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西安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服务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指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境内外招商、展销活动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管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息咨询、人员培训、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投融资指导、法律维权等服务的提供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丰庆路中段南小巷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铬 | |
开办资金 | 39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71万元 | 33.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市工信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一、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一)细化西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主动对接先进地区,学习先进服务理念和经验。今年共进行8次赴外学习交流活动;截止2023年底,向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上报服务活动68次,服务企业16162户。通过实施专项服务和政策宣传,与服务机构共同磋商,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协作要素配套发展等服务内容。中心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服务。在市工信大力支持下,完成编制并发布了《西安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度)》。组织并联合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举办“让执行不再难,第二届执行难问题论坛”,帮助企业拓宽了执行渠道;联合省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欧亚论坛上,举办“2023全球先进技术赋能陕西智造创新应用研讨活动”。(二)信息化宣传取得新成效按时完成工信部全国中小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相关数据以及总结上报。并通过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进行宣传、撰写、转发、解读相关政策和资讯,加大社会关注度。全年中心订阅号已发365期,2916条,中心民营号已发48期,384条。中心网站发布各类政策法规166条,新闻资讯130条,视频讯息3条,政策法规20条,党建信息24条。一年来,中心与西安发布(含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融媒体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计为经济参考报、学习强国、西安发布、西安融媒体平台供稿18篇。(三)配合开展稳就业招聘工作为贯彻省市关于稳就业工作要求,落实工信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和“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活动要求,同时结合“专精特新”企业对人才需求专而精且挖掘难度大的特点,中心联合人力资源平台企业,配合市人社局开展了“助企稳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全年成功举办了3场招聘会。(四)高质量开展公益培训服务活动中心全年完成各类培训活动52场,超额完成年度培训计划30%,参与人数总计15118人次。其中,开展线上公益培训9场,培训人数12410人;线下培训43场,培训人数2708人,线下培训人数比去年增加62%,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涉及方向主要有:政策宣讲、财税法律、标准化管理、项目经理能力提升、数字化赋能、劳动风险防控、投融资等板块。(五)做好金融政策宣传和服务对接为缓解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心认真开展融资调研,及时掌握和发布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全年,共发布各类融资对接信息4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3场,开展融资政策宣讲会3场,发布融资产品推广信息7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创新和发展。(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工作中心参与协办第八届“创客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区域赛,我们积极受领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大力组织参赛项目,全过程参与到第八届“创客中国”西安市区域赛报名、资料收集、培训、初赛、复赛、决赛,圆满完成赛事各项任务。我市推荐参赛项目“高精度微结构光三维相机”荣获第八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一等奖。(七)搭建企业诉求响应服务桥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由陕西省工信厅牵头组建的陕企通平台上线运行后,中心作为服务全市民营企业的端口,已建立起覆盖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县开发区的联系机制。截止2023年12月底,西安市累计受理诉求556条、已办结459条。截止12月底,陕企通西安市平台已发布政策387条,其中市级部门321条,县区级部门66条。(八)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做好政策延伸服务中心加强与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市工信局业务处室对接。配合省工信厅、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企业家专题提升培训的组织召集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专精特新”培训工作;配合省工信厅非公经济发展处完成我市2022年度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组织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共11905人);联合市财政局完成“政府采购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培训;联合市场监管局进行《绿色产品及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培训》,并开展“业务帮企,技术助企”系列讲座等;配合市工信局中小发展处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配合市工信局清欠办完成《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宣讲;配合市工信局法规处进行各类法律宣传20次;配合市工信局办公室完成保密宣传信息8次,为局系统保密安全宣传贡献了力量;配合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处、中小企业服务处、先进办和工业园区处完成赴广州、合肥、长沙、北京、杭州、苏州等调研服务工作。协助工信局人事处组织企业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两期培训班。为工信局办公室提供在西安发布、西安融媒体等平台供稿10篇,并定期向局里相关处室进行稳就业、信用、培训、融资等服务工作的信息报送。二、所取得的社会效益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中心通过广泛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结合相关政策信息基础上,细化西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功效,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构建西安市“专精特新”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得到省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也进行了报道。2.中心信息化宣传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舆论支撑。3.“西安市专精特新企业(西京学院)专场”招聘会,共有103家企业为此次招聘会发布职位1530个,参会毕业生共计1367人,共收简历950份。中心联合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举办的线上就业招聘会,参会企业11家,参会毕业生共计84人。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中心还组织推荐了51家用人单位参加2023年西安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共发布职位152个,招聘人数为346人。4.中心被省工信厅授予“第一批陕西省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称号。通过进一步整合发挥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把培训做细做深,形成了品牌效应。5.中心掌握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信息,积极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使银企之间互通信息,互利合作,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奠定基础。6.“创客中国”赛事成绩取得历史性新突破,参赛项目数量、质量也是历史之最,展示了我市中小企业在新能源和新材料、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专精特新等领域的硬核科技和产品,展现出西安中小企业蓬勃的“双创”活力。中心也荣获第八届“创客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区域赛优秀组织奖。7.陕企通平台实现了诉求一键提,政策一站通,服务一网汇目标,建立了良好的民营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服务桥梁。在此基础上,中心将收集的意见建议梳理并建立企业问题台账,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改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为营造良好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供助力。三、存在的问题在助企服务方面,对于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还不够全面。在调研走访中,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招法,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比较少。在工作中不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形势下服务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够,掌握不全面。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一)继续做好专精特新企业服务。针对西安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实际,全方位展开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工作,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树品牌、立标杆。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和融媒体机构合作,共同宣传好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企业家及创业历程,让广大群众了解创新,引导人才走向,认知制造,理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二)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中心原有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基础上,重点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多媒体视频推广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政策、资源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实时互动。(三)进一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围绕全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生态链、产业链和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及企业需求,在征集全年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准确研判培训重点,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强化与先进地区对接,学先进赶先进,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通过全年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分板块有序推进,引导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水平能得到大幅提升。力争在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无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