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义务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基地航拓路与神舟六路十字西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张军红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49.88万元 | 3587.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承·新”文化为引领,精准落实“双减”政策,聚焦“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在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两校区同步推进、衔接有序,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协调,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有力推动着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业务开展情况:1.党建引领聚合力,组织建设强堡垒。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引领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2.优化模式勇创新,凸显效能促发展。积极探索“航天城一小名校+”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不断完善制度化建设,基于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及集团行政工作流程,采取项目化管理机制,实施分管领导“三包”政策,促进学校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格局的形成,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中层干部考核,激励管理队伍动态提升;强化教师梯队建设,“三级三类”再创新绩,2023年推荐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38人,职称确认18人。招生工作有序推进,学校规模再创新高。拓宽宣传创新思路,提升媒体宣传质量,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3.德育建设重特色,立德树人显成效。学校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育人质量。探索内容型班队课研究、开展少先队寻访活动、打造班级文化品牌,丰富“30+”德育课程,锤炼学生品格,促进学生德育生长,切实提高德育成效。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细化养成教育工作,完善班主任及配班工作制度,引导全体老师明确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坚持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重视仪式教育,凝聚精神力量,开展寻访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院士书房”,用院士的科学精神引领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并组织多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价值取向。每周坚持开展常规及消防疏散演练活动,及时反馈安全问题,坚持假期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完善生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推进德育合力建设,探索协同育德模式。4.教学改革促发展,管理创新提质量。教学工作本着“师德为先,以生为本,课标导引,优化课堂”的理念,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努力践行“三个课堂”,坚持教学、教研、科研、培训“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化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做优课后服务,进一步细化作业研讨、设计、公示、实施、评价、反馈等具体要求。强化“一组(教研组)—一课(课堂教学)—一研究(课题研究)”形成“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研组管理机制。按照学校提出的“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新课标为指引,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行动研究为载体,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日常教学研讨夯实、日常考试素养培育”为三大重点,着力突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以夯实学科教研作为突破口。全年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52次,累计学时48752学时,3010人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落实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5.德才兼备练内功,提升素养强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必备前提。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强化师德红线和一票否决意识;落实好师德师风自查工作,并通过自评、互评,学校综评等形式进行师德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考核。6.精细保障优服务,平安校园高标准。后勤工作以校园安全为核心,教育服务为重心,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预防等,并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做好后勤保障。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将安全稳定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分解到岗位和个人。通过日常检查、安全隐患上报、隐患整改、复查4个步骤形成闭环,建立“一患一档”,直至校园安全隐患完全消除。学校每月召开安全专项会议研究安全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平安校园,积极谱写校园建设“安心曲”,通过日报告、周例会、月检查等制度明确物业人员职责,强化物业人员服务意识,完善物业服务机制。物业重点工作主抓细节、及时、主动,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奖惩等手段,大大提高了物业服务的工作效率。实行日常卫生防疫包班制,接待日常师生保健咨询、处置。在传染病处置流程上做到了反应快、处置早、效果牢,防控结果受到市区两级疾控的一致认可。取得社会效益:本年度,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累计获奖627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22人次,省级奖项278人次,市级奖项124人次,区级奖项203人次。获评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1人,市级优秀少先队中队1个,市级三好学生5人,市级优秀班集体1个,区级三好学生11人,区级优秀班干部7人,区级优秀班集体5个。教师参加各级比赛获奖累计742人次,其中包含国家级荣誉15人次、省级荣誉74人次、市级荣誉409人次、区级244人次。3人获评省级教学能手,1人获评市级教学能手,4人获评区级教学能手。存在问题:本年度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朝着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反思和改进。1.随着学校行政管理模式的优化与转变,对中层领导和教师的协调统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出现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工作等方面的统筹不足。后期,要继续加强对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前置意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工作主动性,提升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并优化工作方法,改进行政作风,提高工作效率。2.德育管理工作还需长抓不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还需优化。3.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和落实还不够深入,“教学练测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要继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下一步打算: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应该是工作的最好样态。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东西校区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联动与融合,不断提升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细化工作流程,确保有序高效运转。2.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明确德育培养目标,注重学段衔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德育途径和载体,丰富德育活动模式,拓展德育渠道,构建家校社协作的育人模式。优化德育评价,以红领巾奖章为评价抓手,落实教师——班级——德育处——学校层级评价,让评价落实在德育教育的全过程。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积极阳光高效的教师团队文化。系统搭建校本研修实施体系,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课题研究和专项研究为依托,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构建课堂、教育科研等综合能力。组织好青年教师赛教与每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准备工作,紧密结合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成果评选,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层递式提升和综合性发展。4.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科拓展和各类竞赛活动,把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学习、综合发展、能力提升紧密关联起来。完善校本课程与社团课程的融合,组织好各类学科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5.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练测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及大单元、任务群教学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继续落实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学科课程架构,编辑相关课程指导手册,促进学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扎实开展好课后服务、社团训练工作,为参加各级比赛做好准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本年度,学校累计获奖38余项,被评为“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校”“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全国围棋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西安市课堂创新实验学校”“西安市跨学科主题实验学校”“西安市无废学校”“2022-2023学年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