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博物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保护、研究历史文化,宣传、展示、弘扬传统文化。文物收藏、科学保护、历史研究、陈列展示、对外交流、文创产品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 |
住所 | 咸阳市渭城区中山街5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社强 | |
开办资金 | 50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8.01万元 | 538.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博物院.公益 | 从业人数 6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1、安全保卫。全年共接待参观游客53万人,全院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12份,落实“一岗双责”。对原有安全保卫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切实提高了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安全例会及展厅巡查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全院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坚持安全隐患日巡查、月排查、季检查,共开展安全检查11次,发现不安全隐患28处,整改率百分之百。强化应急演练,全年参加上级部门消防安全培训和博物院两馆组织消防培训及消防演练5次,防汛演练1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专项检查、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夜间消防应急演练。2023年我院顺利实现了第38个安全工作年。2、陈列展览。举办“汉家陵阙—汉代考古回顾展”,“仰韶玉韵”赴武山县博物馆的展出。,6.16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了“镜华风月——咸阳铜镜精品展”,9月15日在我院举办了“五彩八桂--广西铜鼓及服饰文化展”。举办“咸阳龙文物贺岁展”。全年共有255件文物外出展览,11件组文物赴青岛城阳区博物馆展出,32件组文物参加上海“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7件文物参加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玉韫九州”展,2件文物图片参与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陕西国宝特展系列之鎏金铁芯铜龙”展,16件组杨家湾彩绘兵马俑赴日本展出,24件文物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参加“三秦华章、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展出,17件文物参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院藏秦水神骑凤纹空心砖赴首都博物馆展览,1件文物赴福建林则徐纪念馆参加“唐代女性生活展”,6件玉器赴南京博物院参加“玉润中华”特展,20件文物参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汉风廉韵——汉代廉政文物特展》等。3、宣传成效。在官微、微博、官网发布宣传稿件1268篇,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464篇,阅读次数11万余次,粉丝15万余人;微博发布稿件402篇,阅读量104万次,视频播放量5.1万次,粉丝总数5.4万名。网站发布稿件402篇。国家级媒体报道共计24篇,其中央视3篇,国家文物局2篇,文博圈1篇,人民日报12篇等;省级媒体报道共计43篇,其中省文物局14篇、陕西电视台1篇、陕西日报4篇等;市级媒体报道共计301篇,其中咸阳日报68篇、咸阳文旅86篇、咸阳电视台19篇、今日头条32篇、学习强国咸阳学习平台63篇等。还编发《保护传承利用--纪念咸阳文庙建成650年活动成果汇编》、《文物中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咸阳古渡诗词楹联书法作品集》等爱国主义教育及研学读本,策划出版《让文物说话——咸阳博物院微课堂辑录》一书。咸阳博物院“千年古渡”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并进入全国30强,荣膺“全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4、社会教育。全年完成重要政务接待213批次。围绕11个主要传统节日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5个,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七夕节;免费开展鉴宝活动3次;推出线下“如果文物会说话——‘印象·咸博’2023首届少儿文物绘画大赛”,评选获奖作品20幅;线上“让文物说话”系列微课堂视频宣传43期,文物中的24节气和传统节日共线上宣传栏目26期,“遇见·咸博”—四季摄影大赛在官微开设“摄影大赛来稿欣赏”专栏,共收摄影作品500幅,专栏登稿55幅;策划推出《咸阳碑石中的历史风云》文物宣传专题片6期、咸博志愿红——志愿者风采展示19期、珍宝赏析14期等。“咸博志愿红”在册志愿者共计180人(其中小小讲解员103人),今年新招录志愿讲解员94名,完成志愿义务讲解1280批次,为3万余名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举办系列活动5个。全年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191余次,参观学生人数达1.2万人次。5、学术研究。完成《泾渭映史帝都遗珍--咸阳博物院精品集粹》图书的正式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咸阳古渡》初稿的撰写。完成《咸阳碑石中的历史风云》系列专题片中的《北周大将军贺兰祥墓志》《关中三绝碑之豆卢恩碑》《隋唐世家贵戚张琮碑》《武皇之母杨氏顺陵残碑》《武周凉国靖公契苾明碑》《唐德业寺亡尼墓志》六篇视频文稿撰写及相关拍摄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咸阳博物馆(新馆)筹建外出考察及博物馆建设规范标准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汇总工作,撰写文庙改扩建“咸阳名人展”陈列大纲的初稿,开展咸阳市国有博物馆陈列展览情况的调查并向市局提交调研报告。完成《陕西文物年鉴》、《咸阳年鉴》《2023年旅游资源及景区修订资料》和一级博物馆申报资料的填报的终审及报送作。6、文物保护修复。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友好合作,完成咸阳博物院唐契苾明墓彩绘陶俑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立项及方案上报、古渡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项目203件铁器的修复、21件(组)青铜文物资料整理和修复对接工作。