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修订编报《榆林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类文件7项,试行榆林市信息化项目联合评审制度,对17个方案进行了联合评审。二是政务云持续安全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初两会、中亚峰会、网安周、榆林马拉松、氢能大会及节假日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任务,组织开展了2次网络安全大检查,以及机房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云平台等17次业务培训;通知政务云平台43个使用单位进行业务系统数据备份。三是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已经打通57个系统,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已经达到77%。接入165大类1120个数据项,接入率已达81%。已申请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居民户籍信息等187类数据的回流。编制发布了《榆林市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5项规范文件,指导市级部门梳理细化数据需求、办理数据资源申请手续,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通数据接口。四是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统筹有序推进。完成了政务云扩容升级、四库建设、榆林市电子政务网传输服务等项目的采购工作,完成7个使用数字政府专项资金的其他部门项目的资金申请工作,共安排资金3400万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仍在探索。数据资源设施统筹共享集约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我市信息化项目主要依托统一云网基础资源实现共享集约建设,缺乏对数据资源、组件资源、应用资源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更高层面和细分领域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二)数字政府基础底座支撑能力仍然不足。云网基础设施薄弱。政务云IT资产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对数据中心基础环境、网络链路、政务云平台、系统资源、数据资源等全方位可视化智慧化运维管理;政务网络承载能力不强。政务网络带宽不够,支撑基础业务核心网和图像业务核心网的政务网络“一网双平面”体系尚未形成;政务云密码应用体系不够健全,容灾备份中心还未建成,数据安全风险较大。(三)政务数据支撑服务水平仍需提高。数据资源制度体系不完善。数据资源建设相关制度、标准、规范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数据标准不统一、服务风格不统一、公共平台推广难等。(四)中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需提升。一是信息化项目建设人才短缺。缺少有力的、稳定的、专业的技术和业务支持,无法快速且准确地把握项目建设范围、建设内容、采用技术手段和投资概算,会一定程度影响项目推进速度。二是项目评审力量不足。从目前信息化项目方案评审实际情况来看,存在技术力量短缺,评审流程不够优化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和网络安全防护。一是优化电子政务外网。启动电子政务外网升级项目,努力提升政务网承载服务能力。二是实施政务云平台扩容升级项目,有效弥补当前政务云资源匮乏。三是坚持“124576”工作方针,打造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网络、云平台、系统、终端、数据等安全防御能力。(二)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升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模块,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审批流程,推动各部门政务数据按标准规范接入共享交换平台。(三)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和规范评审流程,制定项目评审流程图和项目方案编制指南,进一步提升评审效率。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调度各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展,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部署上线工作。(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尝试通过购买专业人才服务、企业选派挂职等多种渠道,引进数据治理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络链路方面的人才。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夯实数字基础支撑体系。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努力提升政务外网承载服务能力。开展政务云容灾备份。加强政务云运维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操作流程,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网络和数据安全隐患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巡检自查、攻防演练、应急演练等做好重保期间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推进传统政务云向信创政务云迁合。二是提升数据资源服务能力。建设全市一体化数字资源服务系统,推进数字资源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市区共建、部门共建等方式推进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完善“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可信数据管理机制。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推进人口库、法人库等四库基础数据库建设,牵引跨部门合作,强化市区共建,提升基础平台的数据治理、地图服务和应用支撑能力。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人、数据、场景”关联管理为核心,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建设全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全面动态感知数据安全态势。加强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和密码应用管理建设,提高数据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场景应用。围绕提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共治”能力,进一步完善身份鉴证、数据查询、数据授权使用等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大数据工作制度规则体系。建立健全数字治理制度规则。起草落实好《榆林市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榆林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数据治理规则。持续加强标准制定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政务云上云原则机制、资源释放机制、冷系统处置机制、替换设备处理机制。四是加强党建引领,提升队伍服务能力。创建“党建领航、数智赋能”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深化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中心党建、党风廉政等基础管理制度;做好信息、宣传、保密等工作。建立健全中心项目规划、评审、建设、运维、招投标和绩效评价等工作制度体系。探索建立数字榆林人才需求数据库,搭建数字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数字人才供需对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