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白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主要承担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渔政执法监管、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农机监理、动物卫生监督、牲畜屠宰管理、省际间公路动物检疫监督等9项职责。 | |
住所 | 白河县城关镇书院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余秀林 | |
开办资金 | 129.0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白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8.5万元 | 8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023年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要求,农业执法大队积极开展农业领域普法宣传工作,以涉农法规为主要内容,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万份,印制手提袋、围腰等宣传品3000个。将渔政管理、农药管理、生猪屠宰管理、秸秆禁烧等法规政策,刻录成音频,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坚持把执法检查与普法宣传相结合,让广大群众懂法、守法。加大对违法捕捞、生猪违法调运、农村违法建房等案件的举报受理和立案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处农业违法案件6起,调解涉农生产经营纠纷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模式。2.农资监管暨种子工作。全年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和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检查监管。督促指导农兽药经营企业开展经营环节可追溯和种子备案管理,全县农兽药经营企业产品出入库上传率达到了100%,种子网上备案650单,居全市第一。与种子经营户和粮食种植大户签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责任书》80余份,抽检玉米、小麦、油菜10个品种,质量全部合格。检查农资经营门店300余家次,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起,该案件被评为全市优秀案例,化解农资质量纠纷6起,配合县政务大厅办理农药延续换证17家。制定印发了年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相关农资经营门店和农业生产主体设置回收点25个,签订了《农药废弃物回收责任书》,配发了农药废弃物回收桶。全年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约200余公斤,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今年先后在茅坪镇义和村开展了玉米、小麦品种试验示范,试验面积共6亩,玉米参试品种12个,小麦参试品种6个,筛选出了适合我县种植的玉米、小麦优质品种,并组织了种子经营人员适时进行了现场观摩。3.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各镇从事动物检疫的人员进行了再落实、再培训,对检疫出证设备进行了定期检查维护,在各镇及规模养殖场实行了动物检疫签约式服务,确保了动物产地检疫受检率达到100%;二是积极落实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动物检疫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给各动物检疫报检点配发了无纸化出证设备,培训了无纸化出证操作技术,为全面普及动物B证无纸化出证奠定了基础,实现加快构建畜禽免疫数量与检疫申报数量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的智慧监管模式,加强畜禽调运全过程闭环监管。三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日常监管。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户规范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养殖档案,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要求从事养殖,规范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联合县行政审批局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现场核查,确保养殖场动物防疫设施设备齐全,消毒措施落实到位;四是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每逢重大节假日,对集镇农贸市场、肉品经营户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发现的1处私屠滥宰窝点依法进行了取缔,私屠滥宰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加大对生猪违法调运案件的举报受理和立案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处违法调运仔猪案件2起。同时,为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创建成果,牵头组织开展了活禽市场专项整治。通过整改,基本实现了规范经营屠宰,环境卫生脏、乱、差得到了明显好转。4.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加强。制订了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辣椒农药残留专项整治等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了豇豆农残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张贴《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禁限用农药名录》400余套,与豇豆种植户及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65份,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120余家次,填发监管检查记录83份;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成效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双覆盖”工作全面铺开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有68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家追溯平台备案,建成19家茶企、1家魔芋加工企业、1家禽业、2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企业质量追溯体系与35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追溯终端,累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20.62万份;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制订了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为了提高镇级监管机构的监测能力,给11个镇新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并对检测仪操作进行了实操培训;四是农检机构“双认证”工作如期完成。2023年,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支持,主动发挥牵头作用,邀请专家指导,协调发挥县市场监管、水利部门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检测资源,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检机构“双认证”工作。5.长江流域禁捕工作。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为全面完成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管理、能力、保护等重点建设任务,持续开展了禁捕知识“六进”活动,会同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禁捕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中国渔政亮剑2023”、陕西省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百日攻坚、打击非法捕捞和整治违规垂钓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坚持不懈开展渔政巡查检查。全面落实了与相邻郧西县的禁捕执法联动协查机制。6.农村违法建房和农机监理工作。全年共受理农村建房违法线索5起,均及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核实,2起违建随后已补办了建房手续,2起正在办理中,另有1起滥占耕地违法建房行为不属于农业执法管辖范围,移交至县自然资源局。深入开展了农机安全宣传和农机安全大排查,与农机手签订了农机安全责任书30份,办理联合收割机登记上户业务5台次,全年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执法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一是科学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建成的农业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要求所有执法人员手机下载农业执法APP,通过管理下达执法指令,执法人员现场完成执法过程记录操作,实现了执法办案信息全流程管理,执法办案规范化、职能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2023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例如综合执法能力不够强健,缺乏法律专业相关人员。(二)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开展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人员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4年,我大队将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继续坚持业务工作抓亮点、普法宣传抓特色、安全监管抓源头、案件查处抓重点、队伍建设抓提升的原则,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方面。申请招录2名法律专业工作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力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现有人员执法水平。2.在农业综合执法方面。加大对农资市场、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违法建房、农机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涉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全县农村社会稳定,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推进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品牌认证,促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力争获得国家级农安县命名。4.在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方面。牵头做好长江流域禁捕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发挥县禁捕办牵头作用,深度落实部门协作、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对护渔员队伍管理,持续加大渔政巡查检查力度,打击违法捕捞行为。5.在动卫监督方面。全面落实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快指定通道检查站建设步伐。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