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市食品(除食用农产品之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口岸联检大厦(南楼)7楼 | |
法定代表人 | 马腾 | |
开办资金 | 1932.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84.03万元 | 3338.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好检验检测任务1.中心重点完成好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现已完成抽样任务1921批次,主要包括元旦春节双节期间专项监督抽检、端午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中秋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食用油、大米专项监督抽检,整体检验合格率为98.28%。2.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积极完成各县区的案件稽查检验检测任务,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全力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3.积极的为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部分检验检测服务。目前已完成来自7家本地食品企业、2家政府单位、驻村工作队等60批次样品检验工作,涉及粮食加工品、酒类、乳制品、糕点、生活饮用水、淀粉制品和蜂产品等二、加强能力建设,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1.狠抓干部全员培训。中心安排各级各类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抽样、检验、报告编制审批、质量监督、检验数据处理、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水平,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2.中心出台了2023年至2025年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以期逐步完善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扩大检验检测队伍,增强检验人员操作能力,提升中心整体检验检测水平。3.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评审组认可,顺利通过了检验检测实验室首次监督评审,完成CMA复查换证和扩项评审工作。三、健全激励机制,高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工作1.发挥科研团队作用,促进科研项目高质量结题。中心今年有两个省局科研项目《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来源排查与防控措施研究》和《荞麦加工副产品品质功能分析及其综合利用》通过了验收。2.中心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羊杂碎》和《羊杂碎生产卫生规范》两个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和研究工作,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3.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了市科技局验收,成功创建榆林市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四、狠抓安全工作与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风险管控1.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一是严格执行两个“一票否决”制度,严防检验质量事故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二是中心安全工作委员会经常性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排查,对存在隐患的,责成相关科室和个人立即整改,并进行跟踪验收。三是各区域安全责任人认真履职,确保安全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抓。2.狠抓质量控制。中心制订了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加强对各项检验活动和技术运行环节日常质量监督,定期形成质量监督报告。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差错登记制度,汇总差错、梳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整改。3.严格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中心严格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等危化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处置程序,做到“四无一保”,严格遵守。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单位整体业务水平1.中心技术负责人和各检验检测重点专业技术带头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逐步强化分专业领域团队建设,带动中心整体检验业务水平稳步提升。2.加强依法检验、廉洁从检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牢依法检验理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受理、抽样检验相关工作程序,确保从样品接收到检验报告出具各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3.探索创新内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单位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六、抓好党建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1.中心党支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通过视频直播收看二十大盛况,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观看了二十届一中全会公报和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同中外记者见面会视频。研究制订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举办了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先后多次开展集体学习研讨。2.中心党支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要求,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并印发实施方案,要求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扣中心工作,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当先锋、作表率,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3.中心驻村工作队突出本地特色,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努力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硬化净水厂道路、建设水渠、新增水源井一处、改造老年活动中心一处,统计65户村民种植养殖补助和务工补助名单;发挥中心自身优势,对全村6个饮水点进行了水质检测;宣传教育帮扶政策,帮助村民申请“雨露计划”,帮助4户4人申请助学金12000元;中心领导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并为村子捐赠价值3万元抗疫物资。七、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以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中心重点完成好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全年完成抽样任务1921批次,整体检验合格率为98.28%。完成来自7家本地食品企业、2家政府单位、驻村工作队等60批次样品检验工作,涉及粮食加工品、酒类、乳制品、糕点、生活饮用水、淀粉制品和蜂产品等。2.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评审组认可,顺利通过了检验检测实验室首次监督评审。3.完成CMA复查换证和扩项评审。中心成立了CMA资质认定复查及扩项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认真实施《2023年度CMA资质认定复查及扩项准备工作方案》,经过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中心顺利通过评审,并确认了食品检测项目所涉及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等28类105个产品共710个参数及非食品检测项目洁净室、食品限制商品过度包装2类7个参数。4.发挥科研团队作用,促进科研项目高质量结题。中心今年有两个省局科研项目《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来源排查与防控措施研究》和《荞麦加工副产品品质功能分析及其综合利用》通过了省局验收。5.中心科研团队开展的《羊杂碎》和《羊杂碎生产卫生规范》两个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和研究工作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6.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了市科技局验收,成功创建榆林市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八、存在问题1.缺少专用抽样车辆。2.未落实实验室接触有毒有害物检验人员岗位津贴,无法保障检验人员相应权益。3.编制较少,检验人员短缺。我中心自正式对外开展食品检验业务以来,任务量逐年递增,但中心编制仅有33个,检验检验员较少,不能满足业务需要。九、整改措施1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为中心配备抽样专用车辆,为实验室开展工作打好基础;2.积极同市级主管部门协调,增加编制和技术人员力量,促进检验工作效率最大化。十、下一步工作计划1.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配合市局完成好各类专项抽检检验任务。承接辖区内食品安全稽查案件检验检测任务。结合工作实际,面向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2.狠抓质量控制,积极开展能力验证、实验室内外部比对、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检验报告质量评比等工作。3.抓好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科研创新,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技术交流。4.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民生需求,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日”等科普宣传活动。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推进社会共治。5.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市乡村振兴局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6.完成兽药残留及非法添加物的资质认定能力扩项,响应食品安全监督和评价性抽检细则。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