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05-20 16:23
单位名称 法门寺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法门寺博物馆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务工作;收藏保管、保护修复、陈列展览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文物;法门寺文化文物的海内外展览;法门寺佛教文化、历史文化、考古文化等研究和学术交流,编著、出版法门寺文化系列论文、著作;宣传、普及法门寺历史文化文物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协调推进法门寺文化旅游产品、拍摄法门寺系列影视作作品等。
住所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
法定代表人 魏晓龙
开办资金 42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84.85万元 4736.3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7月2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任新来变更为魏晓龙。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夯实文物安全底线全年开展消防演练及防恐防暴演练6次,受训300多人次,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6次。邀请陕西省中检评价技术有限公司协助我馆完成安全消防等方案预案及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案。坚持“三查三清场”日常管理机制,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实现第35年文物安全年。(二)对外交流成果丰硕圆满完成镇江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大唐盛世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文物开箱”“网红探宝”等直播活动网上参与观众达500多万,中新社、新华网等30多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跟踪报道,参观人数达50余万。13件金银茶器具复制品参加了在北京郡王府举办的“与世界共享一杯中华好茶—首届亮马河畔国际茶香文化节”,深受好评。我馆文物还参加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大展、湖南博物院《与天无极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和洛阳博物馆《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特展等,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三)学术研究有序推进出版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4篇。2名文博专家受邀分别在云南省博物馆作了题为《法门寺探秘》的专题学术讲座,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法门寺遗址出土唐代香具香料研究》专题讲座。馆内业务人员受邀参加在重庆大足石刻举办的第二届宝顶论坛和在江西九江举办的第三届庐山论坛学术活动。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合作国家重点项目课题“外来药材文物的调查与整理”,已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完成市文物局主编的《宝鸡文物志》相关内容的撰写上报工作。我馆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录入《陕西省科普场馆名录》。陕西大唐茶文化研究院在我馆挂牌成立“研学基地”。(四)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完成我馆数字化传播项目的项目立项、方案上报工作。完成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53件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打好基础。(五)社教活动成效显著以“流动博物馆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走进祥云社区、法门九年制学校等12家单位,送展送知识上门,发放文物宣传资料600余份,受众达1000余人。与国内高校、社会教育机构、兄弟单位等联合开展教学实践和研学活动10余场次,受众达2000余人,研学项目经济收入2万余元,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2名讲解员参加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荣获优秀奖。获批全国第二批西游文化研学基地。《大唐皇家茶宴》课程荣获宝鸡市首届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六)对外宣传亮点纷呈借力媒体资源,加大我馆推介力度。在央视《国宝大会》栏目,2次报道馆藏珍贵文物;陕西卫视《中国·考古》第四集,着力推介了我馆的茶具和香器具;馆藏金银茶器具文物参加央视《中国的宝藏》第二季《茶的艺术》拍摄。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在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盐之有物西行寻盐记(三)》纪录片中出镜。在《陕西日报》推出三期“镇馆之宝”专版。《西安晚报》对馆长魏晓龙进行专访,推出《藏在琉璃珍宝里的丝路异域风情》专版。与扶风融媒体中心合作,完成了21期“文物会说话”系列视频的拍摄及播出。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吸引国内100w+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浏览,提升博物馆的对外影响力。(七)文创产品深受好评结合馆藏文物资源特色,通过“借智”“借力”,与北京昆仑文保科技公司等合作,设计研发宝函尺子、元宝石狮、金龟纪念币套盒、文创水、《法门印象手记》图书等9种实物文创产品;与陕旅集团合作推出数字藏品盝顶银宝函、蓝色琉璃盘、金钵盂等6种;联合苏州和云观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推出AR沉浸式观展导览。其中“法门狮”IP形象获得2023年陕西省博协“第四届文化创意产品评选优秀奖”。(八)接续乡村振兴帮扶主要领导四次赴作里村调研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选派10名干部对80户脱贫户进行结对帮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投入帮扶资金5000元。帮扶采购黄蟠桃和香醋3000余元。联系收割机解决作里村上百亩小麦收割难问题。开展系列文化振兴活动,开展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迎新春义写春联300余幅,书法名家送墨宝进乡村,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书法教育进校园,教你写一篇好文章走进作里小学活动,走进作里大唐珍宝宣讲等活动。承担完成召公镇重点文化项目“讲好召公故事弘扬廉洁文化”的文化墙文字撰写和形式设计工作,并得到召公镇等有关领导表扬。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接待游客82.62万人,累计开展活动30余次,制作活动短视频40多个。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网、陕西日报等十余个网站、媒体,累计刊发各类宣传信息338次。完成3个文物外展,直播活动网上参与观众达500多万,中新社、新华网等30多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跟踪报道,参观人数达50余万,参与5个外展,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开展教学实践和研学活动10余场次,受众达2000余人,研学项目经济收入2万余元。研发9种实物文创产品,6种数字藏品,推出AR沉浸式观展导览。获批全国第二批西游文化研学基地、荣获宝鸡市首届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陕西省室内装饰优质工程“阿房宫奖特别大奖”、2023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优秀奖、陕西省第四届文化创意产品评选优秀奖、宝鸡市四星级志愿服务组织、宝鸡市三星级志愿者。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门票分成不到位,运行经费严重不足。2.安防设施老化,文物安全存在隐患。3.重点项目进展不快。消防改造工程缺资金未整改。博物馆西院提升改造项目推进缓慢。4.学术研究、文物活化利用和宣传教育形式不够丰富。(二)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中、省上级部门支持,申请运营经费。积极协调落实门票分成到位。2.加快开展安防设施提升改造,争取早日改造完成,消除安全隐患。3.紧盯重点项目,加快申请资金、协调门票分成,加快项目推进。4.丰富研究、文物利用和宣传教育形式,学习开发研究新方法、活化新途径、宣教新载体。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抓项目,让文保进程“快起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推动安防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曼荼罗地宫排烟系统,完成消防系统改造工程验收工作,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数字化展示项目等。(二)抓创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继续开展文物借展、外展和特展,扩大合作与交流,做好馆藏文物展示利用,持续扩大法门寺历史文化影响力;加大力度开发我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使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三)抓宣传,让对外名片“亮起来”对内凝聚力量,推进“七进”、研学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合作,进行全方位宣传,进一步扩大知晓率和传播范围,展现法门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擦亮对外宣传名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