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水产工作站(宝鸡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水产发展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水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水生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范和处置;水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检疫和渔业资源、渔业生态环境、渔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渔业水域种质资源保护、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渔业公共信息服务和渔民的培训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姜谭路4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志刚 | |
开办资金 | 234.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1万元 | 10.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省市农业(渔业)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不断加强资源养护工作。我们坚持不懈地搞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6月6日全国“放鱼日”陕西省主会场设置在我市凤县,在嘉陵江凤县段开展了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鳙鱼、鲢鱼、鲫鱼等大规格鱼种15万尾,多鳞白甲鱼0.2万尾,投入资金10万元。省市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等做了现场采访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今年更好开展养殖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把好了方向。在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一切捕捞行为,严禁扎巢取卵、挖沙采石、饲养家禽,严禁收购、销售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捕捞的渔获物。我们与县站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做好长江禁捕及禁渔期间的管理巡查,未发现违法破坏渔业资源等现象。(三)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省、市渔业管理部门制定的《绿色水产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协调好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在全市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模式。通过水产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淡水鱼加工技术开发,进一步唱响“冯家山鱼”这个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水产品附加值。同时,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和技术支撑下,培养本区域内的水产技术人才。(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针对渔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明确要求各县区和养殖场户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乡村振兴,渔业先行”,在眉县槐芽镇柿林村,打造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我市现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0亩。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举多得、粮渔共赢”的发展模式。(五)持续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今年我站扎实开展全市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工作。经过市、县(区)两级水产推广单位相互协助完成普查路线65条、(河流54条、湖泊2个、水库7个、稻田2处)、踏查点位250个,样地调查9个点位。普查到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物种三种(巴西红耳、龟空心莲子草、克氏原螯虾)发生区域面积2.21亩,治理面积2.21亩,治理措施采取药物消杀和人工清除,危害面积整体可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大力实施渔业创新战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1、始终抓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2023年,实施了《大宗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面积2100亩,发挥了较大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项目,推广面积1300亩。2、大力做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工作2023年引进了水产养殖新品种--匙吻鲟1000尾(规格为15厘米/尾),澳洲龙虾15万尾,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工作。3、积极主动做好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分别在陇县、凤县和宝鸡市举办了水产养殖技术与水产品质量管理培训班5次,培训300余人次,指导水产养殖户开展科学养殖、科学防病、规范用药、优产高产。4、做好鱼药限量工作按照三年行动要求,今年我市继续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使参与行动的养殖场使用渔药总量同比平均减少5%以上,抗生素类渔药平均减少20%以上。5、继续抓好“入园服务”和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服务活动我站成立了水产科技“入园服务”队,不定期的开展“藏鱼于域、藏鱼于技”的“入园服务”活动,全年服务52人次。选派一名业务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赴金台区和千阳县,担任驻场科技特派员,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扶植引进新品种。(二)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2023年渔业工作要点》要求,我站制定了《2023年养殖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监测方案》、《2023年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实施方案》、《2023年水产养殖用药限量实施方案》,明确了抽检任务及工作要求,为今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打好基础。1、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主要是对养殖环节生产及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检查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等情况,检查养殖场户65家,发放养殖用药明白纸5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2、全力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全年共完成定量检测任务69个样,定性65个样,共计134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超额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检测任务。3、持续抓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环节水生动物病害测报工作。全年已上报9次,无疫情发生。2023年,我市未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情、水产养殖病害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平稳向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渔业基础设施老化,渔业发展的潜力不足。2、品种结构单一,推广机制不活,缺少拳头产品和高附加值新品种。3、投入不足,影响了整个行业发展和队伍稳定。(二)改进措施1、大力做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工作。2、改善渔业水域环境,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环节的管理,强化渔业水域环境、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渔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完善水产养殖证制度和病害网络体系,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及水产品防疫检疫工作;做好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严肃查处违法用药行为,3、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渔业专项经费;二是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自行受益,自行还贷”的群众性机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池塘、宜渔水域、荒滩采取拍卖、租赁的方式,引导群众及社会各界多元化筹资发展渔业。4、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涉渔项目核准力度,落实渔业生态破坏补偿机制。二是继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逐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杜绝外来物种侵入。三是加强对重点渔业水域的水质监测,优化养殖模式,保护好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5、坚持“服务渔业、服务渔民”的根本宗旨,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且反应快捷、相互支持的渔政执法体系。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和渔船安全检查、监管,保障渔业健康发展。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持续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生产源头环节管理;强化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加大水产品抽样检测力度,完成年度任务,确保广大市民吃上安全健康水产品。(二)加强渔业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认证,指导、督促、检查各县区完成年度水产品产量和渔业总产值目标任务。(三)加快全市稻渔种养、太白高山冷水鱼养殖以及休闲渔业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