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转变办展思路,助力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注重文化惠民实效。1.精品荟萃,业务工作窗口效应显著。全馆以聚力发挥品牌优势,全面夯实文化宣传主流阵地为抓手,倾力打造高标准化展览,加强展览展示设计,优化办展水平,使游客常进常新,不断获得新颖的文化体验。其中第九届陈仓雅集书画展、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书画展、十二届书法国展宝鸡展区入展作品学术观摩展、宝鸡·南宁书法篆刻展、第六期宝鸡书画名家邀请展以及“中国梦·劳动美”宝鸡市职工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展等23场学术水平高、社会反响大、辐射范围广的精品展览的连续推出,持续夯实我市文化底蕴,扩大了城市文化影响力。2.主动作为,新媒体绽放新势力。一年来,全馆上下,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多方向拓展,全方位展示,先后策划推出艺苑撷英、艺映微视等25场次网络展,实现了艺术弘扬城市文化,艺术丰富群众生活和艺术扩大城市影响这一目标。3.各界参与,文化活动走基层润民心。坚持“向基层下沉”的文化惠民理念,积极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迎新年送春联活动》,前后送出春联3000余幅;先后赴岐山北星小学和岐山岐星小学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以现场辅导形式,将优质的书画作品带给师生,体验了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全力落实公共文化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服务效能,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全面向实向深发展。4.深耕细磨,学术研究提升内涵。完成陕西省花鸟画创作基地和陕西省山水画创作基地挂牌工作,协助省美协举办了陕西省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宝鸡动员工作会以及宝鸡作品看稿会、陕西省备战第十三届全国书法作品展宝鸡区域作品研讨会,省文联、省书协、省美协主要领导及国内多名专家学者到场开展学术研讨交流,进一步拓展艺术交流合作平台,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二)赓续文化传承,做好多层级文化宣传,彰显文化惠民深度。1.合作共赢,基地服务惠民高效 。为进一步探索展览馆和学校合作模式、覆盖范围和研究深度以价值传播为导向、以文化主题为载体、以合作共赢为机制,与宝鸡市斗鸡中学签约馆校共建实践基地,加强馆校联动,引领青少年积极参与宝鸡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真正赋能学校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深化“第二课堂”体验内容,与多所学校联合开展“多彩童年·快乐暑期”宝鸡展览馆第五期暑期公益文化活动、“书法润童心汉字书经典”硬笔书法大赛活动、“探索非遗奥秘传承文化经典”系列研学课堂等,丰富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培养艺术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同时,打破展览馆的物理界限,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构建“展览馆+社会资源”的公教工作模式,主动深入陇县李家河中心小学、凤县平木镇中心小学等县区开展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三进”公益文化活动6次;积极履行服务职能,依托宝鸡好人故事,策划宝鸡“好人好事——榜样的力量”主题展览,进一步释放展览馆社会效益,为文明城市复审助力。2.融合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在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欢乐猜灯谜玉兔闹元宵”、“巾帼女性展芳华”2023年国际妇女节活动、“月圆中秋情筑梦中国心”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的民俗文化,让大家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3.创新发展,线上活动丰富新颖。探索教育活动新方式,开创了“陈仓史话”、“宝鸡城市宣传微视频”等教育微课堂栏目,全年共举办32期活动;积极与市社科联建立合作共建模式,实现资源互补,开展《月是故乡明——漫谈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内涵》等社科讲堂4期,架起市民与专家沟通的文化桥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三)重视群众需求,推行服务“三面向”活动,讲好宝鸡故事。1.立足细节,让服务更加温馨体贴。围绕“立足服务细节、提高接待水平”这一工作目标,从细节入手,优化接待流程,并根据不同参观群体制定个性化服务标准,细化到每一个参观点和环节。今年以来我馆全力以赴搞好对外开放工作,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打破旧规、取消休假,丰富展览活动,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参观要求。全年馆内、外参观人数合计突破14万人次,接待市旅游服务中心、西城高中、陇县李家河中心小学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等各单位、学校参观126次,高质高效做好参观服务工作。2.做好宣传,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流量观念,尤其要推进数字化改革,善用“互联网+”扩大宣传声势,以网络流量撬动发展增量。同时,始终坚持“内容为王”,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出“爆款”、制造“爆点”,形成滚雪球传播效应。今年更是开发建设微信视频号,打造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传播矩阵,改变原先严肃、刻板、单向的信息传导,尝试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向公众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导引。全年发布各类信息151条,策划并拍摄《家乡年味》《送你一朵小红花》《创文城市宣传》《发现秋日之美》等22期视频,总点击量突破19万次,积极宣传宝鸡社会发展之美。3.注重志愿服务,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服务站基础设施,免费提供轮椅、讲解、咨询、wifi等多项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不断吸收新鲜力量的加入,打造一支成员稳定、层次多元、文化水平高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类展览和教育推广活动的现场。(四)加强安全建设,规范管理落实到位,实现工作安全年。1.守住安全工作底线。制定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责任清单,建立安全巡查及问题排查通报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日巡查、月检查、重要时期大排查机制,实施全方位安全监控,购买安全保险,积极开展安全培训以及演练,更新消防设施,做到技防、人防相结合,确保了全年无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2.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场馆硬件设施,更换历史厅部分版面,完成经济社会厅灯光改造、四楼综合展厅升级改造;编写经济社会厅改造方案,为项目建设做好准备;及时维修水电及基础设施设备,有效确保场馆正常运行和游客安全。3.抓好日常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突出规范管理落实到位,加强日常考勤、库房物资及财务管理工作,抓好综合治理、精神文明、法制教育、保密安全、维稳以及风险防控等工作,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法治宣传月等活动,安全日志全年记录完整,全年安全值班无事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宝鸡展览馆在市政府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完成馆内、外参观接待14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280%;二是开展各类展览活动48场,完成目标任务的133%;三是举办各类基地建设活动15场,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四是开创了“陈仓史话”、“宝鸡城市宣传微视频”等教育微课堂栏目,全年共举办32期活动,发布文化艺术及城市宣传信息151条,点击量突破19万次,完成率分别达到320%、151%和470%。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01场次,惠及群众超14万人次,让社会各界了解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情况,提高市民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宝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固定陈列展厅展示内容滞后,设施设备老化,体验系统和装置等多数设备已无法使用,使得公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显现,亟需改造提升。2.对使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力度不强,在创新发展新型服务模式,推动文化共享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3.联动合作还需紧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本馆活动的力度不够。(二)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对经济社会厅的改造提升。2.围绕全市中心任务,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扩大对外交流,助力我市文化发展,为全市社会发展持续做好服务。3.要进一步撬动各级部门、企业、院校等资源,强化市区联动,馆企协作,馆校合作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举办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2024年工作计划我们将坚持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以拓展活动为平台,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宣传展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讲好宝鸡故事。并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更新工作思路,增强服务理念。以中心任务为核心,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深挖展览主题,扩大对外交流,为全市社会发展做好服务。继续加强培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成经济社会厅提升改造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抓好基地功能融合,打造服务向纵深发展。在功能作用的互联互通上下功夫,全力夯实市级基地的社会基础。夯实基础,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在固定陈列厅展示上,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展览内涵;在夯实现有展览资源基础上,紧跟市情,紧扣发展主题,在展览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性和社会影响力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