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7 10:00
单位名称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积极提供劳务中介服务。劳务信息咨询·全市劳务市场业务指导·各类求职人员劳务中介·劳务输出、技术劳务承包以及特种工种的技术培训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号
法定代表人 吴强
开办资金 676.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81万元 13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市人社局的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将2023年度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精心谋划和开展“春风行动”、“人社工作进园区”、“白鹿原大学城就业创业联盟求职大赛”等人力资源活动401场,提供岗位676772个。2.设立“就业服务便民窗口”,零距离服务求职者,累计为110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服务。3.加强区域人力资源交流协作,就业活动范围横跨东南和西北,组织区县人社部门、院校、企业分别赴苏州、泉州、兰州、渭南、商洛等11个省内外城市开展人力资源交流活动,学习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签订战略协议、互送人才;4.深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认定6个市级劳务品牌和6家市级创建引领单位,携省劳务品牌“周至园艺师”参加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加大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力度。5.适应窗口业务进驻政务中心人社分中心的需要,对人事代理业务流程进行了再梳理再优化,编写了52项进驻大厅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和收件指南,确保业务衔接不出纰漏;6.持续开展人社快办活动,全面拓展“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业务,通过公众号宣传、短信通知、电话指导、现场协助等方式,推动无视同人员退休“刷脸办”快速普及,帮助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实现了“随申请、随核定、随发放”;7.全面落实兜底措施,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申请补贴资金1243.8万元,新招录协理员206名,公益性岗位412人;严把公岗人员入口和出口关,对新招录的人员资料进行严格审核,排查在岗人员工作时限,清退市区两级到期人员1126人。推进公岗人员精细化管理,深入8个区县开展调研,从用工政策、公岗招录面试、日常考核等方面指导用工单位开展精细化管理。二、取得社会效益1.通过开展各项就业活动,筑牢就业之基,尽最大努力促进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建立便民服务窗口,让求职者实现“咨询有去处,求职有方向”,发挥更加精准、有效的就业服务功能。切实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工作,使更多劳动者提升素质能力,带动劳动力就业增收。2.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持续改进服务流程,开展主动办、上门办,深入社区和企业进行走访,了解群众的困难,上门服务解决群众“心头大事”。3.强化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确保公益性岗位开发合理、人员管理有序规范、资金使用规范,组织多种形式就业服务,持续发挥兜底帮扶作用。三、存在问题1.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足。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大厅虽已完工,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支持仍略显不足,就业工作不够智能化、信息化,导致工作开展方式单一,缺乏创新。2.公招网信息发布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区县对就业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把关不严,存在就业信息发布错误、无法联系、已招满等情况,严重影响全市就业信息发布质量和市公招网声誉。四、下一步计划1.强化政治意识,突出队伍的政治属性。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在学用结合、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增强中心党委政治功能,积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以党建促进中心业务工作提质增效。2.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中心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发扬“敢为、敢闯、敢干”精神,选拔使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开展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干部业务素养,解决“本领恐慌”问题。3.聚焦重点群体,持续开展就业活动。突出对民办院校技能型院校的就业服务,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和政策动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和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组织各类求职大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民办院校和技能型院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趋势,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4.加强人力资源交流协作,深化“联盟”工作模式。继续做好“陕甘宁青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交流协作联盟”“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力资源交流协作联盟”“白鹿原大学城就业创业促进联盟”各项工作,将各城市联盟之间的合作与各高校联盟之间的合作结合起来,促成更加广阔、更加深入的交流协作。同时,把“白鹿原大学城就业创业促进联盟”成熟的工作模式推广至长安大学城,与长安区人社局、长安大学城民办高校及技能院校建立新的政校企合作机制,形成更大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5.积极应对业务变化,提升人事代理服务水平。加强与医保、税务部门协调,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税务征缴移交工作,完成医保经办流程再造,确保人事代理服务不中断;与养老经办机构、退役军人事务局密切工作协同,细化工作措施和业务流程,扎实做好4类军队退役人员政府补助养老保险缴费有关工作,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社会保障权益;加大退休办理“刷脸办”宣传力度,扩大退休待遇核算线上办理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6.完善市公招网管理及功能,做好信息发布工作。通过与信息中心合作,丰富市公招网功能,为就业工作更好开展提供抓手;进一步完善公招网信息发布考核制度,根据各区县实际情况重新设置具有挑战性、可实现性、科学性的考核指标,定期组织公招网信息发布培训,提高信息发布人员的技能。同时,加强对信息发布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考核,确保公招网信息发布工作保质保量完成。7.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成果应用,实现全市互联互通。优化完善人事代理业务系统,提升档案管理业务信息化水平,并发挥市本级示范引领作用,向区县推广人事档案和人事代理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信息数据统一标准,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的共享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