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时间: 2024-05-28 15:52
单位名称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中专学历旅游业人才,促进旅游业发展。〈涉外饭店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中餐〉中专学历教育·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西四府村甲字3号
法定代表人 冯相民
开办资金 4256.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70.43万元 3646.1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2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西旅全体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奋进之年,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全体西旅人凝心聚力、赋能奋进,做了许多谋篇的大事、蓄力的实事和落地的具体事。一年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业务开展方面:(一)深化民主监督,严格校务公开开展党务、政务、校务、财务、事务“五务公开”,内容、程序、时间、管理规范,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评优树模、文明表彰、教师评聘,制度健全,机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班子集体决策,程序规范,记录完整;教育教学、安全卫生、教育收费,逐层落实,逐层公示。学校纪检委员工作室发挥执纪、监督、问责职能,逢重大节日、关键节点进行廉洁教育提醒,开展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全面参与学校“三重一大”监督,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二)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育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班主任例会和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班主任德育公开课、德育论文评比、“班情•学情分析交流评比、德育成果展等,张佳老师荣获全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组织开展“拒绝校园欺凌”“法律意识法制教育”等合唱比赛、“喜迎国庆·欢度中秋”主题黑板报设计大赛、“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禁毒教育系列活动、“学宪法·讲宪法”“三秦好少年·新发展向未来”主题征文活动等。开展学生拔河比赛、专业技能展示、手工作品展览、幼儿保育专业毕业汇报演出和体能测试等活动。社团搭台,学生唱戏,烘焙社团等18个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学典礼上对表现优异的200余名学生进行表彰,师生走红毯,上展板。承办全市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受到市教育局表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强化励志育人功能。全年免学费253.04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71.275万元,王若彤等三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三)以文化人、弦歌永续,助推教科研发展聚焦课堂教学,修订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开展教学督导听评课,健全教学管理档案体系。紧跟职教政策,组织41名学生参加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1+X”技能考试,组织113名学生参加幼儿照护(中级)“1+X”技能考试,通过率96.5%。2023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荣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获奖等次和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学校获优胜奖,7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名学生参加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航空服务赛项三等奖。学校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烹饪基础化学》(第三版)等3本教材入选教育部“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是全省唯一入围的中职学校,《艺术欣赏》教材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西餐烹饪》课程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体现了相关专业在学科教学中的最高水准。冯相民“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完成省级课题3项,开展研究性学习35次,形成论文著作6本。张宝星“名师+”工作室作为西安市首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为引领,开展了27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3个,承担西安市重大课题1个,4个课题结题,其它各类奖项5个。(四)高瞻远瞩,搭建招就“连心桥”2023年继续设置“中考分数线+专业面试”门槛,300分以上学生达到531人,占比94%;专业提升班录取平均分由2022年的451分上涨到453分;400分以上学生占比超过50%,500分以上33人,生源质量明显提升。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精心组织了校企“双选”会,实行“一生一策”,促进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全年共安置实习就业学生521名,处理各类实习问题50余件,接待来电来访100余人次,编撰完成《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习就业制度汇编》,共4万余字,成为我市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五)改善硬件、优化软件,擦亮保障与服务的“金品牌”完成了市政自来水接入、西围墙和北围墙提升改造、实训楼暖气片及管道改造、校园绿化改造、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维修改造等项目,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使用合法票据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费资金按规定足额上缴。全年无预算资金被收回情况。顺利完成学生资助款发放、住房公积金核算、住房货币化补贴等工作,完成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23年,我校熊娟娟老师荣获“全市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六)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共同系牢校园和师生的“安全带”坚持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位置,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的安全工作局面。取得社会效益方面(一)规范教学管理,育人质量有效提升学校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定位,一手抓技能提高,一手抓学历提升,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搭建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023年职教单招考试,我校有93名学生参加考试,64人本科上线,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华商报、西安日报、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家长纷纷送来锦旗,感恩教师,感谢学校。(二)“名校+”持续深化,引领辐射作用突出一是以“名校+”为桥梁,创西旅职普融通品牌。与周至职教中心、阎良职教中心等8个职校组建职业教育“名校+”,有效带动了“+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能力提升,激发了“+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二是以“名校长+”为抓手,创西旅管理品牌。冯相民校长撰写的《以“六个维度”同向发力为抓手,坚定推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作为职业学校办学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学习,充分发挥了名校长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三是以“名师+”为依托,创西旅教学品牌。张宝星“名师+”工作室作为西安市首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四是“名校+”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显著。结对帮扶礼泉县职教中心,助力西咸教育一体化。2023年,结对帮扶商南县职教中心,催生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五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今年我校与韩国大田生活科学高中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冯相民校长和宋晓彬校监率团互访签约,迈出了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的第一步。(三)赋能教师发展,教科研成效显著我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名师锻造战略,全力助推教师卓越发展。2023年度,学校省级课题结题2个,立项3个,市级课题立项12个;思政、英语、旅游管理3个学科获批成为西安市教科研中心组长学校,同时承办全市这3个学科专业教研活动,组织市级公开课6节,参会教师600余人。学校牵头研制陕西全省中职学校旅游大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三、存在问题成绩属于过去。目前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局党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师资队伍不是“最强、最硬”,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大,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等赛项还没有获得全国一等奖;二是“名校+”工作深度融合不够,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够凸显;三是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校的基设施础建设比较薄弱,教室的学位、宿舍的床位、食堂的座位、校园的车位、实训的工位都严重不足,目前还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办学条件还需大幅提升优化;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还未健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还没有深度融入。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新的一年里,学校将以“双示范”建设为新的发展起点,加快推进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一是聚焦队伍提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二是聚焦专业建设,加大投入和内涵提升,重点建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西餐烹饪、动漫与游戏制作3个省级示范专业。三是聚焦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课堂革命”,在建设3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四是聚焦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做好西餐烹饪专业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标准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已申报教育部)。五是聚焦产教融合,积极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发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西安市高水平生产性实践基地作用,建设该专业国家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已申报教育部)。六是聚焦成果培育,持续做好办学特色经验的梳理、总结、培育和凝练,在申报5项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上,努力推出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七是聚焦国际化,持续深化与韩国大田生活科学高中的交流合作,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