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5-27 15:24
单位名称 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各类环境要素质量状况监测分析,呈报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监测排放污染物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提供监测数据;编写质量报告书及环境监测年鉴;参与环境污染事故调查,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等。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七里铺街140号
法定代表人 茆永峰
开办资金 14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26万元 99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7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主管部门延安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坚持以国省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为主线,紧紧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2023年度共出具各类检验监测报告610份,上报监测数据67405个,撰写水质和大气生态环境要情共24期,为管理决策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助力蓝天保卫战方面。一是全力持续做好我市城区3个国控空气自动站24小时连续监测,及时有效向国家总站和上级管理部门传输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报送自动监测数据。二是积极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一年来,完成每周全省预报工作集中会商45次。预报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共365天,类别准确率87.59%;AQI准确率59.49%;首要污染物准确率91.42%;总体准确率79.5%;三是全力完成榆林市23个省控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工作。一年来,完成周任务782站/次,月任务190站/次,双月任务190站/次,季度任务67站/次,半年任务42站/次;故障排除180站/次;省站质控检查60站/次;完成了半年每个站的臭氧传递工作,交叉运维工作开展规范有序。四是按季度完成涉气污染源执法监测37次,有效性审核和废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在线数据比对37次,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助推碧水保卫战方面。一是全面完成48个地表水断面、3个市级饮用水源地、1个县级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完成103批次1026个国控地表水采测分离样品分析、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eDNA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等监测任务;二是全力助推冬春季水污染防治专项监测,主动履行环境监测职能,组建监测工作队,迅速开展全市13个县(市、区)15家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主要污染物进行执法监测及在线数据比对监测,每周对北洛河、清涧河、延河、仕望河等4条主要河流9个断面地表水的4项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监测。为持续巩固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推动水环境质量追赶进位贡献力量。助力净土保卫战方面。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我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数据异常核查工作。对省站反馈的我市7个数据异常的土壤点位进行了全面细致排查,编制了《延安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数据异常原因分析调查报告》,及时向省站汇报了土壤异常点位信息、点位周边情况、是否存在偏移、超筛选值或管制值原因分析、较历年监测数据比对偏差大点位原因分析和核查分析测试结果等。同时按要求完成了国控点位延安市枣园的土壤采送样工作。为更好地推动延安市土壤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布设,确保监测样地代表性、可达性,建立全国土壤监测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其他专项监测方面。一是按期完成国控地表水162批次,1715个样品分析,并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是按照省厅安排部署,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查办在黄河流域山西临汾开展的为期一周专项调查现场取样监测工作,高效完成省厅连续3个月关中地区2023年度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执法监测50家企业废气专项监测,监测结果已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三是按时完成功能区噪声每季度一次11个点位24小时监测、区域噪声一年一次昼间105个点位监测,交通噪声52个点位每年昼间监测一次例行监测任务。同时完成了8个点16次的敏感建筑物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四是起草制定了《2023年度辐射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案》,配合省辐射监督管理站完成了国控点位延安双拥大道(自动站)的运维,四个季度的环境γ辐射、空气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保障了全年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连续监测。按要求完成了延安市环保小区、延安市丽融广场、延安市丽景花园、延安市南210国道、延安市枣园中央干部培训学院5个省控点位4个季度的监测任务,监测结果及时报送省监测中心站,为环境执法提供参考和依据。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先后参加国家能力验证考核4次,均取得满意考核结果,这是继2021年、2022年之后,连续三年获此殊荣;2.参加省厅环境监测大比武活动,先后获得网络答题市级三等奖,两名同志获得个人三等奖;3.党支部5月份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4.参加延安市检验检测机构技能比武竞赛,荣获二等奖;5.参加市生态环境局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6.一名同志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三、存在的问题(一)监测能力建设较为薄弱。早期购置的仪器因使用时间较长等原因故障率较高,仪器老化,无法使用。由于缺乏相应仪器设备,水质有机类项目监测能力、重金属的应急监测能力,与其它市区站在仪器设备投入和建设上存在不少差距。(二)标准化建设有很大差距。对照《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评估指南(试行)》要求,市级站需配备现场监测、实验分析、应急监测仪器等118种194台。经对标对表,仪器设备配备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目前省考核主要指标中缺少非甲烷总烃专用分析仪、深井采样器、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和便携式VOC检测仪,亟需购置。(三)经费保障不到位。每年均不预算设备购置费、仪器维护费、应急监测费等,且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和保障。随机监测任务增多,涉及面宽、频次高、随机性大,车辆运行、水电、差旅费等监测成本费用逐渐增大,运行经费严重短缺,严重影响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四)专技人才缺乏,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我站核定事业编制86名,本年末实有在编职工78名,职工平均年龄47岁,人员整体年龄偏大。第一学历为分析化学、环境工程等对口专业的人员极少,急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2024年至2025年末,退休11人,急需引进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五)实验室设置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南桥环保大厦为商住混用一体建筑,建设期并未按照实验室水、电、通风、恒温恒湿、耐酸碱腐蚀、防交叉干扰等设计建造,分析化验使用很多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物质,会产生和释放大量的易挥发有毒有害气体,如发生异常情况,后果很严重。四、整改措施(一)积极争取和协调省、市级专项资金,逐步更新监测硬件设备设施,确保各项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二)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基础设施。根据资金情况,统筹计划分步实施,特别是对上下水管道和通风,做好维修和更换,确保满足分析化验需求。(三)招录人员补充队伍。我站核定编制86名,实有在编人员78名,空8个编,且人员老化严重。随着监测因子的不断扩展,生物学、有机类化学和eDNA、辐射、气象学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因此急需引进、招录人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紧盯目标导向,助力打好“三大保卫战”。按照省、市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案”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助力打好“三大保卫战”。统筹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辐射、应急、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等任务;全力完成榆林市23个省控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工作,按要求完成周、月、双月、季度、半年和全年任务,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二)突出严实精细,筑牢数据质量生命线。按照“严、真、细、实、快”的要求,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持续丰富和优化质量控制措施与手段,通过加标回收率、质控样分析、实验室空白、人员比对等自控和他控措施,有效筑牢筑实数据质量生命线。力争2024年再次获得国家监测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称号。(三)紧盯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紧盯目标任务,提升污染源废气监测能力,拓展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紫外吸收法和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监测方法;直面辐射项目及有机物项目短板的现状,实现地下水37项监测指标全覆盖;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基本实现61项监测指标全覆盖;提升辐射监测能力,实现2大类8项监测指标全覆盖;今年计划扩展水、气、辐射三大类25项监测能力,使监测能力达到九大类192项,在“十四五”末监测能力突破200项大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12712055116有效期:2027年12月0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延安市生态环境局评为2023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