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农业机械管理中心

咸阳市农业机械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3 09:16
单位名称 咸阳市农业机械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编制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立项,论证农机化建设项目并组织实施,农机干部培训等,以及全市农机安全监理,质量监督与信息管理工作。
住所 咸阳市思源南路4号
法定代表人 段芳
开办资金 51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5.79万元 155.19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农机.公益 从业人数  3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全面打赢农机化生产攻坚战。面对今年“三夏”六十年不遇的夏淋极端天气和“三秋”期间的连绵阴雨,市农机中心抓猛动快、迎难而上、集中发力,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信息调度、机具调度和工作协调,同农口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及时开展包抓指导,科学精准研判最佳收获期,排出农机高效作业“线路图”。引导出省机械返回家乡,抓好“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千方百计增加机具数量,做到“机等麦”。开放粮食烘干点50余个,同时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现有的粮食晾晒场和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开展应急烘干晾晒,严防直接堆积造成发芽霉变。设立132个优惠加油站,38个机收接待站,31个农机交通绿色通道,开通14部值班电话,为机手提供送油到田、维修到田、服务到田“三进田”服务,为全面打赢农机化生产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二)建成智慧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云平台。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整合农机监理、管理、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系统,建设集“农机监管、机手服务、学习培训、作业统计、应急作业、专家答疑、作业供需、农机市场、平安农机、推广应用”十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云平台,建立起市县互联互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机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农机业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有效融合。为我市400台应急作业拖拉机、收割机免费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实现机械应急作业紧急调度。(三)农机研发生产实现新突破。围绕秦创原科技先行区建设,组织“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攻关,支持武功秦牛农机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研制生产出适宜西北地区播种的“秦牛”牌小麦“3335”宽幅播种机、玉米“5335”增密度精量免耕施肥播种机,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填补咸阳地区免耕施肥播种机械研发制造空白,为粮食增产增收贡献了力量。市农机管理中心荣获全国科普先进单位。(四)农机化人才激发农机化发展新活力。全年举办各类农机干部培训6次、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2次、农机手培训6次,有力扩视野、强素质、提技能,提升农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懂政策精业务的高素质农机干部、培育有思想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爱农业高技能的高素质农机手。市农机管理中心荣获全国农机手跨区作业劳动竞赛优秀组织奖。(五)建立全市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成立农机应急作业队、农机应急服务队及农机应急保障队59支,配备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烘干机及抗旱排涝机械等3163台,开展农机化抢收抢种,全力应对今年“三夏”“三秋”持续阴雨天气不利影响,“三支队伍”切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六)承办陕西省2023年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成功承办2023年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通过模拟农机作业伤亡事故现场,启动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程序,进行事故报案、抢救伤员、疏散群众、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善后处置等各个环节演练,进一步规范熟练处置流程,提升农业机械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为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创新了思路、提供了咸阳经验。(七)模范机关创建得到省调研组肯定。坚持用“红色农机”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创建健康型、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和谐型、清廉型“六型”模范机关为抓手,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打造党建、廉政、健康和农机发展史文化墙,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出了《咸阳农机人之歌》MV,拍摄了微电影《我的新农人之梦》,驻村第一书记《让梦想在旱塬开出坚守之花》工作案例获得全市优秀驻村帮扶典型案例。中心先后荣获全市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干部职工工间操比赛三等奖和全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奖。(八)农机化宣传工作追赶超越。全年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报道174篇,省农机化信息网报道523篇,咸阳市政府网报道45篇,咸阳市农机管理中心门户网站采用信息575篇;《中国农机化导报》《咸政快报》《咸阳日报》报道17篇;《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陕西新闻联播》《咸阳新闻》共报道9次,《咸阳农事科技》宣传报道26条;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陕西科技传媒网等新媒体宣传报道60余篇。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一)示范县创建有力推进。指导今年创建的秦都、永寿、长武、旬邑4个县区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创建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完善创建措施,因地制宜创新打造“全程机械化+1311”创建模式(创建1个农机合作社联盟,打造农机手培训、实操、规范作业示范3个平台,形成1套全程机械化机具搭配组合模式,搭建1套应急作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我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观摩会,促进县市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快创建步伐。截至目前,秦都、长武、永寿3个县已成功创建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厅将于月底报送至农业农村部最终评审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功打造泾阳县“突出‘五抓’硬措施推动全域机械化提质增效”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案例和三原县“构建智慧管理平台助力农机化提质增效”智慧农机案例,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农机行业领域典型案例”。(二)重点任务成效显著。全市兑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8546万元,补贴各类机具16294台套,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325.3%。积极开展农机化生产,完成机耕490万亩,机播460万亩,机收480万亩,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1%、102.2%和104.3%。推广各类新型秸秆综合利用机具566台套,全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超出考核指标3个百分点。(三)职能任务超额完成。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6.1%,超出考核指标0.2个百分点。全市建立农机报废点11个,报废各类老旧农机68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0%。在礼泉县、兴平市、乾县分别建设苹果、蔬菜、生猪养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点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全年举办各类农机干部培训6次、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2次、农机手培训6次,累计培训人数930余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32.5%。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全市共出动宣传车180余台次,发放宣传单180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800余个,张贴农机安全温馨提示贴3000多张,受教育群众达2万人次。及时、如实向市安委会和省农机化发展中心上报农机事故,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四)专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制定了《市农机中心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市农机中心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市农机中心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对“三个年”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高质量推进农机化项目建设,争取省级农机化专项资金320万元,市级农机化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实施农机化项目为抓手,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培养农机化专业人才,扶持农机合作社做优做强,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应用,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先后走访、接待客商15余次,成功引进武功县汤法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服务及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引进资金486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121.5%。三、存在问题(一)从农机装备水平来看,全市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市老旧农机多,高质高效农机少;小型农机多,大马力机械少;中低端农机多,高端智能复合农机少。(二)从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来看,“粮果畜菜”四大产业农机化全面全程链条不全、先进适用农机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小麦宽幅沟播、玉米精量免耕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食烘干等机械装备不足。苹果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劳动密集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现象,地头预冷、果品分拣、打蜡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总量不足。蔬菜育苗、移栽、环控、植保、收获等机械缺少,冷储和净菜加工机械不足。畜牧机械标准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饲草、饲喂机械配套不全,粪污机械化处理率低。(三)从制约农机化发展要素来看,人才短缺、主体不强、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持续加以解决。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农机人才队伍老化。现阶段从事一线生产的农机手70%以上超过55岁,文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全市有发展潜力、能联农带农的农机合作组织不多。农机化发展主要依靠中省市专项资金,县一级资金配套力度不大。(四)从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农机农艺农田融合不够紧密,在品种选育、栽培制度与机械化生产的适用性方面有待加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机耕道建设等进展较慢,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四、整改措施(一)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二)落实农机惠农政策。(三)提升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四)加快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五)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六)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五、下一年工作计划2024年,中心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着力把握“三个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效益、守底线保安全),牢牢坚持“四项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程、人才强机培训工程、机械化典型案例打造工程、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培育工程、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应用工程、平安农机工程),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争创一流,全面加快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步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新咸阳贡献农机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