参加“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览学术研讨会、专业人员继续再教育、钱币鉴定培训、咸阳市文物保护修复与日常维护培训、预防性保护培训、文物保护人员修复技能线上培训。7、信息化建设。完成《古渡几千年》裸眼3D沉浸式体验项目,咸阳市A级景区数据对接、官网升级改版、票务预约系统的升级改造等项目,实现闸机身份核验,刷身份证和二维码入馆参观。建成我院游客大数据平台,实时在馆和游客参观相关数据直观展示。完成咸阳古渡机器人导览项目,“小渡”机器人为游客提供对话互动、参观引导、文物讲解等服务。完成《西汉帝陵考古展》和《广西铜鼓及民族服饰文化展》VR制作上线工,建成智慧魔墙展柜项目。8、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咸阳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工作方案》,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方案已上报,《咸阳博物院古渡遗址出土铁器修复项目》已完毕并通过初验,《唐契苾明墓彩绘陶俑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方案已经上报待批,古籍善本修复保护工作已全面完成,《文庙陈列展览提升》和《数字化保护项目》的立项和方案已审批正在申请2024年国保专项资金。完成了雨污分流、偏殿屋面漏雨维修、文保中心文物库房失效灭火系统更新、古渡遗址博物馆铁质围栏提升改造、古渡遗址博物馆机器人智慧服务、透明智能互动文物展示等项目;建成使用游客服务中心;对馆院标识系统改造,优化参观路线,提升残疾人通道、路线指示牌、标识标志等服务设施;文博书苑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收录全国各大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图录和代表性书籍。二、取得社会经验一年来,咸阳博物院在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党建工作,以及完成职能目标任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总思路,增强责任意识,创新开展工作,努力为博物院建设和我市文物旅游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存在问题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博物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博物馆是窗口单位,服务是对外形象的第一展示,但总结全年,总的来说,我们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热情大方、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工作还是有浮于表面和应对思想。精益求精、力求圆满的决心还不够凸显,处理问题有时还存在畏难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现象。三是纪律意识不够严实。个别同志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和旷工,会议和集体活动、工作参加不积极,艰难险阻任务面前躲、跑、溜、推,工作责任感和初心使命意识还需要不断提高。四、整改措施(一)提升服务质量。①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我院文明服务规范化,完善对游客投诉处理工作的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密切同游客的关系,提高游客满意度;进完善公众监督机制,投诉事件公正、快捷处理。②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咸阳博物院教育职能。(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①加强思想业务学习,得高业务能力。②履职尽责督查工作似强劲的东风,带来咸阳博物院名项工作新的变化。③我们要把发现问题、改进作风、提升能力作为检验的目标要求,用工作实绩展现接受督查的实效。(三)严实纪律意识不够。①强化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制度。②严禁上班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③严格遵守工作日严禁饮酒规定。④严格值班纪律,做好各项游客接待服务,节假日期间实行带班领导带头巡查制度。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文物安全。不断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全力保障2023年度文物工作安全,顺利实现第38个文物安全年。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实现保卫科全员完成消防设施操作员资格证的考取,使安全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防火、防汛、防盗抢等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完成消防设施设备的年检工作。二社教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和4·24世界读书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特定节日,策划推出更加新颖、群众喜闻乐见、并且参与度高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优质品牌研学课程,做好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六进”活动,加大“院校合作”力度,有效开展研学活动,不断发挥博物馆社教作用。三展陈方式。完成馆院现有展陈的改造和提升。积极筹备推出“咸阳博物院馆藏秦砖汉瓦艺术展”,通过对咸阳博物院馆藏秦汉时期的空心砖、铺地砖、板瓦及瓦当上的纹饰和文字解读。四文物活化利用。进一步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水平,持续做好“云上博物馆”,对外开放古渡四折幕项目,利用VR、5D等技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虚拟化的展示效果。积极推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方案的实施,提升文物保护能力。配合做好2023年第四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2008年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证书编号:61004-2022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2023年咸阳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中共咸阳市文旅局机关党委“2023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强国”咸阳学习平台“优秀供稿单位”;省文旅厅、教育厅2023-2025年度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镜花风月--咸阳铜镜精品展”入选2023年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