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园区发展提供服务。拟定并实施园区规划、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做好项目招商、建设、投产的全链条服务;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园区企业孵化、投资及服务;开展农业农村、林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工作。 | |
住所 | 渭南高新区北区香山大道3号行政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冯剑南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54.2万元 | 1873.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是粮食安全坚决守牢。在夏粮因连阴雨部分受灾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农机协调保障、提供田间技术服务、实施排涝应急项目等措施,最大限度稳定夏粮产量。二是巩固衔接扎实开展。加强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重点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稳岗就业、“三类户”等帮扶政策,把工作干好在日常、在小在细。一是常态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慢性病签约等政策949人,落实“七长”责任制,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共计1750.13万元;二是多渠道监测预警帮扶。开展了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业务培训,重新确定540名村组网格员,开展全区3.4万农户的常态化监测预警排查工作,逐户发放帮扶政策“明白纸”35000余份,稳定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三是认真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受理完成12317平台转办单3件;四是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20人32.9万元,脱贫人口及“三类人群”小额贷款贴息资金293户47.6万元。三是“千万工程”全面推进。结合省市工作要求和我区实际,我们因村施策、压茬推进、示范带动,把全区56个村分为城中村、拆迁村、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农村区域村庄四类,明确了发展方向、投入重点和目标任务,为今后集中力量抓示范奠定了基础。积极实施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改厕主要通过城棚改公司、产投公司整村推进和各街办重点区域实施,目前已完成改厕2.1万户,其中今年完成改厕8431户。加强“户分类、村收集、街道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修建村垃圾收集点84处,保洁员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实施了农村排水管网综合提升工程,修建村道排水管网13.6公里,设置雨水收集井908座,改造提升涝池37座,修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污水处理站4座,有效提升了村庄排水能力。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有序实施美丽乡村整村推进项目,我区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庄变花园”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实现。四是农村改革稳妥有序。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强化“三资”管理、开展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全区共收集“三资”合同4879份,已全部完成部门联审反馈,合同整改已完成96%以上。良田街道第二轮土地延包全省试点顺利推进,正在进行第二轮公示,我区是全省首个获批开展试点的开发区,将为省内其他开发区提供宝贵的试点经验和典型示范。今年,我们将整区推进二轮延包工作。五是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以“兴产业、帮致富”为目标,始终以“土地入股优农业”“村企联建兴产业”“资源唤醒强集体”“筑巢引凤拓服务”四种模式为依托,帮助群众培育产业、增收致富。完成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总投资5755万元,惠及3个街道16个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投入各类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332万元,重点实施产业类项目17个,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设施蔬菜、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崇业路街道大闵村市场建成投用,里仁村农产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全区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以上的村24个,总规模达到1.5亿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二、社会效益情况: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发放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31.66万元、土地深松资金30万元、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1.6万户92.81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新增家庭农场3家。组织开展了“科技壮苗”、抗灾强管百日行动、“三贴近”等活动,为群众开展小麦一喷三防3万亩,玉米“一喷多促”2.6万亩,组织产业技能培训15场370余人,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5万吨。加快衔接资金项目进度,累计安排衔接资金项目55个,涉及各级专项资金2343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整体统筹力度不够,没有找到有效强农、富农、兴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整改措施: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两个确保”,突出“三项重点”,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统领,以“守底线、提基础、优环境、强产业、促增收”为目标,坚持“农城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二)产业规模整体较小,现有的农业产业项目较少,布局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整改措施: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动员优势,因村施策确定发展模式,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抓点示范,争取打造集体经济发展亮点。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抓好乡村振兴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加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围绕做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区内农产品加工园区优势,积极对接发展订单农业,“企业+农户”模式,为园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料。以“支部+群众+企业”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增加群众收入。三是狠抓项目建设。抢抓中省对农业和乡村振兴投入加大的机遇,围绕目标积极主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项目到我区落户,以项目的实施来改变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提供支持,造福辖区群众,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业智慧和力量。四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专项行动任务,规范农村经济经济组织各类经济活动,紧盯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的农业农村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