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榆林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13 16:19
单位名称 榆林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就业及职业介绍、职业需求预测;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实践培训考核;创业服务,创业培训。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常乐路87号
法定代表人 乔玉政
开办资金 45.0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71万元 28.8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工作效能开展专题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给全体职工发放学习资料,所有职工已完成一万字笔记,四篇以上学习心得,每周星三定为集体学习日。一是办公自动化学习,主要针对的是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职工;二是业务知识学习主要针对的是有培训业务或财会人员;三是政策法规学习,学习人社系统的所有法规,做到人人能知法,人人会用法。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与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及职工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集体观看了反腐警示片《两面人生》、《黃梁一梦》,观后同志们进行了讨论,交流发言,并写了观后心得体会。九月下旬,由市人社局主办为期一周的读书班,中心支部书记、主任乔玉政同志参加了学习,集体学习讨论收获颇丰,感悟很深。十月底,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中心派吴科同志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和榆林学院联合举办的社会管理领域学习班,通过七天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果。2、履行的职责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根据榆政人社党组发【2022】2号《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创建“五个过硬”模范机关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中心支部认真调研,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创建“五个过硬”机关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规划了重点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根据领导小组安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时间安排,本年度为准备阶段,进行广泛动员,形成良好的氛围,健全机构,制定详实可行方案,全面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积极开展“百队万人”志愿服务活动。中心以支部为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制定服务计划,明确任务清单,年初组织全体在职人员清理文化路中段街道积雪二次,二月二十日开始,中心选派王小岗同志到吴堡助企帮扶,为期两个月。今年创文活动中,中心志愿者自发地为行人过马路维持秩序,清洁街边的公交岗亭,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力搞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叶锦云,成员:督导员薛鑫,引导员王新伟,宣传员王伟涛,就包抓小区或单位内部的宣传栏进行宣传。召开工作动员会,明确部门职责,布置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完成小区垃圾产生情况、垃圾成分调查;购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做到合理布点、标识清晰,按要求配备专用手推车、运输车辆;确定餐厨垃圾处理单位和有资质的废物处置单位。然后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在单位及包抓小区院内用标语、宣传栏开展舆论宣传,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对保洁队伍进行组织培训。最后是启动工作: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收集桶及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等专门设施配置到位的情况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九九重阳节“送温暖”活动。2023年重阳节,我中心联合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开展“重阳送温暖、关怀暖人心”慰问活动,为单位所在的青山路街道办事处常乐路社区,包抓的河滨路社区的困难群众和单位7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中心认真组织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等级实践部分的培训考核工作,在市局的领导下、市人事考试中心的全力指导下,通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学员的充分肯定。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今年7次选派人员60人次参加我局组织公务员选拨、事业单位招考及一级建造师考试的考务、巡视、押卷等服务工作。同志们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完善单位领导班子,支部委员会:2023年11月下旬中心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并报市委组织部批准,支部委员会由乔玉政、吴科、刘亚三人组成,乔玉政任支部书记,吴科任纪检委员,刘亚任组织委员;行政班子:2023年8月,乔玉政同志被任命为中心主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中心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政部、人社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财务管理更加完善。二、取得的主要效益通过开展学习、党员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党性意识,强化了组织性、纪律性。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法律法规,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了职工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百队万人”志愿服务、垃圾分类、九九重阳节“送温暖”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创文工作注入坚实力量,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担当作为,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与便利,而且培养了大家团结协作、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培训共涉及工种21个,接收实践考核人数1751人次。其中初级工80人,中级工267人,高级工486人,技师918人,安排考试48场次,实践考核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6月初为准备阶段,准备各工种考核所需的器材及主考人员的聘用工作。积极联系教学经验丰富的榆林农校、林校及榆林学院的老师,与他们进行多次沟通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及考核安排。6月10日至6月18日为实践考核阶段。制订了“2023年榆林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实践考核考务工作方案”、“实操考点安排”、“考点负责人职责”、“主考职责”、“考务办及工作人员职责”等相关考核制度,今年来了两个特殊考生,一个是聋哑人,一个是身有残疾坐轮椅来的考生,我们分别根据不同情况,设了爱心助残考场,既方便了考生,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水平。三、目前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不健全,根据市编办,市人社局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我单位领导职数1正2副,设立办公室、教务科、后勤保障科,技能培训科、继续教育科,信息宣传科共六个内设科室,中心通过主任办公会拟定了科室负责人,但两名副主任及六名科室负责人仍未任命。机关办公场所老旧,修缮工作刻不容缓。机关办公场所建成30余年,房屋破旧不堪,房顶漏水,导致二楼室内楼顶泥皮大量掉落,有砸伤人员和设备隐患,楼外观墙面磁砖是九十年代的工程砖,年久老化断裂掉落,随时有伤人的危险,急需顶做防水处理内墙面及室外墙面。严重影响培训、考核业务的正常开展。沿街门市外观破旧,影响市容,市创文办多次要求我们装修改造门面房,美化市容环境。实践考核问题。在工作实践中,由于考核对象的差别、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实操工作配套设施不健全,考核工作的专业性不强,实践考核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目前中心业务单一,继续教育科室已设,业务因种种原因还未开展,急需启动继续教育培训业务,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四、整改措施1、经中心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报市局主管局长同意,拟任命吴科、刘亚、叶锦云、李东、王军卫、王飞为各科科长,已报市人社局待审批。中心行政班子为一正两副,现缺两名副主任,拟申请市人社局整体考虑人选,尽早配齐领导班子。2、尽快修缮机关办公场所,健全实操工作配套设施。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五、2024年工作目标和计划一是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社会需要的劳动群体:1、培训与学习:提供专业培训、技能提升课程和继续教育机会,帮助职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培养内部培训师队伍,鼓励职工分享经验和知识。2、领导以身作则,展示高素质的行为和价值观。加强团队沟通,促进职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3、反馈与激励: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激励职工提升工作表现。及时给予职工反馈,中心每个职工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采用积分制作为评优树模的基础,肯定优秀表现,激励他们不断进步。4、 持续评估:定期评估职工素质,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以上措施,以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培训中心的持续发展。二是学员就业支持: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员顺利就业。三是培训设施改善:升级培训中心的设施和设备,提供更好的培训环境。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和招生工作,启动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创业培训,能更好的创业、就业,提高培训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培训机构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六是学员满意度调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等级实践部分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定期进行学员满意度调查,根据反馈改进教学和服务。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培训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八是强化社会责任:完成好主管局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