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房屋征收事务中心

渭南市房屋征收事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4 09:32
单位名称 渭南市房屋征收事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房屋征收提供保障业务。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审核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发布补偿公告;房屋征收与补偿资金监管。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张治安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6万元 3.0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房屋征收事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内提素质外塑形象创一流工作”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紧紧围绕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全年完成情况报告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征收管理,保障全市房屋征收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做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排查征收项目风险点、落实各项信访维稳工作制度要求,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热情接待和调处涉及房屋征收的信访案件。全年受理国有土地上征收信访件11件,全部得到有效、妥善解决,保障了全市房屋征收工作的安全、平稳、顺利实施。(二)持续巩固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立农房隐患排查整治“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重点对全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进行动态监测,农村危房改造363户、农房抗震改造578户年度计划全面竣工,完成省考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指导澄城县开工建设200套示范农房。全市42个村参与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村通过省级评审。(三)高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按照“示范引领、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发挥22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先头引领作用,加强跟踪指导考核,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共开工建设项目229个,完成投资42.87亿元,1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共开工建设项目276个,完成投资13.01亿元,示范镇建设工作进展良好。(四)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挖掘、认定工作,今年10个村落入选中国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38个重点村落47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和传统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五)全力守牢自建房安全底线。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组织下沉一线督导检查,形成严督实改的高压态势。协调相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辖区内经营性自建房房屋底数、排查鉴定、隐患整治、核查验收清单上签字背书,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责任分明的“责任闭环”工作体系。(六)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第四轮43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工作。加强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垃圾收运设施配套建设,新增开工建设25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摸清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现状,筹备谋划2024年建设任务,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隐患,房屋征收方面信访工作稳定可控;二是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紧紧围绕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的目标,把握“宜居”这个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点,加强农房建设管理,补齐村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从建设好房子开始,进而建设好村庄、好乡镇,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有效治理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房屋安全仍面临全过程监管落实不力、排查鉴定技术支撑薄弱、多部门和基层组织协同较差等问题。改进措施:一是不断补齐农村生活垃圾设施短板,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销号整治,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效,切实防止反弹;二是巩固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农房隐患排查整治成果,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新建经营性自建房、农房依法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环节审批手续。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示,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工作,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具体工作如下:聚焦农房建设、乡村风貌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完成100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危房改造409户,抗震改造689户,建设宜居农房200户;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