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实施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及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开展畜牧、渔业和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上郡北路3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康玺东 | |
开办资金 | 10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26.68万元 | 318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1.全力以赴稳生产优供给。一是大力推进肉牛产业。指导推进陕粮农肉牛项目,定边肉牛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协调落实神木、榆阳项目选址,对重点项目县进行“周报告月调度”。二是稳定生猪、家禽、奶牛生产,认真开展畜牧业生产统计、畜产品价格监测和生猪生产调度监测与分析研判,科学指导生产。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产养殖。2.着力抓好种业建设。一是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完成地方品种性能测定绩效自评报告、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品种调查报告。二是开展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共鉴定羊子12371只;在榆阳、靖边建设3个羊子人工授精站试验点,加快推广应用羊人工授精技术。三是加强保种场建设与保种选育。四是开展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普查,完成踏查路线67条、踏查点259个,未发现外来入侵物种。3.夯实饲草饲料生产基础。一是抓人工种草。采购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小黑麦等优质牧草草种39.2吨(其中援助西藏阿里地区28吨),本地推广种植3400亩。二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三是示范推广饲草高效种植利用集成技术。四是指导饲料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开展牛羊反刍饲料和新型饲料研发。4.坚持抓动物防疫不松劲。一是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二是加强疫情监测。三是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四是加强兽医实验室改造提升。5.加强畜产品、水产品安全监管。规范动物检疫,指导实施屠宰检疫68.42万头(只/羽)、产地检疫115.4万头(只/羽);监督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8.38万份、非洲猪瘟检测2.58万批次,指导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瘦肉精”抽检3.56万份,结果全部阴性。强化畜禽调运监管,备案监管畜禽(动物产品)运输车辆1040辆,监督检查指定通道运输动物车辆72车次、动物88.36万头(只/羽)。完成畜产品安全抽检134批次、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730份、兽药质量抽检25批次、饲料产品抽检9批次(27个样品),检出4批次不合格兽药,移交农业执法队处置;完成非洲猪瘟风险评估采样378份。指导1561家规模养殖场实施减抗行动,两家养殖场开展减量化技术试验示范。6.着力推动智慧畜牧建设。推动榆林智慧畜牧平台建设,实行“三台联动、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小牧丁APP手机端和PC端的开发推广应用。7.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全市2347家规模养殖场户的资源化利用情况审核上报工作,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8.38%,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率100%,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8%。8.认真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举办职业农民、水产养殖、蜜蜂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屠宰质量管理、舍饲养羊项目建设等培训10余期,各畜牧、水产技术团队开展基层技术指导服务500余人次,开展业务干部上讲台12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9.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是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调整轮换了米脂县张家塔帮扶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建新帮扶村横山沙峁驻村工作队。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和阵地建设,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总目标,选优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开展了“创新机关与农村支部互学互鉴机制行动”支部联盟活动。三是持续推进产业振兴。二、取得的效益2023年末全市羊子、生猪、家禽、牛存栏分别为566.78万只、102.22万头、761.70万只、21.7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0%、-0.9%、-1.6%、8.5%;出栏分别为394.08万只、143.29万头、410.70万只、7.1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26%、3.01%、5.94%、7.1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9.49万吨、7.15万吨和7.67万吨,同比增长4.85%、3.07%、2.54%;水产品产量6240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总产量19.1万吨。主要畜产品、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稳定。全年畜牧业产值147.82亿元,同比增长4.0%。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指导实施稻渔综合种养4.3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9.5万亩;在榆阳、横山、定边、子洲开展盐碱地青蟹养殖试验34亩,在府谷墙头农业园区创新开展鱼菜共生、陆基圆桶鲈鱼养殖技术,在横山区水产实训基地联合开展鲈鱼、黄河鲶鱼、泥鳅、禾花鲤等新品种引进养殖试验项目;在黄河、无定河等流域开展增殖放流5次,投放本地鱼苗36万尾。加强保种场建设与保种选育,完成了中华蜜蜂保种场扩建,保种场核心群扩增至162群,联合保种场蜂群865群、保护区2100群;启动实施佳米驴保种场改扩建项目,保种场种驴存栏达54头(2023年新出生驴驹12头),保种点登记备案100余头。