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24-05-20 16:23
单位名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古籍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历史著作及图录编辑出版。
住所 宝鸡市滨河大道中华石鼓园
法定代表人 宁亚莹
开办资金 43939.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959.01万元 14778.7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大保护力度,全面推进藏品保护管理工作1.藏品管理规范化。清点库房藏品,在陕西省文物藏品管理系统中修订补充我院藏品信息。配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鉴定中心,完成535组待鉴定文物的初步鉴定工作。配合省公安厅、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第二阶段对共计524件文物进行二维、三维数据采集。编撰《宝鸡市文物志》所需的2391条文物资料以及博物馆大事记、社会教育、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等资料。及时做好展厅及库房的预防性保护监测及设备维护工作。完成何尊及㝬簋仿制品采购工作。对20件文物进行粉状锈治理。完成华厦艺术博物馆展品青铜提梁壶及我院84件一般文物带钩的修复工作。(二)紧跟时代脉搏,推动展览内容和形式创新持续提升展陈质量。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陕西华厦古代艺术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举办《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等临时展览8场。参与完文物外展12场。在吐鲁番博物馆举办《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官方平台上线《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与纹饰艺术展》,不断扩大周秦文化影响力。《千年梦华——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亮相,引起中国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关注报道。(三)聚焦创新驱动,促进宣传社教全面发展1.发挥宣教职能作用。全年接待游客103万余人次,圆满完成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等114批次省部级以上接待工作和对匈牙利国家美术馆馆长等44批次同行博物馆的接待工作。入选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路示范点位,组织开展精品线路集章打卡活动,弘扬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与8所院校及研学基地等机构合作,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教研学活动。全年共开展“六进”活动10场、社教活动100余场次,受众人数多达1.2万人次。加强志愿团队建设,发起“讲好文物故事传承周秦文化”志愿项目,参与人数115人,累计服务时长达12118.5小时。志愿者团队荣获宝鸡市“四星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吴玥珝获得由宝鸡市委文明办颁发的2023年“最美志愿者”称号。2.加强各类基地建设。完成陕西省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5场。加强对台文化交流,邀请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萍先生和朱惠良先生分别开展学术讲座2场。接待“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两岸青年历史文化研习营,并其开展“金文书写‘宅兹中国’”等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四)提升安防能力,着力建设安全博物馆坚持文物安全领导责任制。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7份。高质量开展《全市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改2023行动》《全市文物系统平安三秦夏季火灾隐患清零行动》《内保单位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等专项活动,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并按时报送阶段情况、安全隐患情况统计表、检查整改台账及工作成果经验等资料,筑牢文物安全防全年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4次,消防知识培训2次。(五)打好“组合拳”,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开发实物文创20余款。打造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特色精品展览IP,受到观众的好评和喜爱,兄弟博物馆竞相邀约展出。积极参加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终评会、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与2023第八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和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博物院影响力。(六)树牢服务意识,提升后勤服务工作质量全面助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常态化环境卫生整治,按测评要求,做好基础设施维护翻新圆满完成了“第十四届金秋菊展”“全民悦读书香陕西”展演活动等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等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文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举办《古玉鉴定六要素》《巴丹吉林岩画初探》等文物大讲堂3期及《馆藏文物典型病害及日常保养》《宝鸡石鼓山墓葬发现与研究》等学术讲座9场。完成《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书的稿件图文编辑、修改及审理工作,并提交出版社,目前已经进入终审阶段。杨倩、姚让利、袁锦岚等干部职工在《文物天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文物报》等杂志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17篇。其中,杨倩在《文物鉴定与鉴赏》发表的《一面古铜镜的保护修复与研究》荣获宝鸡市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媒体宣传影响不断扩大开展“听我讲文物”活动,联合新华网副总编共同宣介《中国的由来》和周秦文明;参与“馆长来了”直播活动,实时观看人数达20万人次;参与“沿着黄河,遇见美好---沿黄九省(区)国际博物馆日大型联动直播活动”,实时观看人数达100万人次。