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典型宣传和检查考核。 | |
住所 | 行政中心6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武文强 | |
开办资金 | 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5万元 | 10.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于2023年11月2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李金科变更为武文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统筹指导,全面提升实践能力1.制定印发《关于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26份,规范联席会议、评估考核等制度8项。2.举办市、县两级文明实践业务培训会、现场推进会、项目大赛23场次,实现基层业务骨干轮训全覆盖。尤其是市级文明实践现场推进会,集中5天时间对13个县区的39个点位集中观摩,通过晒成绩、比亮点、打擂台,最终取得良好成效。3.采取县区交叉互评、市级督导抽查等方式,对所有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极大地规范了基层阵地建设,4月份顺利通过省委文明办验收评估。(二)强化资源整合,不断壮大实践力量1.组织全市1159个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阵地共建、队伍共育等内容,通过“五帮五送”模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6300余场次。2.在全省率先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队伍,出台《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宣传宣讲2860余场次。3.依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整合县区12支放映队和1517个放映点,将微宣讲等融入“映前10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受惠群众62万余人次。(三)强化活动引领,全面丰富实践内涵1.创新开展“崇德向善周礼宝鸡”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择优筛选全市291人组建宣讲队98支,围绕周礼文化、文明餐桌等主题,开展“五进”活动3000场次。2.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时事热点,每月确定不同主题,策划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全市累计开展1.6万余场次,解决群众微心愿1.8万余个。3.紧贴群众需求,将文明实践嫁接传统节日,策划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闹元宵等系列示范活动23期、450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四)强化品牌培树,持续激发实践动力1.挖掘传承周礼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一中心一品牌、一所一特色、一站一亮点”典型培育,形成80余个特色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浸润人心。2.整合实践中心、好人广场等示范阵地160余个,串点连线,市、县两级打造新风“秦”韵、文明“周”礼、红色“岭”航等文明实践精品线路18条,开展“文明实践地图”集章打卡活动。3.整合基层爱心超市、新风银行等资源,建成文明实践爱心超市687个。通过“兑”积分、换服务,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以“小积分”撬动城乡“大文明”。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策划全市开展“崇德向善周礼宝鸡”等示范活动120余个,全市累计开展4.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68万余人。承办的全省文明实践看陕西“十百千万”创评项目发布活动中,我市33个优秀创评项目入选。《文明新风浸润心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周礼之乡奏响文明强音》等120余篇优秀宣传稿件、工作经验被央广网、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报道,新华社调研组对凤县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全市文明实践工作知晓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实践活动还不够深入。普遍存在以岗位工作代替志愿服务工作、以节庆的集中活动代替经常性活动等问题,能够见思想、见内涵,常态化进行的活动还比较少。2.品牌打造还不够聚焦。注重量的积累、推陈出新,忽视了对已有项目、成熟项目、获奖项目的优化完善,真正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项目较少。3.宣传内容还不够丰富。宣传内容多以具体活动为主,总结性、建议性的内容较少,且在市级范围内宣传多,向上推荐、对外宣传力度不大。(二)改进措施1.建立正常活动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由大型集中活动向正常活动转移,特别在直接面对群众的场所开展稳定性的、经常性的活动。2.推陈出新,努力打造具有宝鸡特色的项目品牌,对已有的项目时时跟踪问效,注重延续性;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和项目,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活跃程度。3.加大宣传力度,多与中省级媒体沟通,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推广和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掌握多样化的宣传营销技巧,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紧扣“1”个目标,汇聚奋进力量1.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道理和讲故事、讲“国之大者”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2.通过主题实践、场景体验、分享交流等方式,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聚力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工作目标。(二)推进“4”大行动,筑牢实践之基1.开展能力提升行动。通过举办现场会、座谈会、项目大赛、展示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指导提升,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2.开展示范引领行动。发挥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厘清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等点位和队伍底数,命名表彰一批市级优秀创评项目。3.开展深化拓展行动。通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的形式,持续丰富共建内容,每月集中时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依托五大平台,协调各级医疗、科技、教育等力量,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4.开展机制保障行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文明实践工作量化指标,落实三级书记清单和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全面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鼓励吸纳社会力量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三)实施“5”大工程,推动提质增效1.实施强基工程。用好文艺志愿力量,常态化开展送文化、讲文化服务活动。2.实施理论宣讲工程。以文明实践“五进”宣讲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打造叫得响的文明实践宣讲品牌。3.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快数字化建设,建成用好市、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4.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聚焦中华传统节日、非遗传承、移风易俗等专题,利用日常集会、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设计专项活动,形成品牌矩阵。5.实施宣传推广工程。策划开展“文明实践看宝鸡”“文明新风宝鸡来”等网络媒体走基层、全媒体展播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全市文明实践影响力、知名度。(三)深化“4”大活动,激发实践活力1.深化“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每月25日前,策划全市下月主题活动,印发活动安排,各县(区)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各项活动,推动基层文明实践常态长效发展。2.深化“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各县(区)结合实际,在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高文化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3.深化“崇德向善周礼宝鸡”宣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实践“五进”宣讲活动,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4.深化“精品线路集章打卡”主题活动。针对不同群体,根据线路特点,策划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主题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升对文明实践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