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20 16:47
单位名称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组织实施“智慧农机”建设等农业机械化项目;组织开展农机化科研、推广、培训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闫晓宇
开办资金 3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2.11万元 105.63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2023年,市农机化发展中心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着力推进特色产业机械化装备集成示范,加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特色产业薄弱环节机械及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国家惠农政策高效落实。加强政策的培训宣传,编印补贴办理流程、补贴标准、办理时限等办事指南,印制《渭南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办理告知书》,开展补贴办理“三合一”试点工作。2023年省上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419亿元,全年已实施补贴资金2.78亿元,已结算补贴资金1.6215亿元,补贴机具4.62万台,受益农户3.6万户。(二)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突出抢前抓早,紧扣春耕、“三夏”“三秋”粮食生产需要,积极做好机具准备、技术培训、物资储备、跨区服务、供需对接、应急队伍等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针对性做好机具调度,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同时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做好交通运输、气象预报、农机供油、零配件供应和维修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9万余台,完成小麦机播431.3万亩,机播率99.6%,小麦机收423万亩,机收率99.6%;完成玉米机播374.5万亩,机播率99.3%,玉米机收371.2万亩,机收率98.4%。(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在“三夏”、“三秋”期间,调度了1371台农业机械,组建了农机应急作业队伍75支、应急保障队伍24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伍11支,全面保障了农机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二是组织了全市2023年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会,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观摩演示、座谈交流等培训内容,进一步了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能力;三是向省农机中心组织推荐了优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8个。(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率全省第一。紧抓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提高农机手入社率,采取部门牵头、区域入社、责任到户的办法,全力推进农机手入社,有效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农机手入社率达到86.36%,居全省第一,并为全省复制推广农机入社率提供“渭南样板”。联合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举办渭南市农机手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开展“五星级”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评选活动,并成功推荐一名机手荣获2023年全省“五一”劳模,全面掀起入社率的高潮。(五)渭南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成立跨区作业服务联盟,组织跨区作业服务队,依托智慧农机信息平台和农机监测设备,科学调度跨区机具,精准为机手提供全方位服务。制定“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预案,举行跨区机收出征仪式,与中石化、中石油、壳牌等公司合作,推出农机加油优惠政策。2023年全市共发放跨区作业证5634份,设立了24小时值班电话和37个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依托493个农机维修点和流动技术保障队,为农机手提供机械维修、后勤支援、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及矛盾纠纷处理等服务。(六)粮食机收减损率低于全国水平。以“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和农机手操作技能竞赛为抓手,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措施推广,引导农机手树牢“减损就是增收”的意识,推动农机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做到忙时抓生产,闲时提技能,充分发挥机械化在促进粮食增收减损方面的作用。2023年,全市共设立小麦监测点214个,减损率达到0.96%;全市玉米监测点55个,减损率达到1.03%,均低于现行作业质量标准小麦2%、玉米5%。(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加强陕西东部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装备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在我市临渭区、大荔县、蒲城县开展夏玉米(大豆)机械化播种作业质量对比监测,做好高性能播种机的推广试验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2023年共召开了8场会议,培训和演示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密植高产“5335”机械化播种技术等农机生产新技术、新机具,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市农机服务收入达29.5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5%;中省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419亿元,已实施2.78亿元,占总资金量的169%;小麦机收减损率达到0.96%,玉米减损率达到1.03%;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75支、应急保障队伍24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伍11支;全市持证机手“入社率”达到86.36%。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1.农业特色产业农机具供给不足,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较低;2.农机防灾减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整改措施1.规范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继续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主攻设施农业、果蔬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使全市特色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有新的突破。2.强化农机应急服务能力。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机制,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提高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条件下农业机械生产组织调度能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推动信息化、数据化在农机化服务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好农机惠农政策落实、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等工作,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一)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突破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薄弱环节这一重点,优化补贴办理程序,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全面公开公示补贴信息,规范补贴办理流程,督促做好补贴资金兑付,切实保障农户利益,不折不扣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抓好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提早动手,精心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耕、种、管、收和产后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聚焦全程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和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协调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形成多部门合力服务春耕、“三夏”和“三秋”的工作氛围。(三)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服务高效的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构建以农机手为支撑,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为引领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2024年,指导临渭区、蒲城县建立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并创建省级服务中心。(四)继续创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鼓励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创建,按照“储备一批、创建一批、认定一批”的机制梯次推进。2024年,指导大荔县、澄城县创建设施种植类、规模养殖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培育蒲城县创建规模养殖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五)强化农机应急服务能力。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机制,在重要农时季节前,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农机应急保障队伍、农机应急服务队伍三支队伍,加强应急作业机具供给保障和应急作业服务支持与宣传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条件下农业机械生产组织调度能力,有力处置各类应急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