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信息监测服务。精准扶贫信息统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扶贫信息收集、整理、上报。 | |
住所 | 西安市文景路西侧与凤城八路南侧西北中金中心B座12层 | |
法定代表人 | 刘逾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严格落实“2531”工作机制(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一个底线”),全面落实5种监测方式(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各类监督渠道反馈、平台监测分析),优化完善网格化力量和管理机制,设置防返贫监测网格员14983名,做到全市所有农户监测排查覆盖,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现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二、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行政村1776个,农村常住人口103.4万户367.1万人,脱贫户71652户239292人,监测户1324户4228人;累计落实帮扶措施4244个,户均享受政策3.2个,累计消除风险897户2990人,风险消除率70.7%,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26元,较2021年(14616元)增长2010元,增幅13.8%。今年增长预计超过2200元,增幅超过13%。二、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印发《关于成立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47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专班,11个区县和承担防返贫预警监测及重点帮扶任务的市级部门也都成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指挥体系。二、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为进一步细化专班分工和任务,制定印发防返贫监测帮扶《实施方案》《工作导则》《工作指南》等,优化细化19个承担防返贫预警监测及重点帮扶任务市级部门(单位),28个承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市级部门(单位)的主要职责、筛查预警清单和预警信息报送时限,明确工作报告制度、督导考核制度、调度通报制度三项制度,充分压实各方责任。三、优化工作程序,提升工作质量。按照“操作便捷、减轻负担”的原则,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档案资料的通知》,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常态化监测程序图、防返贫监测工作一览表、防返贫监测工作资料模板,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开展政策宣传,提升培训质量。制作西安市防止返贫监测2张“明白纸”(申报政策、帮扶政策),申报政策明白纸发放至所有农户,帮扶政策明白纸发放至所有监测户,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微信群,结合“四支队伍”、网格员日常入户走访,积极向农户讲解各类帮扶政策,做到农户宣传全覆盖。制作《防返贫监测帮扶资料汇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分批分类组织开展覆盖全市防返贫监测帮扶各级干部培训,直通镇村两级,确保政策上传下达无偏差。五、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四级力量,坚持网格化、信息化“两化”手段,用足用好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认真组织开展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随机抽查、点对点核查,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坚决防止体外循环。今年以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排查1次,覆盖全市所有农户;电话抽查27次,覆盖2835户;“点对点”核查34次,覆盖全市306个村,新识别监测对象112户371人。六、强化部门协作,推动预警联动。根据行业部门筛查预警职责清单,每月对拟纳入防返贫监测拟纳入人口信息与民政、医保、公安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综合分析部门信息数据,并将预警信息和数据比对结果分类分级反馈区县进行核实,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开展行业部门间数据信息比对11批次48488条。七、强化动态管理,规范采集信息。制定下发西安市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脱贫人口年度收入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全市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脱贫人口年度收入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对动态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指导区县分类分级开展业务培训,实现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全面进村入户采集脱贫户信息。八、强化精准帮扶,及时消除风险。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因户施策、一户一策,认真分析核查发现问题的原因,积极协调落实产业就业等措施,使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的重点对象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切实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质量。常态化督促指导,结合常态化督帮,组织人员下沉到镇村一线,不打招呼,直接入户实地抽查核实监测对象风险预警、识别认定、落实帮扶、风险消除等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指导立行立改。严格退出销号,对纳入半年以上的监测户,逐户核实研判,实事求是,规范退出。今年以来,针对监测对象全市累计落实帮扶措施4244个,户均享受政策3.2个,累计消除风险897户2990人,风险消除率7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倾向性问题在防返贫监测帮扶方面,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倾向性问题:一是走访排查不够细致。常态化走访排查是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重要保障,也是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级电话共抽查10个区县,72个镇街,93个村,1155户,反映近期既未入户又未电话核查信息的283户,占比24.50%。实地调研中发现,有的基层干部、网格员在走访排查过程中走马观花,没有全面、准确掌握农户实际情况,甚至存在没有入户走访,农户反映长期无人入户、家庭困难没有解决、对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不满意等情况;部分村对走访情况分析研判流于形式,存在长期研判零问题。二是政策帮扶还不够精准。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是及时消除风险的关键,特别是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是否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系统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劳动力家庭监测对象1100户3707人,仍然有493户1674人未享受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实地调研中发现,临潼区相桥街道湾刘村,监测对象张丰社,户内3口人,均为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全家落实低保,但是未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存在“一兜了之”现象。四、下一步打算一是规范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月通报、季调度”,通过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和通报重点突出问题,推动防返贫监测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和业务培训。重点解决好基层干部能力不足、业务不熟的问题,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三是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和政策落实。持续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尤其是紧盯收入下降的脱贫户,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针对性措施,确保持续增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