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语言人才,促进文化发展。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国际政治、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及学术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办长安南路4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启龙 | |
开办资金 | 22321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4575.53万元 | 282033.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从业人数 153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落实党委议事决策程序,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修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全年学习17次,固化周三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深入学、带头学、全员学、实地学、跟进学,干部理论素质持续提升。上心用劲抓好主题教育,推动主题教育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圆满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突出问题、效率、结果导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召开高质量成果交流会,出台规范性文件34份,转化调研成果30项;聚焦师生关切、重点任务、主责主业,征求意见、查找问题200余个,建立问题清单,狠抓整改落实,解决了师生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受到广大师生认可。主题教育期间,发表理论阐释文章17篇,《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摘编、“四纵四横”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等相关做法,受到督导组充分肯定。二是扛起主体责任,强化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狠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全力推进《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实现27个语种全覆盖,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工作组认可;出台“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行动方案,支持重点马院建设,深入推进“六位一体”思政进公寓,获评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A等次。首次获批教育部思政综合改革项目、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课程思政示范中心,顺利通过文明校园复评,思政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坚决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入融媒体“中央厨房”系统,坚持“三早”原则,妥善处置涉校舆情,全年无意识形态负面事件发生,受到上级督查组肯定。三是发挥两个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大抓基层,修订出台党建规范性文件8份,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打造多语种讲党课、书记论坛等党建品牌,4个党组织获批全省“双创”培育单位,1个获得全国创建党组织。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行动,扎实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专项整治,加强清廉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校内巡察,认真做好专项监督,校纪委连续两年获省级考核优秀。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群团统战、工会扶贫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全省统战表彰,连续7年获评陕西共青团“优秀单位”,连续6年获评“双百工程”先进单位。二、聚焦中心工作,推进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效不断增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位列外语院校前列,获批陕西省首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德语+法学”。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增国家级教材、课程、案例等10余个,获批省部级教材、教改和协同育人项目27项,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0余项。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优化评价标准,强化“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首次获评省级优博论文,入选省级教学案例3个,研究生发表二类B以上论文66篇,获得省级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奖”9项。“三全育人”格局更加完善,强化“五育并举”,持续完善体美劳育人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国防教育工作站”,获批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案例、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原创校史剧《王敦瑛》等18个作品获得省级表彰,志愿服务典型做法被《中国共青团》专题报道,获省级以上大创项目200余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1.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坚持质量立校,一流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深化学科专业改革,出台《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成立1个未来技术学院和2个现代产业学院,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引育机制改革,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39人,新增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5人、高级职称23人,首次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省部级人才计划11项,入选类型和层次取得新突破。科研改革成效日益凸显,国社科项目位列外语院校第3,教育部项目连续5年稳居外语院校第2,中华外译项目名列全国高校第11。国家民委、省哲社研究基地,省级实验室,都取得新突破。省级青年创新团队获批数量,在全省高校排第3;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5项,较上届增长25%。三本期刊办刊质量稳步提升,再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55篇咨政建言报告被上级政府部门采纳,2篇获得省市领导批示。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签订横向合同62项,经费同比增长近70%,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冲进全国高校百强,位列87位,位列全国外语高校第3、陕西高校第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践证明,这几年教师科研积极性日益增强,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学校科研改革成效逐年显现。三是坚持开放办学,品牌特色日益明显。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区域国别研究、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等项目,入选团中央来华留学生工作试点高校、陕西国际传播中心首批共建高校。1名外籍专家荣获三秦友谊奖。“零失误”完成中国-中亚峰会翻译保障任务,被授予服务保障先进集体;第一时间制定峰会精神落实方案,与5所中亚高校开展合作,与国际港务区等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全力助力峰会成果落地,擦亮了陕西对外交流“金名片”,彰显了西外担当。三、持续深化改革,综合保障能力日益提升一是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试点“大部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修订下放权力清单。持续完善绩效工资改革,优化处级单位、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试点案例获评一等奖。二是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优化机构设置,更名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加强过程监督,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加强内控建设,规范经责审计,推进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交易。全力做好债务风险化解,完成工信部1.45亿工程款清欠,共化债2.3亿元,得到上级表扬。强化资产管理,大力推进资产清查、项目转固等工作。盘活校内资源,营收7000余万元。制定《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2人入选陕西教育法治工作专家库。三是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解决长安校区教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难题,长安校区四期教师公寓楼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首次入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单位,获批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数字赋能能力持续增强。上线物业水电缴费、财务报账等服务60余项,医疗、后勤、离退等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优化了流程,方便了师生,受到师生认可。附属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中考上线率91.4%,获批省级艺术教育示范中小学,获评陕西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四是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将安全稳定列为党委会常设议题,持续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网络舆情、校园治理情况定期通报等长效机制,形成了安全稳定工作闭环。持续加强“三防”建设,完善消防工作机制,升级改造安防系统,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大局。再度获评省级“平安校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平安校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批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接收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款项18人次,共计约为142829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