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宝鸡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53
单位名称 宝鸡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和规范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行政执法,促进产业发展。依法对文化、广播电视、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新闻出版市场等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协助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活动;开展全市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
住所 宝鸡市红旗路47号
法定代表人 王双平
开办资金 35.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95万元 21.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中心、抓好主业,实现执法办案新突破。今年以来,支队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和使用和落实“三项机制”为重点,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重点时段与重点时节相结合、区域监管与集中互查相结合“三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突出重点、严格执法,大力整治文化市场乱点乱象,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1、完善机制,日常监管更加到位。支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日常巡查制度,强化日常巡查方式、渠道、巡查处置流程和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文化、旅游、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物等领域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依法依规及时实施处理,对无证经营或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坚决依法进行了取缔,有力净化规范了文化市场,确保日常监管工作有效落实。2、突出重点,专项行动更富成效。坚持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手段,突出在重大节假日、重大会议以及重大活动期间各类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专项整治事先谋划、提前布控、精心组织、保障实效。先后完成了“清浊行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文化市场专项检查”、“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大营业性演出现场监看”、“剧本娱乐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出版印刷市场专项整治”、“广播电视信号接入情况专项检查”“倒卖景区门票专项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秦岭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等近20次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文化市场各领域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充分发挥“扫黄打非”文化执法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守立场、守阵线、守底线,开展了“固边2023”、“净网2023”、“护苗2023”、“清源2023”、“秋风2023”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反动出版、淫秽色情文化垃圾传播、违法违规出版行为等内容,净化我市文化市场。3、加大力度,案件查处更上台阶。支队始终把查处案件作为重要职责,把办理案件作为构建惩防体系重要环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是主动出击“查”。紧紧围绕当前文化市场经营的新形势,勇于开拓新的监管执法领域,从往年以网吧、印刷为主的案件向网络游戏、艺术品市场、旅游市场、文物市场等执法办案重点领域延伸,积极扩大文化执法办案领域;二是发动群众“找”。公开公示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线索做到件件有查处有回复;三是联动协作“报”。通过案源信息共享,联合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及上级交办提供一批案件线索,坚决给予查处。落实好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严格执法办案程序,坚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全年办理案件全部结案,结案率100%,查办案件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全面提升文化市场执法实战办案能力和水平。(二)依法行政、规范程序,树牢执法队伍新形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完善举报办理、随机抽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流程,强化执法制度机制建设。实施阳光执法、阳光办案,通过执法平台、市局门户网,定期公示行政处罚结果情况,全年办理行政执法案件,均做到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在市司法局考评中取得好成绩。(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提升文化执法新影响。以全国文化执法平台为依托及时上报我市文化执法新动态,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在日常检查时常态化宣传法律法规,打造文化执法工作立体宣传格局,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文化市场各项法规政策,曝光违法典型案件,揭露各类不法活动的危害性。先后组织了“3•18”文化市场法制宣传、安全生产宣传月、“清浊行动”文化市场法规宣传、“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对文化市场各类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解读,提高了人民群众法律观念,扩大文化执法社会影响力,提高文化执法公信力。(四)落实责任、注重防范,构筑市场安全新屏障。支队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把安全生产作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保底工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项制度规定开展工作,邀请消防、安监等专业人员帮助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到位。研究制定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每次检查都不忘安全检查和提醒,每月开展一次文化市场安全生产集中巡查,经常性加强对广大经营业主的安全教育,构筑安全生产屏障。结合敏感时段和重点时节,开展对网吧、演出、娱乐、电影、旅游等公众聚集的文化场所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累计发现整治安全隐患20余处,及时消除了安全风险和事故苗头,确保全市文化市场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支队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执法监管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全年支队累计出动检查人数2500余人次、“双随机”抽查380余人次,检查经营场所750余家次,办理办结案件17起,处罚金额14.4万余元,文化市场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了全市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和有序发展。突出抓好举报投诉处置,妥善处理12345文化市场举报投诉39起,为投诉者追回损失1.8万余元,均做到核查率100%、处置100%、满意率100%。全年发放宣传单1.2万余张、宣传册800余份,制作展板12块,报送执法信息110条。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强化了经营业主自律意识,提高了人民群众法律观念,扩大文化执法社会影响力,提高文化执法公信力。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落实上级部署要求还有差距。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工作作风还不实,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有等靠要思想,研判问题的高度不够,抓督促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有的工作重布置、轻落实,前紧后松,有的工作估计不足、执行力不强。二是执法领域拓展还不够充分。对创新市场执法体制、改进执法手段,研究不深、想得不细、做得不多。目前案件的办理多数集中在传统案件上,对一些新兴市场如网络文化市场、剧本杀、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方面还很欠缺,甚至是空白,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学习实践。三是规范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单位各项内控制度较为健全,但在个别时候没有真正用制度去管人管事,影响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整体建设。(二)改进措施:1.以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为重点,切实增强执法人员综合素质。2.以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重点,切实维护文化市场平安稳定。组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行动和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确保行政执法案件数量达到标准。积极开展暑期、国庆黄金周、寒假等重要节点专项检查以及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我市文化市场安全稳定。3.以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机制为重点,保障文化市场生产安全。完善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机制,分解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抓好自查自纠、隐患整治、执法检查、督导巡查。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政治建队,筑牢忠诚队魂,以更高站位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一要强化政治理论武装,以“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为抓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一贯到底;二要统筹推进“模范支(大)队”建设,力争同行业排头兵地位;三要不断深化党建工作路子,丰富党建与执法业务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党建品牌、文明单位创建。(二)业务强队,提升执法效能,以更大力度提升市场监管水平。聚焦文化市场存在突出问题,深入市场管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以执法办案之强支撑市场发展之稳。一是精准施策持续狠抓日常监管。二是集中发力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三是深挖潜能全力拓展办案领域。(三)荣誉兴队,凝聚向上力量,以更强担当扛牢执法使命责任。继承和发扬支队以往好的做法和优良传统,树立“队兴我荣、队衰我耻”思想,增强维护我市文化市场良好生态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干好”服务员”、当好”守门员”,提高执行力,坚决守住我市文化市场的口碑、形象、民心和底线。(四)从严治队,夯实发展根基,以更高标准锻造文化执法铁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培养、锻炼、激励机制,推动落实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对口交流等规划。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坚决杜绝文化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树牢队伍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行为规范、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文化执法铁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