完成全市2347家规模养殖场户的资源化利用情况审核上报工作,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8.38%,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率100%,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8%。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绥德县无害化处理场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运行;榆阳、定边无害化处理厂正常运行。三、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一是生产水平不高。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粗放,农户养殖设施装备落后、饲养管理不够科学高效、疫病防控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繁殖率低、羔羊存活率低。2022年我市羊子出栏率仅为70.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十多个百分点。二是养殖效益不高。今年以来,畜产品价格整体下滑,特别是大型规模养殖场由于在设施设备、种畜、饲草饲料、人工等成本投入较高,养殖普遍亏损或保本微利运行。生猪养殖亏损已长达三年,规模场每出栏一头育肥猪亏损高达600元。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26.56%,同比下降2.41个百分点。三是屠宰深加工水平不高。全市畜禽屠宰加工企业从数量上来看不少,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实际产能不及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一,且畜产品以初级产品内销为主,精深加工处于起步阶段,附加值较低,外部市场拓展不足,市场占有率不高。四、整改措施1.落实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完成安排部置的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任务,尽快形成实际产能。寻找产业发展新途径,积极争取各县区出台对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畜牧产业绿色健康发展。2.持续做好动物疫情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开展技术培训班,做好技术人员驻企帮扶、开展业务指导与技术培训等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稳定猪肉、禽蛋、生鲜乳供应。落实好生猪产能调控政策,指导种猪场、规模养殖场调整优化产能,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8万头,确保猪肉市场供给充足;稳定家禽、奶牛养殖规模,提升禽蛋、生鲜乳自给能力,指导奶牛养殖大县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优势,鼓励蜂、驴、黑毛土猪等特色畜产品开发。2.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持续推进百亿级羊产业链建设,实施好舍饲养畜等重大项目,着力提升羊子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推进优质肉牛基地建设,指导做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协调推进重大肉牛招引项目落地、建设投产。3.做优做强水产养殖。稳定池塘养殖产量,指导实施稻渔综合种养4.3万亩,科学发展天然库坝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建设盐碱地青蟹养殖基地1000亩,开展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鲶鱼等特色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加强大水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增殖放流。4.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成陕北白绒山羊多绒型、多胎型、细长绒型、体大快长型新品系选育,做好种羊鉴定、系谱建档,推广应用基因芯片育种技术,登记备案核心育种场(户)100户;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指导建设秦川牛扩繁场1个,引进推广海福特、安格斯、和牛等优良品种。5.提升饲草饲料生产能力。加快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指导高产优质苜蓿、“粮改饲”项目实施,推广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2万亩。6.加快屠宰加工转型升级。推广畜禽屠宰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模式,优化屠宰加工企业布局,加快小型屠宰场点撤停并转,组织开展屠宰场标准化示范创建。7.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指导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落实好防疫包县技术指导责任制,组织开展防疫检查,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8.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加强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落实落细布病、结核、禽流感、狂犬、炭疽、黑热病、包虫病等综合防控措施,做好布病、结核监测净化工作,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建设,做好炭疽、黑热病、包虫病等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配合卫健部门做好人间布病等疫情应急处置。9.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规范检疫行为,详实检疫记录。强化动物运输环节监管,严格开展畜禽运输车辆和动物贩运主体备案,严格执行跨省引进动物和指定通道有关制度。加强“陕西智慧动监”信息化管理,健全完善覆盖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管网络。10.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建立养殖废弃物处理台账。指导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扩大商品有机肥生产规模。11.推进“智慧畜牧”建设。加快数字赋能,推进产业链提“智”增效。做好畜牧、渔业、饲草、饲料等生产信息统计监测,科学预测、指导生产。持续推进“智慧牧场”建设,指导拓展“小牧丁”APP功能模块,加快在重点规模养殖场、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场等推广应用,提升畜牧业全产业链智能装备水平和现代信息管理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