与宝鸡广播电台合作推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鸡符号”系列宣传活动5期。配合西安广播电视台拍摄“长安文物我来讲”4期节目。全年微信公众号共发布231条,微信视频号共发布65条,官方网站发布169条,微博发布信息1016条,点击浏览量90万次。向市文物局报送信息16条,宝鸡新闻网报道14篇,中国新闻报道8篇。3.博物馆影响力持续提升在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文物交流智库等文博智库类研究机构以国内110家一级博物馆作为研究样本,并结合科研影响力等4大指标综合测算推出的《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中,我院最终位列综合影响力百名榜单第30名。4.国宝“何尊”全方位出圈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重要位置熠熠生辉,何尊仿制品作为国礼在中亚峰会上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何尊造型花坛国庆期间亮相首都长安街头,何尊相关文创产品频繁获奖。5.《器·鉴》展弘扬廉政新风联合市纪委、监委举办的《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通过100余件蕴涵廉政文化内涵的展品,阐释了周礼秦制中的古老廉政观念,并与当今廉政理念相联系,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展览累计接待参观团体(单位)400余批次,共计20000余人次。6.《虹光彩影美术作品展》惠及特殊人群进一步拓展馆校合作的方式途径,与宝鸡特殊教育学校共同举办“虹光彩影——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暨建校十周年美术作品展”。7.精品展览入选推介名单原创推出的《和合与共——古代动物造型与人文艺术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次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启动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名单。8.文创产品精品频出在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中,“国尊系列”和“凤凰于飞胸针”荣获“终评推荐文创产品”,我院荣获“百强文创产品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2023年,经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人员力量不足,缺少复合型文博人才;2、文创产品设计及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文化产业业态单一;3、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二)改进措施1、积极和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队伍力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2、学习借鉴先进博物馆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实践过程,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立足自身机遇优势,改进文化产业工作合作机制。3、加快筹备实施《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加强各与上级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多方争取资金。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推动博物馆工作再上新台阶。承办陕西省十大精品展陈评选会议。(二)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积极推进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根据陕西省文物局的修改意见,修改完善《院藏古旧字画保护修复项目方案》并重新上报,编制上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方案》,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完成《宝鸡市文物志》相关资料的整理编撰工作。(三)坚持深挖文物内涵,着力提升展览质量。做好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作。继续进行方案评估、细化,同时积极策划宝鸡青铜器精品展,确保基本陈列闭展期间,也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从广东南越王宫引进《千年梦华——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举办精品原创展览《悠悠琼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四)坚持文化赋能,打造周秦宣教品牌。对现有社教项目进行升级和包装,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数字媒体手段等形式提升社教研学活动趣味性,打造特色研学品牌。加强馆校共建,深入挖掘对标学校课程开发系列特色教育项目,深化教育主动性,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心。(五)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周秦文化演艺厅项目》。加大“请进来”力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推出高质量文创产品。在公众号开通线上文创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积极扶持入驻企业,加大石鼓书院道为木椎技法宣传推广力度,协助中华石鼓园研学基地优化课程设置、丰富研学活动。(六)持续夯实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加强文物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干部职工及安保人员的安全意识。高质量做好园区道路保洁、绿化提升、基础设施维修等各项工作。做好展馆、公共场所质量监测工作以及2024年金秋菊展等大型活动的各项保障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我院荣获陕西省科技之春宣传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并在“典赞·科普三秦活动”中获得年度科普场馆。在“2023年陕西文博系统讲解比赛”中,我院讲解员滕晓华、靳琬莹荣获三等奖,刘姝琦、冯玉婷荣获优胜奖,团队荣获三等奖。文创产品“国尊”版画及“国尊”手串分别荣获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第四届文化创意产品评选”三等奖和优秀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