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宝鸡市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宝鸡市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45
单位名称 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宝鸡市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促进艺术繁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发展规划;管理和指导全市艺术创作工作;发掘、抢救、保护秦腔等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开展戏曲交流活动;培养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秦腔传承保护专业人才。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1号
法定代表人 董昂阳
开办资金 1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5万元 5.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3月29日,法定代表人由张秋里变更为董昂阳;举办单位由宝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变更为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于8月16日,名称由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变更为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宝鸡市秦腔传承保护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开展艺术创作,促进艺术繁荣。艺术创作,艺术研究,艺术学术书刊编辑变更为开展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促进艺术繁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发展规划;管理和指导全市艺术创作工作;发掘、抢救、保护秦腔等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开展戏曲交流活动;培养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秦腔传承保护专业人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深化目标引领,艺术创作事业蓬勃发展。1.加强专题培训,提升创作能力。高质量举办2023年宝鸡市艺术创作专题培训会、2023年宝鸡市剧本创作研讨会暨艺术创作培训班,邀请著名编剧霍秉全、党小黄,著名戏剧评论家胡安忍等名家大家莅临授课、研讨剧本,累计培训300余人次,研讨剧本20个,评选《南柯梦》《绿娘传》等优秀剧本4个。组织重点剧作者赴铜川观摩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赴山东聊城参加黄河流域优秀剧本改稿会、赴甘肃兰州参加全国艺术基金艺术创作人才培训班、赴西安参加全省剧本创作研修班、赴新疆参加高层次人才学习培训班、赴汉中参加群星奖剧本研讨会,累计外出学习、研修9人次,有力提升了相关剧作者的创作水平。2.创新方式,开展专题研讨。定期邀请中、省专家学者来宝授课,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认真开展个别辅导,建立名家大师把脉问诊机制,从意识形态、角色塑造、矛盾设置等多个方面提出专业意见为重点剧本、重点剧作者提供专业意见,累计开展专题研讨会2次,研讨《秋雷》《凤凰村的故事》《木板乡愁》等4个剧本,指明相关剧本打磨提升的方法路径。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预约服务板块,全年辅导、阅看剧本30多个,提出修改意见上百条,为业余剧作者深耕创作提供保障服务。3.紧扣主题,打磨艺术精品。坚持带头创作和组织创作同向发力,年内创作各类剧本39个,大戏9个、话剧2个、儿童剧5个、小戏6个、小品17个。《槐岭女儿》《如此教育》《蝴蝶兰》《一颗子弹》《云端孝子》等5小戏小品剧本入选2023年全省剧本创作研讨会,其中,《云端孝子》获优秀剧本奖,《如此教育》《一颗子弹》获剧本奖;话剧《支教奶奶》获第四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剧本类一等奖,戏曲《喜铃》获第三届陕西戏剧奖·剧本奖,儿童剧《一颗子弹》《在梦里》获2023年度金画眉优秀儿童剧本奖,秦腔现代戏《长乐塬》入选2023年度陕西省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秦腔古装剧《苏子出仕》入围黄河流域演出季优秀剧本改稿会。全年有6部剧本在全国获奖,有11部获得省级奖项。(二)深化创优创先,“十艺节”精品剧目结硕果。1.开展专题创作,增强剧本储备。组织全市剧作者围绕“十艺节”开展艺术创作,累计创作各类剧本15个,遴选往届全市剧本创作研讨会优秀剧本3个,充实“十艺节”剧目创排剧本库。累计向市戏曲剧院及县区院团推荐剧本4个,向市群众艺术馆及县区文化馆推荐小戏小品10个,其中秦腔廉政历史剧《铁胆御史》被创排并参演“十艺节”,小品《云端孝子》斩获“十艺节”群星奖,小品《直播间的风波》入围“十艺节”群星奖。2.开展研讨交流,打磨优质剧目。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十艺节”工作专班安排,抽调3名业务骨干参加《木板乡歌》《面皮》《铁胆御史》等重点剧目剧本研讨会6次,牵头召开剧本专题研讨会1次,着力打磨立得住、传的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本土话剧《面皮》荣获“十艺节”优秀剧目奖。3.强化专业评论,提升剧目影响。围绕话剧《面皮》、舞剧《凤飞羌舞》等参演参评重点剧目,组织戏剧评论家和重点剧作者观摩“十艺节”宝鸡参演参评剧目,撰写各类剧评、短评20余篇,并通过广播宝鸡、宝鸡文化等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累计阅读量达10万余次,其中《一曲散发着传统文化品格的乡歌——兼论话剧<面皮>中村长的艺术形象》《多维挖掘、深度整合与艺术再造——大型民族舞剧<凤飞羌舞·雏凤清声>的创排启示》等两篇剧评被《宝鸡日报》刊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我单位乘势而上,努力创新,积极组织全市剧作者开展戏剧创作,推进我市艺术创作研究再上新台阶。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剧本创作研讨会,发现一批优秀剧本,培养了我市本土剧作者,推动了我市原创剧本的创作,通过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戏剧创作培训活动,组织我市本土剧作者开展艺术观摩、体验生活、采风活动,发展一批戏剧创作爱好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创作观念,凝聚了人心,巩固壮大了全市戏剧创作队伍。目前,我市是全省唯一还坚持组织剧作者开展创作活动的地市,“宝鸡剧作家群”也是全省留存的最大的一支戏剧创作群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做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艺创作培训及“扶贫”工作。为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过去一年,市艺术创作研究室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成效,但对照局党组的高标准要求、群众的高品质需求,在工作创新、精品剧本打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二)改进措施2024年,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紧紧围绕“文化强市”目标,以“三个平台”建设为主线,推动艺术创作大繁荣大发展。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建强理论研究平台,丰富创作源泉。高质量完成《宝鸡艺术研究》季刊年度发行工作,开辟理论研究专栏,深入研究阐释以周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西秦腔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等,充分挖掘“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不断丰富艺术创作的源头,为全市艺术创作者提供精神滋养,进一步引导全市剧作者用艺术手法、艺术语言把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质量发展等融入精品力作,引导群众厚植爱党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更好的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二)建强培育指导平台,繁荣艺术创作。在召开年度剧本创作研讨会的基础上,高标准开展艺术创作“孵化营”、培训班和重点剧本专题研讨会(改稿会),探索践行重点剧本专家把脉问诊机制,组织专家围绕创作提纲、艺术构思、剧情发展、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进行跟踪指导。同时,用足用活宝鸡市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深化带头创作和组织创作,年内完成2个大戏和6个小戏的创作任务,力争2个以上获得中省各类奖项,聚力推出一批符合时代发展、践行主流价值、反映群众心声的优秀剧本。(三)建强剧目孵化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提请市局建立全市优秀剧本库,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优秀入库剧本,统筹运用中省资助项目、剧目创排奖补政策,促进优秀剧本的成果转化。结合院团及其他演艺团体需求,组织动员全市剧作者开展订单式创作,畅通对接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共赢。组织开展全市原创小戏小品大赛,以小投入撬动大创作,以小制作推动大繁荣,在丰富文化演艺产品供给的同时,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