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周原博物院

宝鸡周原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24-05-20 16:27
单位名称 宝鸡周原博物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文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编制周原遗址保护规划、谋划、并组织实施;周原遗址出土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研究、系列展览;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普及活动。
住所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
法定代表人 付博
开办资金 2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21.62万元 1129.2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市文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1.主动讲好文物故事。一是完善《讲解员管理制度》,加大对宣教人员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组织讲解员参加“陕西文博系统讲解比赛”,我院权瑞雪进入决赛并荣获优胜奖。以“六进”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9场次,“听我讲文物”13期。充分发挥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累计大型接待12次,举办主题党日及教学培训活动13场次,开展研学活动11场次。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多个融媒体进行线上宣传40余次,公众号宣传60余次,陕西日报先后对我院镇馆之宝墙盘和折觥进行了专版报道。全年累计接待参观群众3万余人次,其中团体、学生1万余人次,游客2万余人次,较上年增长50%。2.广泛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成都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等开展文物交流活动7场(次),累计外展文物24件(组)。同时,各馆负责人就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深化了博物馆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工作的优势互补,为我院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承和服务大众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3.不断强化日常管理。自2023年8月开始,历时两个多月,对基地库房、展厅、青铜器库房和法门库房文物进行清点,清点文物共计4097件组,其中一级87件组,二级151件组,三级844件组,一般文物2840件组,新增藏品175件组。通过本次清点工作,完善了我院文物档案管理、征集、保护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加强了文物保管各环节要求和标准,完成了一、二级文物的三维、二维拍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4.持续开展田野考古。积极配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班完成2023年考古实习和培训实践工作。近两年来,周原考古发现了布局方正、规划严谨的城市遗址。通过对周原遗址的性质进行思考、检核文字材料和考察已知考古发现,认为周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都城,是西周王朝真正的首都。(二)加速项目推进激发发展动能1.加快文物保护项目文本编制工作。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召陈北区(外城东门)保护展示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已委托省文化遗产院进行,下阶段,我院将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资金支持,加速项目落地实施。2.加快《德服天下》陈列展览项目。针对省文物局、省博协的反馈意见,已和设计单位进行修改,目前已报省文物局进行评审,我院将积极跟进,争取早日通过评审。3.加快周原基因库建设。持续开展《周原考古发掘报告(1976-1998年)》编写工作,目前整理了岐山周原馆藏文物点及其数量;扫描整理凤雏建筑基址资料1800份;整理陈全方移交的岐山周原博物馆资料,计273袋,43张图纸,共分为4类;扫描整理贺家墓葬资料25座。4.积极稳妥推进复制厂资产处置工作。目前已完成资产评估,将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予以拍卖处置。对于未收回账款,将提请法院强制执行,确保应收尽收。5.集中力量化解历史债务。通过与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积极沟通,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偿还拖欠的安保人员工资,稳定了安保队伍,保障了安全工作的高效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市文物局2023年度工作任务安排,发挥我院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我院推进了以下工作:大力宣传“清廉宝鸡”、廉洁文化、廉洁思想,讲好廉政故事,走进扶风县齐镇和云塘村、法门社区桥西村等地,通过讲故事、发放宣传册400多本等形式,宣传周人的廉洁文化,廉洁思想,服务人次1000多余人;以展板形式举办《清心为本直道作谋》展览,通过“廉”字之源、廉洁之义、廉政之始讲述中国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见贤思齐”通过讲述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关于廉政的论述,学习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史观今”,深刻剖析“六廉”思想,深挖我国优秀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观看群众达2000余人;以院内公众号为主,推送以“见贤思齐—廉政历史故事”为主题系列廉政文化故事,全年推送12次,浏览量达4000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人员流动较快,党员干部干事精神有所懈怠,个别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冲劲、争先担当的干劲还不足,不利于提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2、工作创新意识不足,尤其是党建工作上创新理念不够,大部分工作还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去做,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个别同志对组织工作刚性落实的认识还不足,组织生活参与热情还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深化“三会一课”、探索创新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有效形式,以学促干,提振党员精气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2、落实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分解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基层党建目标责任管理,强化督查指导、述职评议、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着力形成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3、坚持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实行定期互谈和临时约谈,每年至少2次,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党员提供帮助与支持,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在干部培养、职称晋升、评优树模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向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的职工倾斜,鼓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劲头,树立德才兼备、实绩唯上的鲜明用人导向。持续优化结构配备,提升整体功能,强化干部职工综合能力培养。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1.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创新工作思路,拓宽主题党日组织形式,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在学中思、思中学。3.加大青年职工,特别是新进人员培养力度。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和内部轮岗,推动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本职工作。同时,依托工会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和关爱工作,确保干部队伍保持相对稳定。(二)以服务大众为目标,对外讲好周原文化故事1.广泛开展“六进”活动和“听我讲文物”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单位,把各类社教活动融入博物院主题党日活动中,与博物院整体工作有机结合。2.充分发挥社教人员的宣传作用,建立健全讲解人员激励机制,组织参与讲解员大赛,提高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讲解水平。将“六进”活动频次纳入讲解员考核当中,激励其走出周原,讲好周原文物故事,把周原历史文化宣传的更广。3.积极开展文物外展交流工作。依托我院丰富的文物资源,让馆藏文物“走出去”“活起来”,推动周原文化故事走向全国,不断扩大周原文化的影响力。(三)以强化安保人员素质为抓手,着力构建三防联动的安全工作新格局1.充分利用现有技防设备功能,中控室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不离人、不间断地对探头覆盖区域进行常态巡查。积极探索新技术“相控阵”雷达的试点应用,不断提升田野文物保护能力。2.将遗址巡查职责纳入安保服务职能,由遗址保护与安全科3名成员牵头,每月至少开展4次昼查夜巡。根据30名专兼职文保员所在村组对遗址实行分片管理,并安排专人定期对文保员工作成效进行检查,确保遗址区的安全形势稳定。(四)以文物保护项目为依托,积极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1.加快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召陈北区(外城东门)保护展示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和《周原考古报告(1976-1998年)》编写工作,持续跟进《德服天下》陈列展览项目评审工作,推动考古成果转化为公众教育的阵地和平台。2.积极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接,推动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建设在周原落地生根。3.争取“相控阵”雷达安防工程试点,着力提升田野文物保护水平。4.持续跟进做好《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修订完善,力争尽快启动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共宝鸡市委文明办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