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延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延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1 10:33
单位名称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延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基层、服务党建。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组织管理;远程教育基础建设;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库、教学网站管理;技术培训及服务等。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楼872号
法定代表人 高青山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6万元 2.1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延安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认真贯通落实中、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主题教育、“三个年”活动和组织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以学用工作提升行动为抓手,整体推动提质增效。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立足精品化,提升教学资源开发质量深入挖掘我市在乡村振兴实践、绿色生态发展、黄土民俗文化、延安精神传承等方面好的素材,打造精品课程,全年共创作44部91集党员教育教学资源课件。《七大七大》荣获第七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黄河岸边的植树人》等23部作品获评全省优秀课件。(二)立足体系化,提升平台整体合力以实用管用好用为目标,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平台、党建信息化平台服务能力。准确把握政务类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定位,夯实党建宣传矩阵,持续唱响延安党建好声音。在远程教育平台方面,推进终端设备升级换代,全年更换更新终端设备229台/件,其中子长市一次性投资60万元,为174个远教站点配备65寸液晶电视。在党建信息化平台方面,完成党建云平台和党费在线缴纳系统的升级改造,优化功能46项,界面操作的便利性、服务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党建视讯系统作用持续发挥,承载各类会议400余次,为全市政策快速贯通、任务精准落实提供保障。在党建宣传平台方面,实行月通报制度,对整体发稿情况进行分层分类分析通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明确用稿方向。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对自建信息化平台进行WAF防护和IP锁定,从事后的被动处理变事前主动防御。在延安市“护网2023”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延安党建网、延安党建云平台、党建视讯系统安全状况良好,未发现重大隐患和安全漏洞。(三)立足规范化,提升学用工作管理水平修订完善了《延安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等16项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提质提效的格局。在远程教育上,形成以《延安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为基本,《运行保障制度》《巡查督导制度》《约谈制度》《终端站点管理制度》《站点管理员队伍管理制度》等为具体展开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在学用转化上,严格落实《“三创三争”创建标准》,严把《“三创三争”考核细则》,结合《延安市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做到示范基地、典型个人未达考核细则的不推荐,有争议的不表彰,已表彰的回头看,确保创建工作落到落地、学用转化见实见效。在党建宣传上,出台《延安市基层党建宣传管理办法》《延安市组织工作信息报送“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党建宣传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四)立足常态化,提升学用成果转化效能巩固“固定学习日+站点开放”制度,深化“学用结合示范基地+远教专家服务团+线上培训”实践,形成政策培训直达基层一线、科技培训走进田间地头、优质课件推至云端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配套”的教育闭环。(五)立足专业化,提升骨干队伍业务能力持续深化争创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和争当管理标兵、服务标兵、学用标兵的“三创三争”活动。开展全市资源建设选题研讨交流会和党建通讯员培训会,提升资源建设能力水平,扩大延安党建宣传影响;采取以审代训、以校代训的方式,提高宣传稿件质量,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报送的稿件,逐字逐句进行指导、逐段逐篇把关审核,总结梳理报送稿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远程事项通知群里进行统一提醒和规范。二、社会经济效益(一)2023年度,“延安党建”微信公众号推出身边榜样31期48人,70篇稿件被中、省媒体采,14篇被延安日报转载,关注人群覆盖全国各地,受众突破10万人。联合新疆伊犁市委组织部,在宝塔山下远程连线,开展“时空初心”直播党课,生动讲述延安故事、革命故事。(二)“固定学习日”制度贯彻有力,全年学习课程69部,2104个站点参学率达到99.8%以上。“站点开放”制度有效施行,基层党员群众利用闲暇时间,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随时利用远教平台学习。宝塔区碾庄村将34名在村党员按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产业特征等因素分为3组,分别确定主题,分类开展交流,形成“党员带头学、群众跟进学”的浓厚氛围。“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和“远教专家服务团”等持续发力,年内建成市县乡三级示范基地60个,通过延安党建视讯系统、远程教育平台,与市农广校等常态化开展远程教育“云直播”、乡村振兴“大讲堂”。今年来,全市开展云直播85期、大讲堂29期,受众超过40余万人次。洛川县京兆村依托苹果产业优势,将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基地打造为党员群众培训的新课堂、实用技术推广的示范园、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经验做法在全省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工作中被肯定,典型经验稿《洛川县京兆村:远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增效》在陕西先锋网刊登。黄龙县邀请西农大、延大、省农技推广站专家教授参与远教专家解难题活动,对中药材、核桃、玉米种植和中蜂养殖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培训68场次、参训2600余人次。(三)落实“1+N”站点管理员配备模式和站点管理员年度轮训制度和岗前培训制度,全年培训管理员3761人次,确保各终端站点有人管、管得好,切实达到“运用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学习经常化、效果最大化”。三、存在问题一是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建设较为薄弱,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效还不够显著。二是走出延安走向全国的典型模范挖掘推广不够,深入灵魂、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较少。三是抵御网络风险的手段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和技能需不断更新和提升。四、整改措施及工作计划(一)同步谋划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党建宣传工作,围绕我市抓党建促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延安模范”“圣地先锋”,开展“身边的榜样”主题宣传;精选产业发展有力、典型示范突出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深入发掘延安十三年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开发延安精神系列微党课,做好《回望延安》特色名片,努力在全国、全省推出一批打得出、叫得响的拳头作品。(二)系统提升平台合力,不断扩大远程教育覆盖范围,推动远程教育站点向景区、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拓展;推动系列党建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秉持简约好用、特色鲜明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在全国远程教育网、共产党员网、陕西先锋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做好延安经验宣传推广工作,在中省主流媒体持续不断发出延安组织工作好声音。(三)巩固拓展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提升行动成效,对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回头看,对专家服务团再优化,灵活云直播和大讲堂的组织方式,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学用转化见实见效,巩固夯实远程教育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中主渠道地位。(四)举办市级教学资源建设和党建宣传通讯员骨干培训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市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开展系统学习,进一步提升全市远程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对初任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进行轮训,确保工作不断档,(五)落实在延安革命纪念地讲话精神,联合新华社陕西分社开展“聆听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直播”活动,在重要节点前后,围绕革命文物、红色旧址,让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走进大众视野,将延安故事讲进新时代。(六)联合团委、教育局等单位,推动《回望延安》《延安岁月》《辉煌足迹》等延安精神系列微党课常态化纳入全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拓展学习受众范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